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時,不得不用手握住粉筆,結果,一節課下來,手上滿是粉筆灰。有沒有一種方法讓老師在使用粉筆時手不直接接觸粉筆呢?
我觀察了唇膏的結構,發現它的結構原理就比較適合于解決老師直接用手握粉筆的問題。我們只需要把唇膏的膏芯換成粉筆即可,這樣就給粉筆穿上了外套,老師在使用粉筆時就不會直接用手握粉筆了,粉筆的使用也就變得清潔衛生了。同時,由于粉筆可以旋進旋出,在不使用時就把粉筆旋進,再加上粉筆帽,就可以把粉筆放進衣兜里,這樣也就便于攜帶,同時也便于隨時取用。
我分析了唇膏之所以可以旋進旋出的結構原理,于是我設計了粉筆套的結構:
整體上是一個圓柱體。最里面是一個可以隨著其外層的雙槽層旋轉而上升或下降的座子——粉筆座——在里面裝粉筆。在座子的外側有兩個對稱的小突起,它同時卡在外面的雙槽層的槽內和卡在雙螺旋槽層的槽內。在座子的內面口部有三個等距的小突起(最好有一定的彈性),它起固定粉筆的作用。緊貼座子的一層為雙槽層,它的兩槽在圓柱面上是相對的。雙槽層與外殼的下半部是一整體,可以通過外殼下半部的轉動而帶動雙槽層在里面轉動,雙槽層的轉動又推動座子轉動,從而使座子上升或下降。在雙槽層外面是雙螺旋槽層,雙螺旋槽是里面座子上升或下降的軌道。在雙螺旋槽層外面是一層與雙螺旋層復合在一起的一層——限制層。它一方面限制里面的座子不偏向一側而沿螺旋槽層滑動,另一方面具有美化作用。外殼的上半部分是一個與外殼下半部大小一致的“筆帽”,可取下也可以蓋上。蓋上筆帽,整個結構就可以放在衣兜里。它的具體結構見下面附圖。
這樣的粉筆套可以裝上現在普遍使用的一頭粗一頭細的粉筆,更可以裝專門為它生產的上下粗細一致且更長的粉筆(長一些可以減少換粉筆的次數)。
我做的樣品直接用唇膏外殼,只是把里面的唇膏換成粉筆,所以整個結構顯得稍大,顯得不夠美觀;里面的座子也稍大,粉筆安在里面顯得有些不夠穩定;整個結構也稍短,以致不能裝下一支完整的粉筆。但如果按照上面我設計而量“身”做出的粉筆套,一定可以克服以上的不足,使用起來也會很方便。
另外,也可以根據自動鉛筆的原理,把筆的外殼做大一些,把里面的鉛筆芯換成粉筆,這樣就成了“自動粉筆”。這種結構也能達到在使用粉筆時手不直接接觸粉筆的目的。
(指導老師:朱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