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由于速度太快過早抵達了終點,當他們站在終點回顧四周時,他們茫然了:馬不停蹄地一路走來,竟是為了一個終點?
有些人留戀路途上的風景停滯不前,當他們沉迷于花紅酒綠時,倏地發現一同出發的人早已遠去,他們疑惑了,美景換來了什么?
走與停,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兩個環節,沒有人可以一直奔跑,也沒有人可以永遠停留,如何走,如何停,何時走,何時停,是生命中的大智慧!
東坡且走且停
蘇東坡的人生是完美的。他的一生且走且停,在走與停的變化中感受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為生命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痛失愛妻,東坡傷心欲絕,他停下來了前進的腳步,跪在愛妻的墳前,長歌當哭。冰冷的墓碑,矮小的土丘,將一對伉儷陰陽兩隔。東坡頹廢地坐在墳前,任白菊紛飛,“無處話凄涼”,想到日后的光景,東坡猶豫了,害怕了,不禁長嘆“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東坡沒有沉淪,短暫的歇息之后,他又開始奔跑,開始前進了。“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東坡老來得志,終于開始大展宏圖,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引得多少胸懷大志的青年對未來對夢想擁有了信心。
是誰說人生注定要經歷風雨的,這話用在東坡身上再合適不過了。輝煌過后,東坡迎來了人生的低谷,一貶再貶的他茫然了,不自由地停下了腳步,叩問“路在何方”?當他來到赤壁吋他釋然了,高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東坡的生命走向了另一個燦爛的時期。
且走且停是東坡的人生,走與停是他生命中不滅的交響樂。
太白先停后走
太白是當之無愧的詩仙,他的生命先停后走,走出了一代詩仙的非凡骨氣。
太白早先受宮廷禮樂的束縛,在父親的希冀下,向往仕途生活,于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高人”,“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氣貴共杯酒”。誠然,太白在這段時期的詩篇也是很優秀的,然而比之后來之作,真是小巫見大巫了。社會束縛了太白的才華,他不得不停下那原本可以豪邁的腳步,原地踏步。
太白沒有永遠停駐,他終于掙脫了束縛,奔跑在絢麗的詩歌道路上。太白后期回歸了自然,達到了天人合一,于是《夢游天姥吟游別》、《將進酒》等應用而生,你聽:太白愛歌唱呢!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太白的先停后走是一種美麗,一種欲揚先抑的美,我仿佛看到了年少的他在積聚力量,匯集噴涌而出,一躍成為詩仙。
易安先走后停
一直以來喜歡易安,更多的是心疼,那樣一個瘦柔的女子,究竟是如何扛下那么多災難的?
接觸易安是由于她的《如夢令》,“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我似乎看到了一個妙齡女子移舟湖中心的天真浪漫,“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這是易安出閣后的寫照,小女人的情懷,思念外出求學的丈夫,其中又不乏淡淡的哀怨,這時的易安應是走著的吧,只是走得太順暢了,以致于她的詞中少了些許味道。
晴天霹靂——丈夫逝去,國家動蕩,易安不得不停下了她乏味的腳步,擔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她停得太好了,在停留中,她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她成了一個“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女子,倚在秋菊旁,低聲嘆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尋尋覓覓了一生,自以為換得的只有凄凄慘慘,她哪里明白,她換來的是矚目的成就。當初她“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成就了她生命的絢麗。
易安的先走后停是一種智慧,當腳步停下時并不意味著奮斗到了及至,而是剛剛開始。先前的走是探索,爾后的停便是鉆研。換來生命巔峰的是最后的停,這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的,而易安成功地做到了!
走與停,是生命的大智慧,可以成就輝煌,也可以斷送未來。如果生命是一列車,那么走與停都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要看我們自己何時上車,何時下車,上對了車,達到了目的,人生也就完美了。
走,停,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