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教師在高考復習備考中的誤區,就是指教師在復習備考的態度、方法和思路等方面存在問題,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教學成績停滯不前。
誤區一:求深求全。
受應試教育影響,許多教師高三一上陣就爬陡坡,完全丟開課本知識程序,搞知識塊“大串聯”,模擬綜合“大覆蓋”,“扣考綱、盯高考、怎么考、怎么教”,出發點很好,但往往事與愿違。
對策:循序漸進。按照認識漸進規律和識能轉換關系,總復習應擔負溫故知新、深化認識、提高能力、體現素質的重任,是一個再學習的漸進過程,切不能一步到位,而應螺旋上升。
誤區二:機械重復。
復習時,完全照課本順序進行機械重復,使學生了無興趣,無驅運力;另外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解釋性單線教學,使學生困于記憶之中,思維容易疲勞和僵化,不僅無助于深化與提高,還會挫傷積極性和熱情。
對策:立體復習。隨總復習進程,每遇一知識關節點,便以此為核心和線索,融會和輻射其他相關知識及其應用,立體透視,發散思維。
誤區三:知識脫節。
諸如重視定性忽視定量,遇到定量又淡漠定性,注意重點忽視邊角,等等,都是知識和思維能力方面丟三落四,缺乏跨度的表現。
對策:專題復習。跨越章節、跨越時空,進行遷移。
誤區四:講哪算哪。
目前的總復習,普遍地還流行著“泛”這種常見病。“泛”指以考為寶,以分為導,憑著試卷,借題發揮,講到哪里算哪里。學生面對題海,記住這個題目,沖淡了那題印象;補了這個漏洞,又出那個缺撼。一堂課看似忙乎,實則虛渺泛散,學生無法從嚴謹的知識體系角度掌握知識和技能。
對策:濃縮復習。注重信息通暢,低耗高效,有的放矢,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誤區五:節奏過慢。
總復習中還存在著“慢”這種常見病。前述的“泛”必造成“同題異卷重出現”,浪費了寶貴時間,導致復習節奏上的“慢”;“泛”也造成東一榔頭西一棒的拼湊合湊,千篇一律的課堂模式,使學生打不起精神,導致心智和行動上的“慢”。“慢”就使人思維遲鈍,昏昏欲睡。
對策:高效復習。在完善知識點、可考點、熱點、難點、重點、遷移知識點、新知識點的同時,尋求“巧解快解、求活求新”的思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