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36歲,婚后6年一直沒有孩子,近兩年月經也開始不規律。去醫院看了,用藥治療后,醫生讓我再測3個月基礎體溫,并教我如何看排卵期,如何安排性生活時間容易受孕。可是我已經監測了兩個月,但仍沒有懷孕。請問,還有什么方法能推算排卵期?
A:基礎體溫是早晨醒后不做任何活動,不吃東西、不說話、不下床,躺在床上測得的體溫,它能間接反映卵巢的功能。通常排卵前基礎體溫比正常體溫低,排卵時體溫會持續下降0.1~0.2℃,排卵后體溫立即或緩慢升高0.3~0.5℃,持續到月經來潮前。到來潮前1~2天,體溫又會下降。
育齡婦女的卵巢和子宮內膜在腦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每個月都會有周期性改變,排卵一般發生在下次月經前14天左右。因排卵與環境、情緒、身體健康狀況、性生活、避孕藥物等因素有關,所以單純根據月經周期進行推算有時不準。可以根據下面公式算一下排卵期:排卵期第一天=最短一次月經周期天數減去18天;排卵期最后一天=最長一次月經周期天數減去11天。
此外,還可以觀察白帶,一般月經前后,白帶色白、量少,呈糊狀;在月經中期即將排卵時,白帶增多,透明、微黏、似蛋清樣。卵子排出后一般可以存活1~2天,而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內通常能保持活性2~3天,排卵前后一定時間內同房,相對容易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