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君,現為中國福利會出版社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1982年起開始發表作品。《寶貝當家》《男生賈里全傳》先后獲中宣部第六屆、第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女生賈梅全傳》獲文化部全國“蒲公英獎”金獎;《秦文君花香文集》《天堂街3號》等獲全國優秀少兒讀物一等獎;《少女羅薇》《男生賈里》《小鬼魯智勝》先后獲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兒童文學獎。另有多部作品分別獲宋慶齡兒童文學優秀小說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40多種獎項。
以往也曾應邀寫過若干談閱讀的文字,感覺上,已將這方面的感慨說盡了。誰料到,這竟是個生長性的話題,常說常新。就如同談生活,不想談及時,可以永遠沉默,而要張口傾訴,會發現話已涌在嘴邊,滔滔不絕,難以窮盡。
而且,閱讀給予人的恩惠,往往與年齡、見識、心境、氛圍甚至命運有關。仿佛是每個人走進車站,從一處進去,便可抵達四面八方,關鍵是搭乘哪一條線路,要去何方。
于是,每一次談它,便會暗自慶幸。
凝神靜思,若要說出最初怎么會選擇讀書作為終身的愛好,似乎無從說起,硬性地作一分析,恐怕只能歸于一種天性使然。總之,當我還是一個膽怯、軟弱、混混沌沌、不諳世事的小女孩時,就已通過一些偶然的機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上閱讀了。這種對閱讀的癡迷仿佛是天然的。幼小的我,驚異著一首詩、一段美文,竟會散發出謎一般的魅力,讀著讀著,就能使那時的心境變得安靜、快樂,仿佛童年時的寂寥、不適心情被輕輕擦拭干凈了,重新發光、歡躍,亮若星辰。
那種心靈清澈透亮、深深沉浸的感覺,其實就是感動。
這種感動如同遠山仙風,絲絲縷縷拂來。它使我懂得了雅致和憐憫,遠離了野蠻和荒謬。年復一年,我漸漸成年,這時徜徉于文字構起的大廈內,進而發現了,人的思想可以如此輝煌,人的情感原來是這樣深泓廣博;人生的故事竟能如此這般跌宕起伏,悲歡離合;甚至,還會深深同情那些對閱讀過門而不入的人,他們錯失了那么多,那么多。
我常常想,如果沒有仙風所沫,我怎能體察自我和他人的豐富性,如何思索人生,如何學會傾聽內心的天籟之音呢?我很可能會是另一種人,一種令我現在不能接受的樣子。
自小至今,我讀過的書可以說是不計其數,可是,最令我難忘的,則是最感動我的那一段段文字。某些片段,它們像在我心里劃出印痕,引起巨大的共鳴。比如像勃朗寧夫人的十四行詩,當時讀它,便深深震撼。其實那時我還沒有愛情經歷,但那熾熱的情懷、浪漫的氣息和激情澎湃的激動卻是人類共通的。像《小王子》《彼得·潘》其實是兩部風格各異的文學經典,而我對它們卻是一視同仁,視為寶典,經常放在手邊。每每翻及,便會不可遏制地讀下去,屏氣斂聲,深陷其中,暗自感慨前者晶瑩剔透的憂傷和愁緒,后者永恒飄逸的靈感與童真。
我多么感謝這些先驅祖師們,他們給予了我們一座座精神的寶庫,還有會感動的心,善于思考的頭腦,不甘停滯、永遠不愿停留的求索精神,以及博大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