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邊,漁民一家陷入了絕望之中。嚴冬來了,海風掀翻了他們的漁船,恰好又趕上漁夫患上重感冒。天寒地凍,債主天天逼門,他們該怎樣去度討這個難關?
一向樂觀豁達的漁夫第一次沉默了,臉上寫滿了無奈與悲涼。
那時,漁民的兒子已經16歲。窮人家的孩子早成熟,16歲的兒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境正處于絕望之中。
“你們別怕,我有辦法。”兒子說完這話,喝下三大碗熱粥,出發了。他在肩頭挑上兩只魚簍,信心百倍地奔向海邊。
這樣冷的天,誰也不知道孩子就靠兩只魚簍去大海邊做什么。沒有漁船,沒有漁網,怎樣捕魚啊?但孩子卻沒有猶豫,他迎著刺骨的寒風,脫光了衣服,一頭扎進了如冰的海水中。
這時,奇跡出現了:成千上萬的尖頭魚成群結對地往孩子的身邊靠來,它們鉆進孩子的腋窩處,腿彎里,在孩子溫熱的軀體邊徘徊。孩子咬著牙,輕而易舉地便將尖頭魚裝滿了魚簍。
原來,大海邊生活的這種尖頭魚,每當寒潮來時,它們都有很強的趨熱性。孩子正是利用他溫熱的身體,吸引來大量的尖頭魚,讓處于困境的家庭度過了難關。
曾經有一個青年,大學畢業后只身去到一座遙遠的城市打工。盤纏用盡了,舉目無親,房東又天天催討房租。雖然有一家單位聘用了他,但是,哪家單位愿意將工資預付給一個尚未開始工作的人?
在一個星期天,青年拖著沉重的雙腿來到了一家廢品回收公司。看著那些成堆的紙片、飲料盒子,青年紅著臉向老板問了那些廢舊物資的價格。
青年動心了。他找了一只破麻袋,忍受著街人的白眼,走上了大街。當天,當他將一大袋街頭拾來的紙片、飲料盒子交給廢品店老板,接過老板付給他在這座城市掘到的第一桶“金”時,青年的眼眶潮濕了,發自肺腑地說:“生存沒有絕境,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是的,抓拾尖頭魚的孩子正是在別人圍著火爐的時候,用他的身體讓一家人度過了難關。青年不怕遭受他人的白眼,靠撿拾廢品讓自己在遠方的城市立足了第一步。生存沒有絕境,就看你肯不肯去做。當你失去一切的時候,我們還有身體。當你面臨失去一份好的工作時,何不想想那些別人不愿做的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