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如今,魔幻虛無、時空穿越、新奇刺激的漫畫卡通作品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可是千萬別忘了,注重表現作者真實情感,從日常生活場景中挖掘出深具意味的“抒情漫畫”同樣需要有自己的位置。的確,靜下躁動的心靈,細品經典的“抒情漫畫”,內心一定會獲得與眾不同的清涼感受。“抒情漫畫”表面看起來可能淡而無味,然而經過靜靜地、細細地品味,你將會進入詩意盎然的世界,悟出作品所含的意味,心靈在不經意間感動。這種感動是溫馨的,也是久遠的。還記得白馬湖畔嗎?記得那位很牛的、創造了“漫畫”的中學老師嗎(見本刊第九期“動漫時空”)?閱讀品味他創作的“抒情漫畫”,你就會有這樣的體會與感受。
作為全才型的藝術家,豐子愷的“抒情漫畫”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意境創造的精髓。他借物喻情、情溢于畫,創造出意與景合、感人至深的意境。其漫畫處處體現出他對人類和萬物的愛心與寬博的胸懷,比如,他根據南宋詞人高觀國的詞句“檐外蛛絲網落花,也要留春住。”所作的《留春》(圖1)上,一張蛛網上粘有幾片花瓣,用簡潔的畫面將愛春惜春留春,不愿春天匆匆而去的珍惜之情既傳達得淋漓盡致,又讓人回味無窮。作者當年創作的本意是希望通過“蛛絲網落花”這一景象的寓意,永遠留住兒女們“春景般天真爛漫光明正大”的兒童時期,而不要匆匆進入虛偽惡劣的成人世界。豐子愷說過:“文藝之事,無論繪畫,無論文學,無論音樂,都要與生活相關聯,都要是生活的反映,都要具有藝術的形式、表現的技巧和最重要的思想感情。藝術缺乏這一點,就都變成機械的、無聊的雕蟲小技?!?/p>
豐子愷熱愛生活,對生活的觀察細致入微,能準確把握對象的典型特征,并有極深刻的認識。他善于從平凡瑣碎的現實生活中就地取材,更喜以獨特的視角“小中見大”,追求“弦外余音”。因而,往往能在紛繁復雜的生活當中擷取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的畫展,自然營造出讓觀者想象的藝術空間。比如他創作的《瞻瞻底車——腳踏車》(圖2),畫的是他兒子兩歲多時模仿大人騎腳踏車的情景,表現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本是個平常之景,但作者以非凡的洞察力通過畫筆將之定格在畫面上,激起我們不盡的聯想,使我們恍然大悟:生活中原有許多看似平常實則深含意蘊的因素,只是一般人缺少發現和審美的眼睛罷了。作者通過自己的作品贊嘆幼兒的聰明可愛,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學習作者透視生活本質和審美的能力呢?

豐子愷在創作時特別善于選擇有利于營造意境的物象構成畫面,以喚起觀者的情感聯想。他表現春景,常以柳樹和燕子構成畫面形象的重點。如在《庭前生青草》(圖3)等作品中可窺一斑?!傲唷钡姆磸统霈F,除了豐子愷對它們的偏愛外,更重要的是作者經過情感的過濾,認為“柳燕”最能體現春的神意和人的精神情操。豐子愷在自己的散文中多次把天真純潔的孩子們描寫成“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把自己對孩子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寄托在燕子身上。由此可見,作者所畫物象看似隨手拈來,實則經過深思熟慮的選取。
豐子愷的抒情漫畫還有一個極其獨特的藝術特征,那就是“空白”的妙用。他畫人物,常常只取大體形態,對眼、鼻、口、耳等均不作具體描摹,《鑼鼓響》(圖4)便是如此:小孩一聽到鑼鼓聲,就使勁拉著奶奶去戲場看熱鬧。雖未畫出祖孫_二人的詳態,但其急切的神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使觀者心馳神往,自覺進入作者營造的意境中。那獨特的“空白”,可以引來來無限情思,可任憑觀者以自身的生活經驗、不同感受去想象、去補充……《沒嘴巴“凱蒂貓”》的成功不也是如此嗎?
豐子愷的抒情漫畫意境的構成是其學識修養、生活體驗、繪畫技巧和佛禪思想等多方面要素的綜合體現,充分顯示了“子愷漫畫”博大精深的藝境。當然可以有泡沫式的快樂,但是,當瞬間的激情體驗之后,我們是否能獲得更多的回味?帶著靜靜的心情去品讀更多精彩的“抒情漫畫”好嗎?讓我們學習豐子愷,從藝術的角度描繪當下多姿多彩的生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