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8日,大連外國語學院新生入學,一位年僅12歲的女孩在父親的陪伴下前來報到。大外師生震驚:又是一位“神童”?父母是如何教育的?會不會又是下一個遁入空門的“寧鉑”呢?
電視、撲克牌、游戲光盤,捕捉女兒興趣搞好學前教育
1995年9月28日,一個普通的日子,可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尹德杰來說,卻是人生最開心的一天。下午4時,妻子在醫院順利地生下寶貝女兒。
抱著襁褓中的孩子,尹德杰親了又親。女兒那紅撲撲的小臉蛋,清脆響亮的啼哭聲,讓他的臉上掛滿了笑容,甚至連走路也哼著小曲。和其他父母一樣,孩子誕生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取名。尹德杰翻遍了《辭海》、《唐詩三百首》,想了又想,后來對妻子說:“前幾年,我經過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見到一種開著粉紅色花朵的植物,形狀好似牡丹,花香又近玫瑰,當地稱作荼薇,咱們的女兒就叫尹薇吧!”“好,薇字寓意著清新、高雅,就按你說的。”夫妻倆一拍即合,名字中寄托了他們對孩子未來的無限憧憬和祝福。
很快,尹薇一周歲了,能開口叫“爸爸”、“媽媽”了,雖然吐字不甚清楚,卻讓鄰居們羨慕不已。“這么早就會說話,這孩子將來一定不簡單……”面對大家的稱贊,尹德杰夫妻除了開心外,并沒有太放在心上。
可是,后來發生的一件事情,著實讓他們感到女兒的“不同凡響”。那是小尹薇還不到兩歲時,一天,下班回來的尹德杰發現孩子正看動畫片《貓和老鼠》,看著看著,小尹薇突然仰起小腦袋說:“爸爸,小貓湯姆太笨了,老是被老鼠杰里捉弄,真好玩,真好玩!”
尹德杰記不清自己曾看過幾遍《貓和老鼠》了,但至今還沒有留意貓和老鼠的具體名字,孩子卻記住了。他大吃一驚,急忙詢問前幾集的劇情,沒想到,小尹薇竟然一字不差地說了出來。接著,他又問了《變形金剛》、《鐵臂阿童木》等其他動畫片里面的細節,小尹薇都一一回答。
看來,女兒確實有著過人的悟性和記憶力。尹德杰趕緊告訴妻子,妻子非常欣喜,她說:“既然有天賦,我們就好好培養,你一直說兒童3歲前的教育尤為重要,現在就著手吧。”
尹德杰欣然同意,他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女兒。小尹薇從小喜歡看電視,他便從電視下面的字幕開始著手,由淺到深教她識字,“一、二、三,上、中、下,天、地、人……”晚上,坐在床上,他又用撲克牌和尹薇一起玩“速算24”,寓教于樂,無形之中鍛煉女兒的心算能力。
就這樣,一年時間不到,小尹薇的腦袋里裝了600多個漢字,能夠背誦60多首唐詩,百位以內的加減法更是一點也難不住她。
尹薇4歲時,尹德杰認為可以擴大知識面了。他從朋友那里借來一套光盤,開始以獨特的方式對女兒進行英語“教學”。光盤里有許多小游戲,把生活中常用的單詞都巧妙地演示出來。小尹薇很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迷上了游戲。在談笑間和歡快的氛圍中,幾個月下來,她就能準確地發出近300多個單詞的讀音。
不僅如此,尹德杰還把家里的桌子、凳子、床、菠菜、雞蛋等組合起來,用英語告訴孩子該如何串聯成一句話,同時買來《貓和老鼠》的英文版,讓孩子看一遍中文版,再看一遍英文版,來回反復。幾遍下來,小尹薇漸漸聽懂了動畫片上的簡單英語對話。
