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某一過程或某一狀態的物理量,在其發展變化中,由于受到物理規律和條件的制約,其取值往往是能取在一定范嗣的邊界值等一些特殊值。由此,物理問題中常常涉及到這些物理量的特殊值的問題。我們把這些問題稱為極值間題。在各種習題和高考習題中,此類問題屢見不鮮。極值問題是高中物理習題中常見的一種題型,掌握這類習題的特點,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和指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常見的極值問題有兩類:一類是直接指明某量有極值而要求其極值,另一類則是通過求出某量的極值,進而以此作為依據而解出與之相關的問題。中學物理中涉及到的一些求極值的問題,使有的同學感到十分棘手,其原因是,此類問題的綜合性較強、靈活性大。本文對求解極值問題的方法歸納如下,供參考。
一、運用二次函數的極值求解
此方法主要根據二次函數y=ax2+bx+c(a≠0),當x=-b/2a時,有極值ym=(4ac-b2)/4a,其中當a<O時,ym為最大值,當a>0時,ym為最小值。
例1 在電場強度為E的水平勻強電場中,以初速度v0豎直向上發射一個質量為m,電量為q的小球,求小球從運動開始需多少時間速度達到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解析:設物體的運動時間為t時,豎直向上的速度為v1,水平勻加速運動的速度為v2,則有:
二、運用均值不等式求解
例2 如圖1所示,為一穩壓電路,電源電動勢為E,內阻為r,負載電阻為R,求當R取何值時電源的輸出功率為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解析:設電源的輸出功率為P,則有:
因為(r2/R)·R=r2(定值),故當r2/R=R時,即R=r時,r2/R+R有最小值2r,這時P為最大值pmax,即p=E2/4r。
此方法主要根據三角函數sin(θ+φ)=±1時,asinθ+bcosθ有最值,且taφ=b/a。
例3 如圖2所示,用力F拉一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前進,物體的質量為m,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u,欲使F為最小,則F應與豎直方向成多大的夾角?最小的力為多大?
解析:設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0,物體勻速前進則有:
四、運用判別式法求解
此方法主要根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判別式△=b2+4ac來確定各物理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求解。
例4 如圖3所示,處于平直軌道上的甲、乙兩物體相距s,同時開始向右運動。甲以速度v做勻速運動,乙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為a。試求a應該滿足什么條件才能使兩物體相遇?
解析:設經過時間t兩物體相遇,相遇時兩物體位移分別為s甲=vt,S乙=at2/2
根據題意可知:S甲=S乙+S
即vt=at2/2+S
或寫成at2-2vt+2S=O
要使兩物體相遇,上方程的判別式須滿足△≥0,即4v2-8aS≥0,由此可得:a≤v2/2S
五、運用導數求解
此方法主要應用函數y=f(x)的一階導數y′=O,y有極值進行求解。
例5 如圖4所示,M、N為兩個等量同種電荷,其間的距離已知,在其連線的中垂線上有一P點,PM與MN的夾角為θ。求θ為何值時P點的場強E為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解析:設MN=2a,M、N兩電荷的電量都為q,兩電荷在P產生的場強分別為E1、E2,根據點電荷的場強公式可得:
E1=E2=kqcos2θ/a2
由平行四邊形定則,P的場強為:
E=2E1sinθ=2kqcos2θsin1θ/a%=2kq(sinθ-sin3θ/a2
令X=sinθ,y=sinθ-sin3θ=x-x3關于y對x求導得:
y′=l-3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