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現代漢語詞典》對它的解釋是:深深地迷戀。因此,有人把癡迷足球的人稱之為球迷,有人把癡迷看電影的人稱之為影迷等等。
我酷愛書籍,可以一日無飯吃,但不能一日不讀書。就是到鄰居家玩,一進門我仍是奔書而去。有一次,到鄰居家串門,大家笑鬧玩耍一番后,不知什么時候走了,忘了我的存在。主人也沒注意到靜靜在旁看書的我,把門鎖上后就出去了,回來后驚奇地發現我還在里面靜靜地看書,而我一點也不知道被鎖了大半天。因此,我對書籍的迷戀可以算得上如癡如醉,稱自己為“書迷”并不為過。
其實,我成為一名書迷純屬偶然。那年,我剛滿9歲,也和同年歲的孩子一樣,是一個電視動畫片的忠實觀眾。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從爸爸帶回來的書報中抖落出一本書——《小小說選刊》1998年第6期。我翻看著書中的第一篇小說《杜老師》,被那簡潔幽默的文筆所吸引:呀,真想不到,除了卡通片外還有這么好看的玩意兒。也許是好奇,也許是詫異,驅使我不由自主地一頁一頁地向后翻閱著。那天,我竟把這本64頁的書一下子看完了。
也就是那年,剛上二年級的我,有了新的課程——寫作。但是,我對作文的寫作技巧還是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老師布置的作文常常是難以下筆,真是作文如“榨油”,即使“榨”出來的作文也是七拼八湊、枯燥乏味。認識了《小小說選刊》,猶如為自己找到了一名可敬的課外作文老師。就這樣,我從《小小說選刊》起步,走向了書籍的海洋。漸漸地,我的作文有了內容,有了生氣,有了老師稱贊的評語。由此,書在我的心田里播下了種子,變成了萬紫千紅的風景……
寫作獲得了成功,人生旅程有了新的延伸。迷戀書籍是人生的一種樂趣,人生的一種感悟,人生的一種忘我境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朋友,為書而癡,為書而迷,為書而樂吧,讓我們共同揚起風帆,在書籍的海洋里遠航!
★指導老師:于洪生
評語
在閱讀大量的參賽作文時,我發現不少的同學總是在文中談了許多大道理,語言很華美,讓人覺得不像是小學生寫的。童真童趣少了,大話空話多了;語言優美動人了,但發自內心的感悟缺乏了。劉玉珍同學的作文之所以吸引了評委的目光,最主要的原因是以事例說話,用真情動人,這兩樣都是寫好作文的看家法寶。
★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