據中央電視臺2007年1月25日《新聞聯播》報道,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209407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0.7%,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達到了50%以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這組數據表明,擴大消費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我國以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戰略初見成效。
一、擴大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研究表明,消費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帶動GDP增長1.05個百分點;投資增長1個百分點,只能帶動GDP增長0.44個百分點;凈出口的增長率對中國GDP增長率影響不顯著??梢娫谕顿Y、消費與凈出口等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消費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一)消費是GDP的組成部分,消費的增長直接表現為經濟增長
GDP總量包括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等幾部分。消費是GDP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的增長本身就是經濟增長,在消費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中間環節。提高消費率,可以加快GDP擴張的速度,擴大稅收收入,增加經濟總量。統計數據表明: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較大幅度增長時,稅收收入的增長幅度也比較大。
(二)增加消費需求,可以擴大就業,促進生產能力的擴張
馬克思指出:“沒有需要,就沒有生產,而消費則把需要再生產出來?!盵1]消費需求的增加必然促進有效供給的增加,使相關生產部門提高生產能力,擴大生產規模,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就業人口,讓更多的城鄉居民實現就業,獲得更高、更穩定的收入,提高購買力,擴大消費需求。通過消費促進就業,就業帶動消費,形成擴大消費需求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三)消費結構的逐步升級,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消費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所耗費的各種消費對象的比例關系。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一定時期的產業結構,建立在消費結構基礎之上,消費結構是影響產業結構產生、發展和變化的重要因素。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費結構必將逐步升級,從而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四)新的消費熱點引發新的經濟增長點
“生產直接是消費,消費直接是生產”[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新的消費熱點不斷形成和發展,只要對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正確引導,提倡和鼓勵健康消費,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形成消費需求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良性循環,新的消費熱點必將引發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2006年消費需求增長的原因分析
(一)國家宏觀政策的強力支持
2006年,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下,我國擴大內需的戰略初見成效。為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黨中央和國務院做出重大戰略部署,深化各項改革,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努力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國家相繼出臺調整分配收入機制、取消農業稅、減免學雜費等惠民政策,直接使廣大城鄉居民受益,消費信心增強,消費需求擴大。
(二)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
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公布的數據表明,2006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加快,新增1184萬個就業崗位,是10年以來就業形勢最好的一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比上年增長1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4%,加快0.8個百分點。2006年,農民收入增長7.4%,是1998年以來增幅最快的一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比上年增長10.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加快1.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消費增長的重要原因。
(三)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
2006年,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社會保障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各項制度更加規范化、法制化,政府對社會保障體系的投入不斷加大;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標準、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大幅提高;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也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緩解了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
(四)居民消費結構和消費觀念的變化
2006年,居民的消費觀念發生明顯變化,衣、食、住、行消費向優質、時尚、高檔化邁進,花錢買健康、買知識、買時間、買快樂,超前消費、負債消費等新的消費觀念被越來越多的居民所接受。消費觀念的轉變直接影響到消費結構的變化?!袄先?、“新三件”已成為歷史,汽車、住房、通信、醫療保健、文教娛樂、休閑旅游等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
三、當前消費需求領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取得較大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消費仍處于較低水平,消費不足仍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對此必須高度重視,及早解決。
(一)要協調好消費、投資、凈出口三者之間的比例關系
投資、消費和凈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我國經濟能否平穩、快速發展,三者之間比例的協調至關重要。與發達國家不同,我國經濟長期持續的高速增長的動力很大部分來自投資,導致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二者之間比例關系嚴重失調,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保持經濟健康平穩地發展,必須嚴格控制投資規模,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協調好消費、投資、進出口三者之間的比例關系。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引導城鄉居民科學消費
雖然消費對于經濟增長具有強力拉動作用,但擴大消費需求,絕非否定勤儉節約,鼓勵鋪張浪費。畸形的消費必將降低經濟效益,使發展步入歧途、難以為繼。健康消費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倡科學消費,反對奢侈浪費??茖W消費要正確處理當前消費和長遠消費的關系,使消費既能滿足現實需求,又能兼顧長遠需要??茖W消費使資源利用更加合理,經濟運行更加高效,使居民身心得到全面發展,生活水平達到更高層次。
(三)改革收入分配機制,有效遏制和縮小貧富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社會不公現象時有發生,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制約和諧社會構建的嚴重障礙。要盡快完善收入分配機制,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數量和規模,調節高收入群體的過高收入,縮小貧富差距。低收入群體收入的增加及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將直接刺激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平穩快速增長。
(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除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
社會發展表明,社會保障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居民的消費信心。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處于探索階段,一些直接關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如子女教育費用、養老、住房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保障,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具有不確定性,消費信心嚴重不足。因此,要切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除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增強消費信心,擴大消費需求,實現經濟增長。
總之,2006年我國經濟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隨著改革的深入,制度的完善,消費需求對我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將會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1版,第94頁。
[2]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1版,第93頁。
作者簡介:石紅聚(1971-),男,漢族,河北安平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石家莊軍械工程學院政治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