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離不開特定的群體和合作伙伴,分組活動是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如何有效劃分學習小組,成為合作學習實施的肯綮所在。目前語文合作學習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形式化、單一化的現象也比較普遍,細究其因,主要是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教師對合作學習中的分組存在困惑,不善于根據學生的情況和學習主題,施行有效的分組策略。
那么,語文合作學習可采用哪些分組策略呢?這些分組策略又應當如何有效地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呢?
1.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策略
這是目前較為流行的分組策略。組內異質是指每個學習小組內,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性別的學生合理搭配,彼此依賴,共同發展;組間同質是指組與組之間在人員構成、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大致均衡,平等競爭。這種分組方式利于成員間優勢互補,利于和諧發展,整體提高。比如學生進行作文互改,采用這種分組方法就十分有效。將全班劃分成若干合作小組,每個小組事先分好工,管理能力強的負責組織協調,作文水平高的擔任主評,朗讀好的讀作文,寫字好的作記錄……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文的批改,最后由組長在班級交流,進行組間的橫向比較。
不過,這種分組策略在實際操作中有一定難度,因為學生的合作意識尚不成熟,難以達到理想的分組狀態,如果教師強行劃分學習小組,又有悖于自覺自愿的原則,學生自主合作的熱情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要提前進行分組準備,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做好人員的協商調整工作,盡量使分組趨于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還有,劃分好小
組之后不要隨意變動,從而保證其相對穩定性。
2.組內同趣、組間異趣的分組策略
所謂組內同趣、組間異趣是指按興趣劃分學習小組,將興趣相同的學生編排在一個小組,使組內興趣相同,組間興趣各異。其好處是便于學生在較高層面上交流切磋,取長補短,發展特長。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性學習適宜這種分組方式,以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為例,該活動的主題是編寫短劇,意在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戲劇文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活動時可以按照學生的興趣與特長來分組,將擅長寫作的劃分到編寫組,將喜歡表演的劃分到表演組,將愛好美工的劃分到舞臺設計組,將處事公正的劃分到評議組……由此形成組內優勢互補,組間特長比拼的合作競爭態勢,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其發展特長。
教學實驗顯示,由于成員之間志趣相同,易于交流,便于合作,這種分組方式頗受學生歡迎,但有時也會形成興趣壁壘,產生排他的封閉傾向。所以這種學習小組不宜長期固定,教師要不斷發現學生新的興趣點,并根據不同的學習主題劃分小組,從而營造更廣泛的合作機制。
3.動態生成、自由組合的分組策略
這種分組策略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或依據活動時的情境,自愿結合,自由生成學習小組。它既可以是座位周圍的幾個人結合起來,也可以是處得較好的幾個人聚在一起……其特點是短、平、快,操作方便,自由寬松,同時還可以彌補固定學習小組的局限。例如課堂上常出現的問題討論、交換看法等活動,適合采用這種分組合作學習,幾個人很快聚在一起研討交流,啟發思想,提升認識。再如背書、復述課文等活動,也適合運用這種方式,相鄰的幾位同學互相幫助,督促提高。
由于學生的自控能力相對較薄弱,運用動態生成、自由組合的方式進行活動時,可能會有部分學生講一些題外話,干擾小組的活動進程。教師要在小組活動時加強監控,及時鼓勵和提醒,使合作學習按照既定目標有序進行。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無論運用哪種分組策略,要想獲得成效,還必須有教師的指導和相應的評價。一般來講,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提出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要求,讓學生知道該做什么,怎樣去做。同時注意做好組長的指導和培養工作,使他們成為合作學習中的領頭羊;另外還要關注特殊的學生,如孤僻不合群的學生往往對小組缺乏認同感,難以管理的后進生往往沒人要,對此教師應悉心幫助,積極引導,妥善安排,讓他們有歸屬感,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學會合作,與集體共同成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參與其中,傾聽學生的交流,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要對各小組作出評價,可采取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辦法,以激勵組間競爭,激發組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