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馬振虹
[摘 要] 本文主要從產業組織的角度,運用貝恩的S-C-P分析框架,分析中國彩電業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及三者的關系,旨在描述產業組織現狀,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 彩電業 產業組織
中國的彩電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1996年以前保持了高速發展勢頭,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其經濟效率不斷提高,逐步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成熟性行業。但到該年,國外品牌彩電仍占據了很大的國內市場,彩電業的產業組織結構還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因此,提高彩電企業的市場績效和整個產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即優化彩電產業組織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彩電業的市場結構
產業的市場結構是指在特定的市場中,企業與企業間在數量、規模上的關系以及由此決定的競爭形式。在產業組織理論中主要用市場集中度、規模經濟、產品差別化、進入和退出壁壘五個指標來說明產業的市場結構關系。
(一)市場集中度和規模經濟
集中度與某一具體產業中企業的數量、規模和產業整個規模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產業中的企業數量越多,企業規模就可能越小,競爭就越激烈,市場集中度也就可能越低;反之越高;產業規模越大,產業中企業數量越少,企業規模就可能越大,產業集中度也就可能越高。規模經濟性實際上可以看作是影響市場集中度的一個因素。在一定的市場需求下,經濟規模越大,能容納的廠商就越少,市場集中度就越高。
(二)產品差別化
中國的低端彩電的技術已成熟,都是靠從國外引進生產線進入的,產品技術等深層技術是模仿的,工藝技術、生產及質量管理技術都是國內企業模仿或自己開發的,而且以裝配機型占主流,所以造成產品同質性。但是高端彩電的產品差別顯著提高,產品差別主要體現在技術方面,如2003年TCL集團自主研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等離子顯示驅動與控制技術。由于彩電技術上的明顯差距使國內市場上的高端彩電的產品差別化較為顯著。
(三)進入和退出壁壘
影響進入壁壘的因素有規模經濟性壁壘、必要的資本量壁壘以及資產專用性壁壘、產品差別壁壘等。我國彩電業在發展初期進入壁壘較低,導致大量企業進軍彩電業,隨著彩電業的日益成熟,進入壁壘逐步提高。目前彩電業的進入壁壘相當高,一方面在位企業已經實現規模化生產,潛在進入者要想進入必須達到彩電生產的最小規模經濟;另一方面產品的差異化日益增大,消費者偏好名牌產品。
退出壁壘比較高,企業退出時必須解雇雇傭勞動者。但是解雇需要支付退職金、解雇工資,有時還為了改行,需要訓練費用和轉移費用。固定設備的轉賣、轉用困難比較大時,難以退出。
二、中國彩電業的市場行為
市場行為是企業在市場上為了贏得更大的利潤和市場占有率所采取的戰略性行為,主要包括價格行為、非價格行為和資產重組行為。
(一)價格行為價格戰
由于中國彩電業存在生產能力過剩、庫存增加、產品差別化相對比較低等問題,企業必然將價格競爭作為參與市場競爭的首選策略。1996年3月,為了與當時國內市場上的洋彩電相抗衡,長虹公司再次率先降價,國內其它彩電企業被迫跟隨降價,最終把洋彩電擠出了彩電業的前十位。自此,在隨后的幾年時間內,幾乎每年國內彩電都有一次規模較大、影響較廣的降價行為。
(二)非價格行為(包括廣告行為,技術研發、開發、創新行為和多元化經營)
為緩和價格競爭和差別化競爭優勢,彩電企業紛紛加強技術研發、大量作廣告宣傳、提高服務水平以贏得消費者。特別在彩電數字化、大屏幕化的趨勢下,彩電企業紛紛加大高端產品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彩電核心技術。
此外,實施多元化經營是擴大企業規模,構建大公司的有效途徑。我國彩電業的多元化主要有垂直多元化、橫向多元化和混合多元化三種形式。
(三)資產重組行為(包括企業兼并和組建企業集團)
價格戰使得彩電企業的利潤大大降低,廠商只有聯合起來,走出降價戰的惡性循環,才有望實現聯合的利潤最大化。只有大規模的企業才能投入足夠研發力量來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才能應對來自國外大家電企業的沖擊,靠集體聯合的力量發展中國彩電業無疑是業內共識。但是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一方面企業們決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招牌和權利,重組面臨的資產問題,人事問題,尚需要引導;另一方面少有企業能夠擁有足夠的實力收購別人。
三、中國彩電業的市場績效
市場績效反映市場運行的效率和資源配置的優劣。研究市場績效一般通過資源配置效率、資源利用程度、利潤率、勞動生產率、產業組織的技術效率等指標來衡量。這里主要從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利潤水平來衡量彩電業的市場績效情況。
(一)技術進步程度和產品開發能力
在產業技術水平方面,中國在開發新產品方面已具有一定實力。近年來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彩電企業紛紛進行了一系列彩電產品創新。1999年康佳在美國的拉斯維加斯的國際彩電節上推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字電視。2003年,我國在完成14英寸等離子原理性樣機基礎上,制造出34英寸全彩色蔭照式等離子電視樣機。但與國外相比,中國彩電業的創新能力仍很薄弱,一些關鍵技術還是主要從國外引進,自主研制具有知識產權的技術比例并不高。
(二)利潤水平
龐大的生產能力和價格戰的此起彼伏,使我國彩電產業進入微利時代,以長虹、康佳、TCL三大彩電巨頭為例,3家企業1994年的營業額是90.3億元,2000年是413.3億元,總增長達458%,年均增長60%。但其百元銷售利潤額卻呈逐年下降趨勢,1994年是16.2元,1998年是8.6元,1999年開始,突然下降到3.8元,2001年下降到2.33元。當前我國彩電產業的總體利潤率水平已經接近社會平均水平,表明我國彩電產業已發展到成熟階段。但從內部結構來看,高端產品利潤水平仍然是非常可觀的,達到15%左右,而低端產品利潤率非常低。總之,當前我國彩電產業正從過去的規模不經濟和過度競爭,逐步向規模經濟和市場競爭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競爭邁進。
四、改善彩電產業組織的建議
(一)我國政府要采取積極的戰略性技術政策和產業政策
中國彩電產業面臨的知識產權困境,說明中國工業化進程中所面臨的結構性制約。我國政府需要采取積極的技術政策和產業政策突破這些制約,因為市場機制不可能提供有效的解決途徑。
(二)由價格競爭轉向非價格競爭
隨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注重服務、質量、品牌形象等方面,對價格的敏感性減弱。所以企業應從非價格因素出發,通過差異化產品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
(三)加強技術開發和產品開發力度,實現技術結構升級和產品結構優化。
我國彩電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特別是在芯片等核心元器件方面主要依靠進口,所以,我國彩電業應該加強創新力度,聯合各主要彩電企業和有關研究機構共同進行技術的開發,以保持與國際先進技術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蘇東水.產業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林元芳.當前我國彩電業發展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價格理論與實踐.2004/6
[3] 彩電業的發展趨勢探析.技術與市場.2003/07
作者簡介:李莉(1983-),女,河北省衡水市人 現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政治經濟學;馬振虹(1982-),女,天津人 現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