南昌市喜歡英語的人都知道,“八一”公園內有個著名的英語角。每逢周末,一些外國人常常來到這里與江西師大、財大的學生們進行交流。不知何時起,只要到周末,人們總會看到公園的小亭子里一個大人帶著一個小女孩,向金發碧眼的外國人比劃著什么,這就是尹德杰和女兒。半年時間不到,小尹薇的英語口語得到極大的提高,慢慢地竟然可以熟練對話了。望著童聲童氣的小尹薇,老外常常會發出嘖嘖的贊嘆聲。
5歲的時候,小尹薇吵著要上學,尹德杰動心了,一方面是女兒的不停哀求,另一方面也想讓孩子早點融入集體生活。由于小尹薇還沒有達到入學年齡,他只好找到小區附近一所小學的校長,希望破例開個綠燈。校長聽了介紹,開始還不相信面前這個小姑娘已經學了那么多知識,隨口問道:“《憫農》你會背誦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尹薇一字不落地念了出來,最后還童聲童氣地說:“這首唐詩的作者叫李紳,詩歌是說農民伯伯種田辛苦,提醒我們愛惜糧食。”
頓時,校長的眼睛瞪得圓圓的,連聲說:“好,好!我們收下你!”就這樣,5歲的小尹薇成了一名小學生。由于學前打下的良好基礎,尹薇在學習上如魚得水,出人意料的是,她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吃”下了6年的課程。
第三年,尹德杰再次帶女兒來到校長辦公室,提出讓尹薇跳級的申請。這次,校長沒有再“考”她,爽快地答應。
就這樣,在同齡孩子尚未入校時,7歲的尹薇卻坐進了初中的教室。
因女施教,借“武俠”之功力“打通”女兒學習經脈
進入初中,看到了很多過去沒有看到的東西,聽到了很多過去沒有聽到的知識,好奇的小尹薇學習勁頭更足了。
然而時間長了,尹德杰發現一個不好的現象。小尹薇每天放學一回家,就躲進書房學習,這讓他困惑了:她才剛剛7歲,不是整天泡在書海里的年紀,應該和同齡孩子一樣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呀!可是,無論怎么阻攔,小尹薇依舊沉迷書海。這可怎么辦?
尹德杰喜好武俠小說,每天晚飯后總會抽出一個小時閱讀。一天晚上,他把書合好后,坐在沙發上靜靜地思考著。原來,一個新奇的理念進入了他的腦海:在武俠小說里,那些后來擁有絕世武功的天才少年靠的不僅是勤學苦練,更重要的是觸類旁通,打開經脈,舉一反三呀!
尹德杰樂壞了,“習武如此,學習也應如此。只要找到了竅門,指明了學習方向,就等于打開了渾身經脈,那么學習起來就會游刃有余……”他決心借武俠小說之功力,為女兒指點學經。
尹德杰刻意留心了一下女兒的特質,最后制定挖掘女兒潛能的“三步走”方法。
小尹薇喜好看書,尹德杰就有選擇地為女兒購買了課外讀物,由薄到厚,由科普教育到文學名著。這樣既能讓女兒了解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又能古為今用。這是第一步,博讀課外書,拓寬知識面。一年多時間下來,尹薇看完了20多本名著,光《紅樓夢》和《論語》就不下10遍,里面的名句和片段幾乎能隨口背下來,而且還經常在飯桌上和父母交流書中的故事情節,并把交流心得寫在日記里,這樣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得到了雙提升。
尹薇喜歡上讀書后,看電視的時間漸漸少了。尹德杰后來就專門安排女兒每天抽1個小時來看電視,而且以中央電視臺的《探索與發現》、《人與自然》、《新聞聯播》為主。通過節目,小尹薇學到了不少課本上沒有的知識,發現世界原來這么大,這么豐富。這是尹德杰的第二步,他認為看電視既是對學習的減負,又是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的一種途徑。
上述兩種方法,促使尹薇的主科語文一直遙遙領先。
而對于數學課,小尹薇的成績雖然也不錯,但不及語文好,很多地方要經常請教父母。一次,當尹薇再次問爸爸時,尹德杰留了個心眼,他不直接告訴她答案,而是通過講解類似的題型,進行啟發和引導。孩子領悟后,自己解答了問題,成就感大大提高,學習的興趣更濃厚了。
