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潤青
[摘 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金融活動日益廣泛地參與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金融業在調節經濟活動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且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金融業是有效保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順利構建并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行業。本文通過對金融業在和諧社會中地位和作用的闡述,論證金融業在構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特征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十分重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 金融業 和諧社會 構建 地位 作用
黨的十六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提出來,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又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提出和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論斷,并把它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提到全黨面前。黨的十六大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強調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原則,要求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運行不僅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的進程,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關系著社會發展的狀況。所以,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充分發揮金融的作用,通過抓好發展與監管兩手,促進我國的金融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企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和租賃業。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筆者認為,金融業不僅在我國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而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明顯。
一、金融業促進經濟的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助推器”
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社會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生產力水平,同時還必須注意發展的協調性,因為如果發展長期不協調,不僅以展本身難以持續,而且會引起社會不和諧。鄧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這一經典性的評價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適應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為經濟服務,又反作用于經濟,對經濟的成長和協調發展運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金融業能夠促經濟的發展,從而更大限度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從而為社會整體的良性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一種信用中介,金融將社會零星、分散、閑置的資金積聚起來,變成高效、穩定、長期的資金來源,通過借貸、投資的方式,配置到社會急需的領域和部門,組合生產要素,不僅維系社會的簡單再生產,而且不斷擴大再生產,以及相應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從而使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加。物質基礎雄厚了,社會才有更大的力量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才有更多的條件興辦各種社會事業,才有豐厚的財力建立社會保障、社會福利體系,才有更強的手段來實行財政轉移支付,解決區域差異等問題。金融經濟社會,通過這樣的途徑,金融業為社會作著巨大的貢獻。金融業要堅持創新力度、發展速度和市場承受度的有機統一,以產品創新為重點、市場建設為基礎,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更好地支持經濟金融健康協調發展。
二、金融業有效配置市場資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平衡器”
公平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核心價值取向,一個和諧的社會,必定是一個公平的社會。金融業在一定意義上屬于分配范疇,它對推進社會公平能夠產生積極作用。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金融業的獨特地位和固有特點,使得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本國金融業的發展。進一步發揮好金融在市場配置資源中的核心作用,提高整個金融體系配置資源的能力和效果。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調節宏觀經濟,調節收入分配,使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更好的實現。金融與國民經濟各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它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各個單位和法人的經濟活動乃至社會活動,同時,又能夠利用利率、匯率、信貸、結算等手段影響這些經濟和社會活動的進行。通過調整貨幣供應總量,可以使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保持平衡;通過調整貨幣供應的方向和具體數量,可以調整生產要素在不同領域配置的格局。金融的這種杠桿作用,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價格、影響進出口的數量和規模,影響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收入,影響社會財富在不同人們之間的分配。如果金融手段運用的方向、力度和措施得當,可以有效地抑制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保證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得到更加切實的維護。金融資源在城鄉、地區和不同類型的企業之間配置不平衡,直接表現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不平衡。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金融調控,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及其組合,適時適度調控基礎貨幣,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提高支持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能力。高度重視社會金融資源的配置,優化融資結構,發揮金融市場支持和諧社會建設的作用。
三、金融業服務領域廣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穩定器”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金融活動日益廣泛地參與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金融在調節經濟活動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且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金融業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突出。這種重要性不僅源于金融當局的政策取向和金融體系的貨幣供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而且金融風險已經成為影響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的最大隱患。金融業點多面廣,其自身的穩定對社會穩定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金融業中的保險業,保險業的發展,有利于引導居民積極健康消費,把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結合起來,理智消費、合理消費,建立起第二層面的社會保障支柱,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不過,盡管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而且金融業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固然有很多積極的影響和作用,但由于它本身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所以,如果出現問題,也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當前金融業仍面臨著一些可能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宏觀和微觀層面的金融風險問題不容忽視。同時,縱觀各國金融危機的發生,除了金融系統自身的原因外,國民經濟其他矛盾的積累也會引發金融危機。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如沒有好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體系不能維持,風險最終也會傳導到金融體系。因此,要進一步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穩定的金融環境。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重視社會保障、醫療制度的改革和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開放,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努力防范宏觀層面的金融危機。對因個別金融機構關閉、破產形成的微觀層面的金融不穩定,要處理好保障儲戶或投資者利益與防范道德風險的關系,以在金融市場有效地建立優勝劣汰機制。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進一步加大金融監管的力度,依法維護金融市場公開、公平、有序競爭,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保持存款人、投資者和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提高金融經濟運行效率,維護國家金融信譽,保持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與發展,進一步發揮好金融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人民利益中的核心作用。進一步深化和金融結構優化,豐富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渠道、方式和工具,形成相互連通、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改善金融市場運行機制,促進貨幣市場、證券市場、保險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房地產市場等健康協調發展,進一步分散和消減金融風險,避免金融風險在某一市場產生疊加或共振,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穩定器”作用。
四、金融業誠信守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導向器”
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金融業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單位和個人,是全社會的一個“窗口”行業。金融業的獨特地位和固有特點,其任何經營決策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金融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誠信守法、文明經營具有很強有導向作用。金融業的穩健發展,還有助于培養社會的法制觀念和誠信氛圍,增強社會和諧的動力和條件。現代金融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經濟是知識經濟,是高度智能化、社會化、市場化的經濟,知識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是先進生產力產業化的重要表現。與其他生產部門相比,金融業是率先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等先進科技手段的行業。目前,金融電子商務往來日益頻繁,金融產品電子網絡化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網絡銀行、自助銀行以及呼叫中心等科技含量較高的服務手段相繼出現。由于金融創新的廣泛開展,大量新型的金融產品被設計并不斷地推向市場,使金融業成為一個具有主動創造、自我發展能力的產業,并直接導致了金融工程這門金融新技術的誕生和發展。金融工程是一種通過創新和開發資本性金融工具來滿足社會對投資和理財的多樣化需求的新金融技術,它將工程思維引入金融領域,綜合運用各種工程技術方法來設計金融產品,使金融業的微觀運作呈現一種工程化的科學方向。因此,金融業是信息社會的領頭羊,知識經濟的助推器,代表了社會文明進步的力量。金融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它的正常運行需要兩個最重要的社會條件,一個是有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制,一個是具備基本的信用基礎。人們知法守法,講究誠信,金融業務才能正常開展。金融發展,與金融有關的法制也會發展,倫理道德的建設也會發展。人們經常受到這種非常嚴格的法律和道德的熏陶,整個社會就會潛移默化地增強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的氛圍,并且帶動社會其他方面法治和道德的建設,從而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內在要求不斷地得到實現。金融機構要建設和諧的企業文化,鞏固健康的思想道德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