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2004年6月第1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選有《搭石》一文,課文中有下面兩段文字:
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xiāng)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第103頁)
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第104頁)
其中“一行人”中的“行”讀“xínɡ”還是“hánɡ”是很多老師爭論的問題。討論這一問題不僅具有語文教學的應用價值,而且包含著語言使用中的認知影響和語境規(guī)約的理論問題。
孤立地看,“一行(xínɡ)人”很自然,“一行(hánɡ)人”說起來有些拗口。檢索2004年的《人民日報》,“一行(xínɡ)人”常用,“一行(hánɡ)人”罕見。
“一行(xín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一群(指同行的人)”,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應用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指同行的人。注意:‘某某一行’是指某某及同行的人。”“一行(xínɡ)”的造句格式有以下幾種(文中所舉例句都出自2004年的《人民日報》):
1.一行+人
(1)就在群眾聚精會神地觀看演出時,一行人悄然離場,來到鎮(zhèn)里為受災群眾正趕建的住房工地。
(2)在“突突”的馬達聲中,觀鳥的一行人向湖中心出發(fā)了。
2.一行+數詞+人
(3)下午一行5人回三亞趕飛機,伊蘭特的動力終于有了發(fā)揮余地。
3.X+一行
(4)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lián)主席顧秀蓮一行冒著細雨,千里迢迢地給貴州省龍里縣群眾送來了新年第一份禮物——科學文化知識和農村實用技術。
(5)這位發(fā)言人還說,美國代表團一行訪朝期間同朝鮮有關官員就核問題等交換了意見,代表團還破例參觀了寧邊核設施。
4.我們+一行+表人名詞
(6)一位看守油站的姑娘,身著顯眼的桔紅色工裝和安全帽,走到院子門口,站在那里,專注地望著我們一行陌生人。
(7)那是1999年秋天,我們一行記者正沿著宜川縣境內干涸的河谷,驅車而行。
5.X+一行+數詞+人
(8)去年12月中下旬,《人民日報》記者組一行3人訪問了蘇丹。
(9)1月2日,海南省及海口市領導一行30余人,特地來到這里把新房鑰匙送給了100個特困戶居民,并給特困居民送溫暖、賀新年。
6.X+及其+一行
(10)晚上,吳儀及其一行出席了茹科夫舉行的歡迎宴會。
“一行(xínɡ)”這個說法帶有書面色彩。下面兩例都是典型的書面語境:
(11)本報武漢1月4日電記者龔達發(fā)、張志峰報道: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資問題國家聯(lián)合檢查組一行8人,今天抵達湖北武漢,開始對湖北省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資問題進行督辦。
(12)日本政府派往伊拉克的陸上自衛(wèi)隊先遣隊一行30人已于16日晚啟程赴伊。
例(11)中的“抵達”,例(12)中的“已于16日晚啟程赴伊”,都是典型的書面語說法。
語言使用受認知影響。“一行(hánɡ)人”的拗口,是認知因素造成的。比較下面兩欄說法:
A B
一行燕子 一行兔子(?)
一行桐樹 一行雞蛋(?)
一行腳印 一行眼鏡(?)
一行字 一行筆(?)
一行戰(zhàn)士 一行農民(?)
A欄說法我們感覺很自然,B欄說法則有些拗口。造成A欄自然、B欄拗口的原因是人們認知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燕子常常是排成行的,說到燕子人們容易聯(lián)想到成行,因而“一行燕子”聽起來就很自然;而兔子則很少排成行,說到兔子就不會聯(lián)想到成行,因而“一行兔子”聽起來就有些別扭。字也常常是成行出現的,說到字就自然聯(lián)想到成行,因而“一行字”聽起來就很自然;而筆則很少排成行,說到筆就不會聯(lián)想到成行,因而“一行筆”聽起來有些別扭。同樣道理,“一行桐樹”“一行腳印”“一行戰(zhàn)士”聽起來很自然,而“一行雞蛋”“一行眼鏡”“一行農民”聽起來則有些別扭。詞語的這種聯(lián)想功能在詞語與詞語之間的組合中起到了潛意識的固化作用。
語言使用更受語境規(guī)約。上面談到的“兔子”“雞蛋”“眼鏡”“筆”“農民”也不是不能排成行,不能排除也有排成行的時候。因此,“一行兔子”“一行雞蛋”“一行眼鏡”“一行筆”“一行農民”在特定的語境里可以成立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這是語境規(guī)約的結果。
就課文里的“一行人”來說,讀“一行(hánɡ)人”正是語境規(guī)約的結果。“一行人”在這段話里處的語境是:
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前面的人……,后邊的人……。……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前面的……,后面的……,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可見,人們走搭石的時候是排成行的。
應該指出的是,讀“一行(xínɡ)人”在這里也通順,表意也清楚完整。不過,讀“一行(hánɡ)人”更切合語境,表達更具體。
語言運用的事實表明,在認知影響與語境規(guī)約發(fā)生矛盾的時候,語境規(guī)約起決定性作用。例子隨處可見,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的“吃山”“吃水”就是這樣。其實,不僅是認知因素,語法因素、語義因素與語境規(guī)約發(fā)生矛盾的時候,語境規(guī)約同樣都是第一位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