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
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經常會犯一些語言錯誤,這些錯誤一般不會造成很大影響,但是網絡、影視、報刊等公共媒體以及一些社會名人的語言運用中也會出現一些錯誤,如前兩年某電影演員把自己寫的書命名為“×××文集”;再如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中的小品《說事兒》,其中的人物白云說“白云大媽雅正”、黑土說“黑土雅正”。這些錯誤通過公共媒體和權威人士的傳播,往往受到大家的關注,成為一種“熱點”,因此我們稱之為“熱點錯誤”。公共媒介和權威人士在文化資源配置中擁有優先權利,他們的話語容易成為時代和社會的中心話語、主流話語。〔1〕因此,與一般的語言錯誤相比,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在知識傳播和語言變異的擴散方面有著更大的影響力。
二、語文教學為什么要關注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
1.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更容易沖擊和干擾語文教學。
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兩大側重點,語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較之一般的錯誤,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傳播的速度更快、影響更廣、給人印象更深。青少年學生處于生理與心理轉型的不穩定期,一方面,他們張揚個性的同時又往往迷信權威,對媒體或名人用語接受較快;另一方面,他們的知識積累比較薄弱,知識的可塑性又很強,一旦接受這些熱點錯誤,印象會很深刻,并在自身的語言運用中會慣性地延續這些錯誤。
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給學生講用語規范,學生卻用一些媒體或名人的例子來反駁。有的學生甚至和老師辯論:“你說不能這么說,某某媒體或某某名人就是這么說的,這么寫的。”學生對于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語言運用錯誤,可能會遵從教師的引導很快予以糾正。但這些熱點錯誤會給學生堅持錯誤以重要的理據,從而沖擊和干擾語文教學。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對語文教學可能造成的影響。
2.關注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有助于形成語文教學的興奮點,有助于促成學生有具體目標的語言探究性學習。
語言運用的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日常生活中一般的錯誤由于有時不影響交際,所以并不受到普遍關注,而熱點錯誤一旦出現,往往會受到高度重視。人們會因此展開討論,分析錯在什么地方、為什么會出現錯誤等,這些討論給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生動的素材。教師應該把握契機,引導學生關注并參與討論,從根源上認識熱點錯誤錯之所在。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破除對權威的迷信,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對于不同的語言運用熱點錯誤分階段地討論和更正,會成為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個又一個興奮點,而語文教學則需要這樣的興奮點來不斷推進。
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探究的學習習慣,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特別是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有些無所適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往往成了一種沒有目標的放任自流。或者有的目標過于空泛,學生不知如何下手。就語言教學而言,由于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使得學生不懂規范,不明標準,錯者依然錯,模糊處依然模糊。把改正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作為學生探究性語言學習的目標之一,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明確具體。
3.關注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發現其他的語言錯誤,逐步培養語言運用的規范意識。
一些熱點錯誤并非從公共媒體或名人開始,日常生活中可能就已經有人在犯了。在成為熱點錯誤后,它被放大、被聚焦了。語文教師可以某一熱點錯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去發現日常生活用語中有哪些類似錯誤,而且這些錯誤又未被通行的現代漢語工具書接受。學生從熱點錯誤入手,聯系自身及周圍的語言運用實際,主動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會使語文教學更加生動,語文教學的信息量也會更大,學生運用語言的規范意識會逐漸形成。
語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一些習慣性錯誤由于被廣泛接受,通行的現代漢語工具書也把本是錯誤的音、形、義吸收進來,成為新的規范。據此,有人就認為一些錯誤不能急于否定,要看其接受程度再說。語文教師對這樣的說法要有理性的認識,因為語文教學的任務不是要引導學生討論哪些錯誤可能會被廣為接受而成為新的規范。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也就是要教會學生規范地使用語言文字。對于目前已經被通行的現代漢語工具書吸收的語言錯誤,我們應該承認它們是新的規范;但對于還未被吸收和確認的,教學中就應作為不規范來對待,不能采取模糊的態度。
