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推敲》讓我們感受到了賈島作詩的用心,治學的嚴謹。 “推敲”從此也成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后人稱賈島為“苦吟詩人”。什么叫苦吟詩人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花費工夫,耗費心血。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后,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正可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有一次,賈島騎著毛驢在長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時正是深秋時分,金風一吹,落葉飄飄,那景色十分迷人。賈島一高興,吟出一句“落葉滿長安”來。但一琢磨,這是下一句,還得有個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來了,一邊騎驢往前走,一邊念念叨叨。對面有個官員過來,不住地鳴鑼開道。那鑼敲得震天響,賈島愣是沒聽見。那官員不是別人,正是京兆尹,按今天的職務來說,就是長安市市長。他叫劉棲楚,見賈島闖了過來,非常生氣。賈島忽然來了靈感,大叫一聲:“秋風生渭水。”劉棲楚嚇了一跳,以為他是個瘋子,叫人把他抓了起來,關了一夜。賈島雖然吃了苦頭,卻吟成了一首詩《憶江上吳處士》: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橈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詩的開頭說,朋友坐著船前去福建,很長時間了,卻不見他的消息。接著說自己居住的長安已是深秋時節(jié)。強勁的秋風從渭水那邊吹來,長安落葉遍地,顯出一派蕭瑟的景象。為什么要提到渭水呢?因為渭水就在長安郊外,是送客出發(fā)的地方。當日送朋友時,渭水上還沒有秋風;如今渭水上吹著秋風,自然想起分別多時的朋友了。此刻,詩人憶起和朋友在長安聚會的一段往事:“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他那回在長安和這位姓吳的朋友聚首談心,一直談到很晚。外面忽然下了大雨,雷電交加,震耳炫目,使人感到一陣寒意。這情景還歷歷在目,一轉眼就已是落葉滿長安的深秋了。 “蘭橈殊未返,消息海云端。”由于朋友坐的船還沒見回來,自己也無從知道他的消息,只好遙望遠天盡處的云海,希望從那兒得到吳姓朋友的一些消息了。
全詩是懷念友人,在字面上卻沒有一處直說懷念,但在全詩中卻處處是對友人深摯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