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和毅力改變命運
劉 萍
約翰和湯姆是相鄰兩家的孩子,他倆從小就在一起玩耍。約翰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學什么都是一點就通,他知道自己的優勢,自然也頗為驕傲。湯姆的腦子沒有約翰靈光,盡管他很用功,但成績卻難以進入前十名。與約翰相比,他從心里時常流露出一種自卑,然而.他的母親卻總是鼓勵他:“如果你總是以他人的成績來衡量自己,你終生也不過只是一個‘追逐者’。奔馳的駿馬盡管在開始的時候總是呼嘯在前,但最終抵達目的地的,卻往往是充滿耐心和毅力的駱駝。”
聰明的約翰自詡是個聰明人,但一生業績平平,沒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而自覺很笨的湯姆卻從各個方面充實著自己,一點點地超越著自我,最終成就了非凡的業績。
約翰憤憤不平,以至憂郁而終。他的靈魂飛到了天堂后.質問上帝:“我的聰明才智遠遠超過湯姆,我應該比他更偉大才是,可為什么你卻讓他成為了人間的卓越者呢?”上帝笑了笑說:“可憐的約翰啊,你至死都沒能弄明白:我把每個人送到世上,在他生命的‘褡褳’里都放了同樣的東西,只不過我把你的聰明放到了‘褡褳’的前面,你因為看到或是觸摸到自己的聰明而沾沾自喜,以至誤了你的終生!而湯姆的聰明卻放在了‘褡褳’的后面,他因看不到自己的聰明,總是在仰頭看著前方,所以,他一生都在不自覺地邁步向上、向前!”
每一個人都應該永遠記住這個真理,只有不斷超越自我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稟性和天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實現人生價值的切入點。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稟賦發展自己,不斷地超越心靈的絆馬索,你就不會忽略了自己生命中的太陽,而湮沒在他人的光輝里。
有兩個爭論命運的年輕人,一時爭執不下,就去向大師求教。
聽了他們的表白,大師笑了笑說:“我曾在這兩片土地里分別埋有一壇酒,等你倆把它們都找到時,你們就明白命運的秘密了。”
于是,他們便匆忙找起來。
一位在這邊用鏟子刨了半晌,還不見酒壇的影子,就沮喪地停了下來。
另一位在那邊也用鏟子刨,他不停地刨呀刨,幾乎把土地翻遍了,累得汗流浹背,終于找到了一壇。這時,他見同伴還兩手空空地坐在那兒,就到同伴那邊繼續刨,不久,又找到了另一壇。
“記住,孩子,命運的秘密就像找尋這兩壇酒一樣。”這時,大師平靜地指著酒壇說,“命運對誰都是公平的,而有人什么也沒找到,有人卻找到了很多,這并非后者更幸運,關鍵是他更能努力、更能堅持。”
英國小說家毛姆曾說:“人生實在奇妙,如果你堅持只要最好的.往往都能如愿。”每一種思想,只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撓地加以貫徹,遲早都會夢想成真。
兩則故事的啟示
周 政
故事一:替蝶破繭
一位好事者看見一幼蝶正在繭中掙扎,遲遲沒有破繭而出,出于同情便用剪刀把繭剪掉了一些。讓幼蝶爬了出來,正當好事者為自己又做了一件“善事”而竊喜時,幼蝶卻死掉了。
原來,幼蝶在繭中掙扎,是在鍛煉自己,以便讓身體更加結實,翅膀更加有力,這樣才能生存和飛翔,然而,好事者不懂這個道理,竟“好心”地“替蝶破繭”,結果害死了這只本可以翩翩起舞的蝴蝶。
故事二:“漁王”的苦惱
漁人有一流的捕魚技術,被尊為“漁王”。然而他非常苦惱,因為他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他經常向人訴說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我的兒子們為什么這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才最容易捕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人甕——凡是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后,問:“你一直手把手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他們成功的技術,卻沒讓他們體驗失敗的教訓——對于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使人難成大器。”
好事者事與愿違,“好心”鑄成了幼蝶的夭折,善舉成了謀殺;漁王的用心可謂良苦,但正是他的這番良苦用心導致了兒子的漁技平庸。這兩個故事給我們留下太多耐人尋味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