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數學界曾經出現過一道與哥德巴赫猜想一樣叫人頭疼的難題,就是2的67次方減1到底是不是人們猜想的質數。
1903年,在紐約的一次數學學會上,英國數學家科爾登上講壇,通過一番令人信服的運算論證,成功破解了這一難題,在數學領域取得了出類拔萃的成果。
在熱烈的掌聲中,有人間科爾:“您論證這個課題前后共花了多少時間?”科爾回答:“三年內的全部星期天。”
“三年內的全部星期天”,多么振聾發聵的聲音!正是“星期天”這個人人皆有的業余時間,被科爾充分利用起來,從而成就了一位卓越的數學家。
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種血細胞(現稱血小板)的加拿大醫學教育家奧斯勒,為了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讀書,他為自己定下一個制度,睡覺之前必須讀15分鐘的書。不管忙碌到多晚進臥室,他也一定要讀15分鐘的書才入睡。這個制度他整整堅持了半個世紀之久。他共讀了8235萬字、1098本書,醫學專家成了文學研究家。
奧斯勒賦予余暇以生命的神奇。
聞名遐邇的天文學家哥白尼,他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對天文學的貢獻。而誰能想到,哥白尼并不是專業的天文學家,而是一個教士。他一生中大部分吋光是在天主教堂度過的。他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孜孜不倦地學習,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觀測、計算,最終完成了那本巨著《天體運行論》。這本書奠定了哥白尼在天文學上的地位,給他帶來了巨大聲譽,使他在影響世界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地。
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業余時間生產著人才,也生產著懶漢、酒鬼、牌迷、賭徒。業余時間是區分出高低優劣的人生境界。”
我們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業余時間,做一些有利于工作、學習和健康的事情,并使之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時間最珍愛愛惜它的人。聲色犬馬、碌碌無為,時間就會從你的身邊悄悄溜走;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你就會覺得時間在有意為你放慢。
永遠記住一件事:時間是人最大的財富,你對時間的利用率越高,你的收獲就越多,成功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