同時,尹德杰還鼓勵女兒充分利用網絡進行能力提升。在很多家長認為網癮毒害深厚的背景下,尹薇卻順利地學會了健康利用網絡,查資料、寫電子郵件,翻譯自己不理解的英文,致使她的英語成績也特別棒。
……
第三步計劃就是獨立行走,這個方法雖然他不是第一個啟用者,但效果卻非同一般。小尹薇7歲那年暑假,尹德杰偷偷地到旅行社報了名,用激將法把小尹薇送上了飛往北京的飛機。沒有親人的陪伴,7歲的孩子單獨外出旅游,父母的那份牽掛可想而知。可是,尹德杰心想,她將來遲早要一個人走路,晚學不如早學。雖然導游一再說,路上會額外關照小尹薇,可在女兒登機的那一刻,這位湘江漢子還是忍不住擦拭眼淚。
一個星期后,小尹薇從北京回來,高興地告訴爸爸媽媽:“北京好大呀!那里的街道真寬,人和車輛真多。”“那你喜歡不喜歡北京?”“當然喜歡,我喜歡那里的長城和天安門!”“北京除了長城和天安門,還有很多著名的大學,你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就到北京讀大學。”小尹薇似乎聽懂了爸爸的話,點了點頭。從那之后,每逢假期,小尹薇都會打起背包,跟隨旅行社一起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在尹薇升入初二的第一個周末,班主任突然家訪,帶來了一個“壞消息”:各科任課教師紛紛反映,尹薇同學的作業不像自己寫的,因為筆跡對不上。尹德杰一聽,馬上樂了:“是的,不是她寫的,是我幫她寫的!”“你幫她寫?為什么?”班主任氣憤地問。
“不是您想象的那樣,那些知識她已經完全聽懂,理解了,我只是不想讓她把大好時光浪費在寫作業上。寫作業的時間,還不如讓孩子去看電視,或者干脆出去玩。”尹德杰告訴班主任,在小尹薇讀小學時,他就經常幫她寫作業。
班主任半信半疑地走了。可是,到了期末考試,小尹薇第一個完成了試卷,成績出來,所有老師都吃了一驚:班級第四。他們不得不佩服尹德杰獨特的“打通經脈”教女法。
優異的成績,讓小尹薇再次實現“跳躍”:三年初中,僅僅讀了兩年,剛剛過完9歲生日,便順利考入南昌二中。
教女有方,12歲大學生想做中國最年輕的女博士
南昌二中為教育部重點培養的30所學校之一。考進這所學校的孩子,都是全市佼佼者。尹薇被分在了15班。
剛進入南昌二中,尹德杰還有一絲擔憂,在尖子扎堆的百年名校,女兒能不能適應?畢竟,孩子才剛剛9歲。半年后,尹德杰的顧慮打消了,因為尹薇學習起來一點也不比大哥哥大姐姐們吃力,而且成績相當不錯。
直到此時,尹薇才沒有再像小學、初中那樣,接連“跳級”,一步一個腳印,走得穩重扎實。她每堂課都認真做筆記,然后從資料上尋找相關解析題目,每一個知識點,最少要做15道不同類型的習題。她說:“其實,每個知識點就是一門‘兵器’或者一套‘武功’,而不同類型的習題就好像‘兵器’(武功)中的‘打上、打下、打左、打右’,只有運用自如,才算熟練掌握。當然,練武的基礎是擁有強壯的身體,即基礎知識一定要牢固。”
短短的一句比喻,尹薇把爸爸的“打通經脈”學習法運用得左右逢源,發揮得淋漓盡致。
雖然對小尹薇的未來抱有很大的希望,但尹德杰從來沒有給女兒施加過壓力。他說:“在《天龍八部》中,段譽就是一位不靠師父督促,依靠天緣學會六脈神劍和凌波微步的高手。”他認為,這種天緣就是學習的興趣。
沒有了壓力,尹薇高中三年走得很輕松。她經常會抽時間觀看“超級女聲”和“好男兒”的比賽,但這并沒有影響她的學習。尹薇有一個單獨的書房,房間的墻壁上,一張“高考總復習知識網絡圖”顯得非常耀眼,這是根據書本和資料,在爸爸的幫助下親自動手繪制的。她說,網絡圖層層分解后,就囊括和貫穿了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無論哪門功課,只要提起網的一角,其余的知識都會浮出“水面”。
