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科學家做出大膽預言,我國專家稱不必當真——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聽到你的小狗說:“主人,我餓了,快給我吃飯啊……”然后你急急忙忙找來狗糧,摻上牛奶,一邊喂食一邊和它聊天。這可能嗎?這樣的情景會發生嗎?
美國和加拿大的兩位科學家都給這一天的到來加上了一個期限 50年!到了那一天,由于人類可以和動物對話,人類可能拒絕了所有的肉類食品,變成了素食者。
這個有趣的預言引起了專家們的討論。
在英國著名科學雜志《新科學家》創刊50周年的慶祝中,70多住科學家展開想象,預測50年后科學界將會發生的不可思議的發展——四肢癱瘓的人經過治療也可以跑馬拉松、最大的突破是發現地外生命……人類因為與動物可以交談而變成素食者也在其中。
人類真的能與動物交談嗎?
正方觀點
1.人類可解讀動物的感情生活,鳥類可幫助人類破解語言形成。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丹尼爾-保利教授認為,海洋領域最重要的發展將是研制出一種儀器,它可以捕捉到海洋動物的情感和瞬間即逝的“思想”,然后將這些情感和“思想”的信號放大傳輸給人類,以喚起人類大腦出現類似的情感和思想。
這樣,我們就可以探測和解讀猴子和魚這樣的動物的感情生活。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導致世界各地的人們拒絕吃各類動物的肉,而使人類變成素食者。
此外,美國哈佛大學的比較心理學教授艾琳·佩珀伯格認為,到了2056年,人類可以用鳥類來理解人類是如何逐漸形成語言的。這將給不同物種之間的交流帶來新的靈感。我們可以讓一些能學習說話的鳥類(如鸚鵡)和不能模仿說話的鳥類(如麻雀)進行研究。通過這樣的方法,接下來的事情就不是什么令人驚訝的事了;人類將可以和非人類進行交流。
2.對于動物的語言,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已經有很多的試驗,很多科學家試圖破譯動物語言的密碼。
比如,當黑長尾猿看到蛇、花豹、老鷹這些動物時,都會發出不同的叫聲,并作出不同的反應。當它們看見一條蛇的時候,會發出一種警告聲,并一直緊盯著這個入侵者;聽到花豹警告信號,它們急急忙忙地沖向樹冠層上最纖細的樹枝,花豹是不可能爬到那里去的;如果采的是老鷹,它們便會找到最茂密的樹叢,躲在里面,直到危險過去。
這些是不是它們的語言?一些科學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靈長類動物是否和人類擁有一樣的語言?在一些試驗中,科學家們確實讓黑猩猩發出了一些簡單的人類的語言,但是進展相當緩慢,這是由于一些生理條件導致黑猩猩不具備說話的能力。因此,有些科學家想證明它們雖然不具備說話的生理條件,但是同樣具備語言能力。
反方觀點
1.人類對于自己的大腦結構的研究剛開始,成果還很小。
“至于50年后會是什么樣子,我們不知道。當然在這方面的研究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但是能夠發展到意識上的交流,恐怕是不可能的。我想這些科學家也只是一個推測。”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的周曉林教授表示了懷疑。
他認為,目前人類對于自己的大腦結構的研究才剛剛開始,雖然有很大的進展,但成果還是很小比如現在國外研究出的電老鼠——在老鼠大腦中植入電極,控制老鼠跑動的方向。但這是單向的,非常有限。
2.人類可能讀出動物大腦信息,但是對話≠交談。
“這個問題可以猜想,但不必太當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胡新天說。他認為,人的思維方式與動物有多大的相似度我們還不清楚,如果差別很大,動物的意識很簡單,那么這種對話是不可能的。人與動物的“對話”不一定就是說話這個層次。
生物學家堅信,思維的過程是以腦為基礎的,目前也有很多證據可以支持這個假說,如果能夠研究清楚動物的大腦工作機制,至少我們知道怎么去控制它,理解它。從這個層面上說,我們有可能實現與猴子“對話”,但這個對話不是說話、
從控制動物大腦的角度講,如果定義廣泛一些,大腦可以被看作是一個信息處理器,如果把這個信息處理器的機理搞清楚,知道它的信息是如何處理,要控制它,讀出它的信息是完全有可能的。
胡新天認為,科學家的猜想可能比較偏重這一層面,至于是不是50年就很難說了,可能長,也可能短。
動物是否也在琢磨如何能夠與人對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