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股市因其特殊的歷史原因,出現了股權分置,變革這種現象必然會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產生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股權分置 股權分置改革
一、股權分置及其特性
股權分置是指中國股市在特殊的發展演變中,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內部普遍形成了流通的社會公眾股和非流通的國有法人股“兩種不同性質的股票”,這兩類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價不同權”的市場制度與結構。
在股權分置制度下,國有法人股永遠占著絕對控股地位,企業“國有病”的所有癥狀都平移到了上市公司,企業治理結構無法完善。上市公司“一年績優,兩年績平,三年虧損”成了股市的普遍現象。對公司的經營管理,流通股股東表決權根本不起作用。
股權分置的情況下,一部分股票流通而另一部分股票不流通,流通股股東以股票市值衡量投資價值,并以市值的變動確認損益。盡管股價會影響非流通股股東的融資成本,但作為控股股東的非流通股股東更關心的是凈資產以及能否通過配股增發獲取更多的資金。不同的利益導向造成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利益分置。非流通股股東的關注點是再融資的資格和凈資產的增值,而流通股股東的關注點是二級市場的股價。控股股東在公司決策時較少考慮甚至經常損害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從而使上市公司股東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礎。例如,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價格增發2000萬股股票,由于是溢價發行,增發后每股凈資產由5.07元增加到6.72元。也就是說,大股東通過增發,不出一文錢就使自己的資產增值30%。其后該公司股價一直下跌,流通股股東利益受到嚴重傷害,而大股東卻毫發無損。
二、股權分置改革
股權分置問題是多年來制約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重大障礙,2005年我國才拉開股權分置改革的大幕。目前進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已占滬深兩市的59.3%。
所謂股權分置改革無非是在法人股由非流通股轉化為流通股的過程中,法人股與流通股股東之間需求和利益的均衡。即在認可流通股含權的條件下,在法人股轉化為流通股的過程中,法人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含權價差(對價),在全流通條件下實現同股同權同價。各個公司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不盡相同。邯鄲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于2006年2月公告。主要內容為:送股(每10 股流通股可以獲得1股公司股票);權證(流通股股東每10股可以獲得9-7張行權價2.80元、有效期12個月的歐式認購股權)。邯鋼集團承諾自股改方案實施之日起2個月內,將以不超過3.50的價格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系統增持3億股流通股。
從理論上講,股權分置改革的首要目標為優化上市公司治理。這就對財務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一般認為財務管理的目標有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但在大股東控股和股權分置的情況下,由于股價不對非流通身份的控股股東構成約束,再加上以往剝離上市、分拆上市遺留的歷史問題,上市公司財務運作的目標實際上是控股股東利益最大化。由于控股股東控制著財務決策權,這種財務運作產生的后果是:對于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存在利益矛盾的決策事項,以犧牲流通股股東的利益為代價;對于非流通股股東內控股股東與非控股股東之間存在利益沖突的決策事項,則以犧牲非控股的股東的利益為代價。證券市場曾出現的通過利潤操縱、財務欺詐獲取配股資格,以犧牲股價為代價獲取資金就是明顯的佐證。
三、在股權分置改革下,財務管理的新關鍵點
股權分置改革后,公司的財務管理的目標必將從控股股東利益最大化轉變為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表現為企業未來的收益以及未來現金凈流量的現值。企業價值最大化與股東財富最大化不是對立的。企業價值最大化要求企業管理層在確保公司持續性發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基礎上,為全體股東創造最大化財富。按照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要求,財務管理將出現以下新的關注點:
(一)關注股價,維護股價
對于全流通的上市公司而言,企業價值最直接的衡量標準是股票價格,股價成為企業價值的指示計。股價高低表明投資者上市公司管理層的信心以及未來盈利預期;而對公司管理層而言,股價高低反映公司決策以及日常管理中資源配置和運用的效率,并影響未來融資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利潤僅僅是影響股價的一個重要因素,公司股價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企業價值最大化不再只是強調企業當前的微觀經濟利益,更注重微觀經濟利益與宏觀經濟利益協調一致;要求企業更講究信譽,注重企業形象的塑造,也更注重產品的質量和售后服務,以保持企業效益的長期穩定增長。
(二)優化財務決策,確保公司可持續發展
隨著全流通局面的形成和市場監管效率的提高,股價的信息含量將不斷提高,它不僅包括有關企業以往盈利能力和盈利構成的信息,還包括未來盈利潛力、時間分布和不確定性等方面的信息。以此相應,在投資項目選擇、融資方式、股利政策制定等方面的財務決策必須強調規模、盈利、風險三者的均衡,確保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公司價值。
(三)利用證券市場進行有效的資本運作
消除股權分置以后,全流通的上市公司股價更接近上市公司本身的經營能力、主業發展潛力,從而使股價能更真實反映企業價值。股票的全流通以及股價與公司價值的擬和將激活兼并、收購和控制權爭奪市場,為企業通過資本運作配置資源、最大限度發揮協同效益提供了寬闊的舞臺。
參考文獻
[1]胡響鐘,以價值為導向的寶鋼股份財務管理模式[J],財務與會計,2005,(2).
作者簡介:范利霞,女,1996年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經貿學院,河北省邯鄲市農業學校講師,主要從事專業教學及財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