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可拍照、上網、裝備全球定位
你還認為雨天撐著傘在路邊等人很無聊嗎?你還為在雨天因視線不清容易迷路而苦惱嗎?這一切或許馬上就可以成為歷史了。目前人們正在研制一種可聯(lián)通網絡的雨傘,它或許會讓你在雨中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正研制一種高科技雨傘。這款高科技雨傘內置有數碼拍照設備。使用者拍攝照片后可通過無線網絡將其上轉至圖片共享網站Flicker,2分鐘之內就能將照片下載,并使用雨傘的傘冠作為屏幕欣賞剛剛拍下來的有趣場景了。而這一切,只需要動動手腕、轉轉傘把就可以實現。研究者們還正在考慮將攝像頭也嵌入雨傘中。
研究人員還給雨傘裝備了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和電子地圖,人們在雨中迷路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新型“消音窗”德國問世
為幫助人們消除惱人的戶外噪音,德國夫瑯禾費研究所的工程師最近研制出了一種消音窗戶,它能夠有效抵御噪音侵襲,但投入市場尚需時日。
消音窗戶的奧妙在于鑲嵌其上的郵票大小的陶瓷片。這些陶瓷片能夠有效感應聲波傳播,并通過一系列傳導裝置將信息傳到一臺微型電腦和一部功率放大器上。電腦迅速計算震動頻率以及相關信息并傳回反饋信號。陶瓷片接到信號后,隨即依照所示頻率震動,從而抵消噪聲聲波。
這種新型窗戶對頻率在50到1000赫茲之內的噪音都有消音效果,在應對90到100分貝的噪音時更為有效,抵御低噪聲效果尤其明顯,如飛機起降時的轟鳴聲、交通堵塞時的“百車爭鳴”以及割草機擾人的嗡嗡聲。
盡管目前對消音窗戶好評如潮,但也有批評指出,其隔音裝置出現故障修理起來十分困難,且費用高昂,同時難以應對各式各樣噪音的挑戰(zhàn),走入普通人家尚需時日。
俄羅斯推薦最有影響10大新技術
近日,俄羅斯《大眾機械》雜志推薦最有影響10大新技術,分別是:相變隨機閃存、汽車智能一體化、可印制太陽能電池技術、護照電子保護、人體局域網、等離子電弧汽化技術、網絡視頻技術、可彎曲水泥、聰明藥丸和數據云技術。
荷蘭用人體掃描儀進行安檢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斯希普霍爾機場近日開始啟用新型人體掃描安檢儀,防范乘客在身上隱藏金屬和爆炸物。這是世界上第一家將這種技術用于常規(guī)安檢的機場。
這種“安全掃描”系統(tǒng)采用對身體無害的無線電波,可從頭到腳顯示一個人的軀體,每檢查一名乘客只需三秒鐘,乘客不需要再接受金屬探測器或搜身檢查。這種系統(tǒng)還有助于安檢人員發(fā)現隨身攜帶武器、現金或毒品的乘客。
至于人體隱私保護問題,機場說,安檢人員被安排在一個單獨房間中觀看人體掃描圖像,掃描系統(tǒng)對被掃描者臉部進行模糊處理。檢查完畢后,安檢人員會立即將圖像刪除。
我國啟動大飛機研制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在其網站上發(fā)布的《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公開稿)》提出,要堅持自主研制與國際合作相結合的原則,積極發(fā)展民用飛機產業(yè),擴大民用飛機產業(yè)規(guī)模。
規(guī)劃提出,啟動大型飛機研制,要在大型飛機設計、制造、試驗、適航認證等關鍵技術研發(fā)上取得新進展。
規(guī)劃還提出,“十一五”期間,要以應用為主導,大力提升高可靠、長壽命、高性能、大容量衛(wèi)星研發(fā)能力;充分利用空間衛(wèi)星資源,構建和完善通信廣播電視、導航定位和遙感三大衛(wèi)星應用體系。
阿聯(lián)酋興建世界首個“生態(tài)城”
以后中東沙漠中最富有的資源是什么?也許不再是石油,而是太陽能。阿聯(lián)酋的阿布扎比日前正式啟動了名為“Masdar”的項目,興建世界第一個完全依靠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生態(tài)城”。
負責設計這座小城的是71歲的英國現代派建筑大師諾曼·福斯特爵士。福斯特說:“Masdar項目的環(huán)境目標十分遠大——零碳和零廢物,這在世界上來說是第一個。這給我們帶來了設計上的極大挑戰(zhàn)。Masdar項目為未來的可持續(xù)性城市設計設定了新的基準。”
科學家開發(fā)出人造“塑料”血
英國廣播公司近日報道說,英國科學家開發(fā)出一種人造“塑料”血,可以作為急救過程中的替代品。
英國設菲爾德大學研究人員說,這種新型人造血由塑料分子制成,這些分子可攜帶鐵原子,像血紅蛋白一樣把氧輸送到全身。這種人造血輕便易帶,不需要冷藏保存,有效期長,而且造價低。他們正在尋找更多資金,以研制出可以用于生物檢測的最終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