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教學是在教學活動中使教、學雙方都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以創造和諧的互動氛圍,使教師在“教”中探學、求學,學生在“學”中挖潛增智,從而達到相互促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的語言教學,應該在教師中形成這種共識。英語課堂提問是啟發式和互動式教學的手段之一。這種教學手段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問題設計得得體、精巧,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互動式教學法的特點
(一)互動式教學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系統,兩者都是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缺乏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效果事倍功半。而互動式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教師以自身教學方式影響學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又影響教師的情緒,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熱情,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施教,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互動式教學注重立足問題,能夠及時對學生給予引導。
互動式教學通過不間斷地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不斷地多角度地進行思考,啟發學生的才智,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的思維,最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互動式教學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互動式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上教師的任務是啟發、設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大膽提問,大膽發言,對學生提出的正確觀點給予分析、引導,增強學生在討論中的自信心。同時,在討論中師生之間得以互相啟發,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圍,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四)互動式教學營造良好的互動環境。
互動式教學注重把課堂教學形象、生動、審美化,給學生創造一個互動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角色的扮演者,成為道德價值的主體,在互動交流中啟迪真、善、美,從而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課堂提問是互動式教學基本組成部分和主要教學手段
目前對新教材“以人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教師的教育觀、教學方法及所有的教育理念必須有所創新和轉變,現代教學應轉移到以學生和學生活動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上來。
從英語本身特征來看,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可以密切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三、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
(一)遵循英語課堂提問的原則。
課堂提問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1.必須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提問誘發學生興趣,忌直貴曲;
2.在進行課堂提問前應向學生傳達設置問題情景所不可缺少的信息和動作;
3.對學生提問應符合他們的智力可能性,重視個體,循序漸近。
(二)重視英語課堂提問的注意事項。
課堂提問并不是簡單的提問活動,優秀的課堂設計者和引導者往往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1.課堂提問對象要普遍。在活動中不能只選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提問,而冷落了后進生,使這些學生在課堂上無事可做,容易走神;也不能將提問作為一種懲罰手段,對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突然發問,并加以嚴厲的批評,使得這些學生因回答不出問題而感到難堪。對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問題要適當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應該讓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成就感,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2.課堂提問要有備而來。提出問題往往比回答問題更重要,教師“想”好、“問”好,是學生“答”好的重要前提。為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進行,教師要精心選擇和設計恰當數量的問題。教師可將所提問題分門別類,明確哪些問題是陳述式的,哪些問題是探究式的,哪些問題由學生個別回答,哪些問題安排集體回答,等等。課堂提問設計還要設有梯度,層層遞進,逐級攀登,以完成教學任務。對于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問題,我們盡量設計一些鋪墊性的問題,想方設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由近及遠,逐步解決大問題。
3.課堂提問的點評。評語是提問伴生物,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積極的反饋。評語應從學生發展、進步的方面出發,或知識技能性地矯正,或情感性地予以鼓勵。當然也不能一味地表揚。
4.認真備課,坦誠相對。科學完整的回答對教學老師形成了一種挑戰,它要求教師有綜合的知識結構和較高的文化素質。對于一些不能當場解決的問題,教師應當坦誠,并表示下次課將回答該問題。這樣就能形成師生之間的信任和互動。教學實踐證明,互動式的課堂提問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利于構建課堂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