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中有“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句,高中《語文》第三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注:“勞勞,憂愁傷感的樣子。”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注:“勞,憂。‘勞勞’是悵然若失的樣子。”郭錫良主編《古代漢語》(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注:“勞勞:惆悵憂傷的樣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8年版):“勞勞,憂愁傷感貌。”
上述各家解釋基本相同,但都可斟酌。這里的“勞”通“遼”,“勞勞”即“遼遼”,義為“遠離貌”。詩句“舉手長勞勞”謂劉蘭芝和焦仲卿“舉手告別時間長、距離遠”,也即很長時間和很遠距離還在揮手告別,這是描寫二人的難分難舍。
古代漢語中,“勞”可以通“遼”。《廣韻·蕭韻》:“遼,《說文》:‘遠也。’或作‘勞’。”《詩經(jīng)·小雅·漸漸之石》:“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山川悠遠,維其勞矣。”東漢鄭玄箋:“山川者,荊舒之國所處也,其道里長遠,邦域又勞勞廣闊,言不可卒服。”孔穎達疏:“‘維其高矣’還是‘漸漸之石’高也,則知‘維其勞矣’是‘山川悠遠’之‘勞勞’也。故曰‘山川者,荊舒之國所處,其道里長遠,邦域又勞勞廣闊’……廣闊遼遠之字,當從遼遠之遼,而作勞字者,以古之字少,多相假借。”其他古書也有“勞”通“遼”的用例,如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山川無極,情理實勞。”陸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龍譯注》(齊魯書社1981年版):“勞,借為‘遼’字,有廣闊遼遠的意思。”
“勞”通“遼”而有遼遠義,重言“勞勞”則可描寫遼遠貌或遠離貌,《孔雀東南飛》中的“勞勞”即這種用法。
秦漢典籍中,重言“勞勞”最早用例即《孔雀東南飛》“舉手長勞勞”。這句詩出現(xiàn)的語境是送別,后來“勞勞”成為古人的送別語,古人稱送別的地方如江渚、亭子等為“勞勞渚”或“勞勞亭”,如《樂府詩集·卷四六·華山畿二十五首》之十九:“相送勞勞渚,長江不應滿,是儂淚成許。”唐代僧皎然《塞下曲》之一:“寒塞無因見落梅,胡人吹入笛聲來。勞勞亭上春應度,夜夜城南戰(zhàn)未回。”但“勞勞”雖為送別語,其意義仍源于遼遠或遠離。《太平御覽·卷一七九·觀》:“丹陽郡秣陵縣新亭隴有遠望樓,又名勞勞樓,宋改為臨滄觀,行人分別之所。”這里“遠望樓”又名“勞勞樓”,說明“勞勞”與遠望意義相關。大凡送別,親人離去,送者目送遠望,客人和主人相互揮手,故同一送別樓,或叫“遠望樓”,或叫“勞勞樓”。
古代漢語另有“迢迢”一詞,也有遼遠義。此詞古人也用于描寫離別,有時與“勞勞”出現(xiàn)在同一語境中,如清代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卷三·袁棠詞》:“羌笛一聲,陽關三疊,裙帶同心綰不牢。慵開眼,看車回馬去,亭子勞勞。河橋。回道迢迢。更何待,秋來魂暗銷。”
“遼”字不見于甲金文。在先秦典籍中,這個字最早見于《左傳·襄公八年》,僅一例:“楚師遼遠。”戰(zhàn)國時期《楚辭·九章·抽思》有一例:“惟郢路之遼遠兮,魂一夕而九逝。”漢代以后“遼”字漸多,并有重言用例,如《楚辭·九嘆·劉向〈憂苦〉》:“登巑岏以長企兮,望南郢而窺之。山修遠其遼遼兮,涂漫漫其無時。”劉向此詩中的“南郢”和上面所引《詩經(jīng)·小雅·漸漸之石》的“荊舒”,均指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兩首詩都寫到楚國山川悠遠,劉向用“遼遼”,《詩經(jīng)》用“勞”,即鄭玄所釋“勞勞”,可見“勞勞”義即“遼遼”,也即“遼遠”。
再從詩意和描寫手法來看。“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是《孔雀東南飛》中描寫劉蘭芝與焦仲卿分別時二人對話以后的最后兩句。之前,詩中描寫了兩人在車中的耳語交談,先寫焦仲卿向劉蘭芝發(fā)誓:“誓不相隔卿”,“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接著寫了劉蘭芝對焦仲卿的感激、希望和誓不分離的決心以及對父兄會逼嫁的擔心:“感君區(qū)區(qū)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從前后詩意的表達看,劉、焦二人的婚姻雖然被拆散,但他們堅貞不屈,仍懷希望,這時他們的情感主要還不是惆悵或傷感,而是分別時的依依不舍和思念。詩句“舉手長勞勞”謂長時間、遠距離揮手告別,正是描寫了二人的難舍難分之情。從描寫手法來看,詩人在“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兩句詩中,運用了由景至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即“舉手長勞勞”寫景,以外在的可見的動景表現(xiàn)思念難舍之情;“二情同依依”寫情,以直接的內(nèi)心描寫表現(xiàn)依依難舍之情。換句話說,前句以景寄情,后句直接寫情,兩句的情感基調(diào)是一致的。
“依依”一詞,古人常用來寫離別,表現(xiàn)的情感是思念。《文選·卷二六·潘安仁〈寡婦賦(并序)〉》:“雖冥冥而罔覿兮,猶依依以憑附。”李善注:“依依,思戀之貌。”在“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中,“依依”所表現(xiàn)的正是這種情感,兩句詩的感情基調(diào)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