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省身(1911~2004),1930年畢業于天津南開大學數學系,后考入清華研究院.1934年從清華研究院畢業后去德國漢堡大學留學,1936年獲博士學位后去巴黎隨當代幾何大師嘉當(E·Carton)工作一年.1937年夏回國受聘于清華大學.1938年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陳省身一生從事數學研究,尤其是在微分幾何和拓撲學方面的研究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他醉心于數學的研究,努力使中國數學躋身于世界數學領先地位,他的這種想法集中表現在他創辦數學研究所的努力上.
1945年底,陳省身回國創辦了他的第一個數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他辦所的指導思想首先在于“培育新人”。為了精選一批年輕有為的研究人員,他親自致函國內各著名大學的數學系,物色最優秀的畢業生,還有少數年資較高的如張素誠、吳文俊、廖山濤和孫以豐等則是經過另外的渠道推薦進入研究所的.精選人材這項工作別人無法代替,必須陳省身親自出馬,一一物色.當人員選定后,陳省身為他們創設潛心學習和研究的良好環境,而且每周親自為他們講授12小時的拓撲學課程,并精選當時國際上最重要的拓撲學文獻,供大家研究.
陳省身在所內實行“精兵簡政”的方針.“精兵”,就是上面所講由他自己匯集、精選、培訓年輕的新人;“簡政”就是把所內一切行政事務由他自己和一名管理員梁國和先生兩人分擔.如今,陳省身培訓的“精兵”,大多已成為我國數學界的將帥.當時在數學所工作過的同志至今還贊嘆在陳省身領導下,僅一名管理員就能把所內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
陳省身辦的第二個研究所是美國伯克利的數學科學研究所.這是一座建立在一個小山上的美麗實用的建筑,清靜幽雅,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很近。是進行研究工作的理想場所.所內閱覽室和工作室簡樸實用,窗明幾凈,走廊、大廳、樓梯和過道,沒有一處不充滿陽光.研究所空間設計也頗具匠心,在走廊寬闊處隨處都安排有桌椅,以便研究人員隨時隨地可以進行閱讀、寫作和交流.研究所的建筑設計如此經濟、實用、協調和美觀,總設計師就是陳省身自己.陳省身作為一位數學大師,為了使所內研究人員能有一個理想的工作環境,他毫不吝惜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做好這樣一些行政事務工作,他這種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后來,伯克利數學所建筑設計成為美國建筑界的得獎項目,這是當之無愧的事.
陳省身創辦的第三個研究所是南開數學所.1984年,陳省身剛從伯克利研究所退休,就開始創辦南開數學所.南開數學所大樓的建筑規模和設計標準在國際上屬于上乘,大樓門廳內樹立著姜立夫先生的銅像.姜先生是南開大學數學系的創始人,是陳省身的老師.陳省身在創辦南開數學所的過程中流露出他對故土、母校和舊時師友的深厚感情.
為使我國數學能有一個世界性的學術活動基地,陳省身親自過問大樓的建筑,務求規模能容納大型學術活動,他還考慮到生活居住條件必須能滿足校外參加學術活動人員的需要,為此他建議同時修建規模較大的招待所,保留足夠的房間供數學所舉行學術活動時使用.他的設計方案是:一般可多人一間,像研究生宿舍那樣安排,較高級的房間兩人一間,除生活條件較好外,以兩人在晚間互不干擾地進行研究工作為標準.
陳省身嘔心瀝血地為研究所創造條件,他把他的珍貴藏書5000余冊全部捐贈給了數學所.他不僅捐獻出自己4萬美金的儲蓄,還把他榮獲的wolf獎所得5萬美金全部捐給了南開數學所,他這種無私奉獻和對南開數學所高度負責的精神,將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陳省身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倡議在我國創辦十個高級數學研究院,這是他要把中國建設成為國際數學大國思想的進一步具體化.他的這種公而忘私、先人后己和提攜后輩的美德,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參考資料:程民德.陳省身傳后記,中國現代數學家傳(第一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
責任編輯/沈紅艷bbshy@e17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