三、語文教學應該怎樣關注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
1.教師應注意提高語文素養,保持對語言運用錯誤的敏感性。
語文教學關注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首先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對當下的語言運用要有足夠的敏感性。那種年年憑借一本教材、一套講義就上講臺的做法是不負責任的。語文教師在依托教材的堅實基礎上,還應超越教材,放眼生活,從生活語言中去挖掘可以服務于語文教學的素材。如僅僅局限于教材就無法敏銳地發現問題,哪怕它是熱點。語文教師還應及時掌握并依據國家關于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以及最新版的通行的現代漢語工具書,同時還要經常閱讀《語文建設》《咬文嚼字》等專業刊物,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顏之推在《顏氏家訓》的《勉學》篇中指出“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或彼以為非,此以為是……”〔2〕顏之推這番話雖然是就古典文獻校勘而言的,但對我們語文教師也有重要的啟示。語文教師對語言運用應該擁有古代文獻學家那樣審慎的態度,對于一些語匯應該“諳故實”,了解音、形、義的變化過程。教師只有在掌握充實的背景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電子文獻檢索功能的完善,為語文教師的文獻檢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檢索電子文獻,然后參校紙質文本,教師就可能掌握比較多的背景知識。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要平時多積累,提高語文素養,拓寬視野。
2.注意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豐富語言教學理據知識,提高語言教學效能。
關注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還要認識錯誤產生的原因。語言運用熱點錯誤的出現,反映出媒體和名人語言運用規范化的不夠,以及人們對既成語言的語源及發展比較陌生,又習慣于望文生義、任意發揮,同時對錯誤的接受有著盲從的心理。在教學中,學生受到熱點錯誤的影響,有時會在言語或習作中表現出來,對此教師應及時予以糾正。同時應狠抓學生正音、正字的語言基本訓練,對學生習作詳批詳改等已形成的語文教學優良傳統不能在實施新課改的進程中舍棄。
我們還可以對照熱點錯誤出現的原因,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其他缺陷。“目前在語言文字教學方面存在重語法輕語義的不良傾向,即注重共時平面的語法結構分析,忽視歷時過程中的語義結構演變。”〔3〕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加強語言理據教學。關注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教師在課堂中不能只是簡單地點明現象,而應先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在課后查找文獻,撰寫小論文,通過課堂討論來解決問題。當然教師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講授時應該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通過師生互動,對語言理據的認識會得到加強,教學的效能也會大大提高。
3.注意把語言的誤用和創造區別開來。
關注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應該注意把語言的誤用和創造區別開來。語言的發展是動態的,每個時代都可能創造帶有時代特點的新鮮語言。當下社會也創造了大量新詞,這些新詞也會成為語言運用的熱點,我們對此應采取一種寬容的態度,讓時間去檢驗它們的價值。
但是寬容并不意味著誤用是合理的。教師要有勇氣承認并接受當下語言運用中合理的新鮮成分;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語言誤用的危害,尤其是要認識熱點錯誤會很快以訛傳訛的事實。把“誤用”作為“創造”來接受或把“創造”作為“誤用”來排斥,這兩種極端都應該注意避免。
4.采取多樣具體、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
關注語言的熱點錯誤還應因校、因班級而異,采取多樣具體、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街頭社會用字用語調查,撰寫小型調查報告;網絡、影視、報刊等公共媒體是使用語言的“大戶”,可以布置學生去查找這些公共媒體或名人用語的錯誤,然后寫出更正報告;可以組織小型的課堂討論會,就某一個語言運用的熱點錯誤展開討論;可以在班級專門開辟一塊交流園地,讓學生經常性地交流學習體會;學生習作可以先由學生互改,然后由教師詳改和講評;朗誦、演講、書法比賽等傳統活動易于組織,可定期開展;有條件的學校可增設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古代經典導讀等文化素質課,幫助學生初步掌握中國古代文化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辨錯能力。
〔1〕駱峰《論權勢話語與語言規范》,《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2〕轉引自孫欽善《中國古文獻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頁。
〔3〕姜忞《語言理據研究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及實踐》,《語文建設》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