2007年6月7日上午,高考如期到來。第一場是語文,拿到試卷,尹薇僅僅用了三分之二的時間,就做完文化知識方面的試題,輪到了作文——
“我們每天都和語文打交道,無論課內還是課外,在你記憶的深處,或許有語文學習的難忘印象,或許有關于語文的諸多感慨。請在《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中選擇一題作文。”
看著,看著,尹薇樂了,題目太熟悉了,爸爸平時讓她讀的《紅樓夢》、《論語》等書,現在不都可以用上了嗎?她沉思少許,接著把《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寫上了試卷……
三天來,她就是這樣從容不迫地面對一場場考試。
考試結束,尹薇回到家中,剛想向爸爸匯報“戰果”,尹德杰就拒絕了:“已經考完了,現在說什么都沒有用。爸爸給你報了海南七日游,準備一下行囊,等填報完志愿,就立即出發!”
尹薇樂壞了,抱著爸爸就是一個吻:“老爸,你太好了!”
填報志愿時,尹薇專心致志地寫下了北京師范大學,她想當老師,開發學生們的智商。為了以防萬一,她還填寫了大連外國語學院新聞學專業。她說,自己善于與人溝通,很會交際,即使不當教師當新聞記者也很有潛質。
6月23日上午11時,江西高考成績揭曉,尹薇的成績:語文116分、數學134分、英語123分、文科綜合225分,總成績598分,超出文史類一本分數線25分。
這個分數自然進不了北京師范大學,可她不久收到了大連外國語學院的本科錄取通知書。
12歲便考上了著名高校,南昌城頓時轟動!大家把“天才”的名號送給了小尹薇。面對鮮花和掌聲,她顯得非常平靜:“我并不是什么天才,只不過比別人早上幾年大學罷了。”
小尹薇成功了,人們在羨慕的同時,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她的江西老鄉寧鉑。1978年,13歲的寧鉑從贛州八中畢業后,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大紅大紫一陣子后卻遁入空門,出家當了和尚。尹德杰卻沒有任何擔心,他說,我幸運地碰到了一個聰明懂事的女兒,“打通經脈”教法沒有讓孩子成為現代版的“傷仲永”。這些年來,我在培養智商的同時,也有意識地鍛煉著她的情商。因此,尹薇不會成為第二個寧鉑。如果說“打通經脈”有一點遺憾的話,那就是女兒看書看電視太多,過早地戴上了眼鏡。不過,她從小成長在大哥哥、大姐姐中間,她的談吐舉止表現出超乎年齡的自信與大方。你看,雖然只有12歲,但1.6米的個子,看上去像十五六歲。
目前,在大連外國語學院,尹薇又埋頭于學業之中。她人小志氣大,滿懷信心:本科畢業后讀研是肯定的,最好在22歲之前取得博士學位,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女博士。
專家點評:
王東華,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所長
最近幾年,少年大學生又開始成為社會關注的對象,像去年的張新煬,像今年北京八中少年班10名同學考入北大、清華,像本文中的尹薇等等。
其實,培養這樣的少年大學生,只要早期教育得法并不難。關鍵的問題是:在應試教育如此殘酷的當下,讓孩子過早地進入這種競爭體制是不是合適呢?而這真值得探討。
我以為一種比較好的做法是,早期教育要抓,孩子的智力要開發,但在應試階段還是應該讓孩子按部就班地自然升級。這樣孩子學起來不僅會更輕松,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涉獵其他的知識,而且在一個同齡人的群體中,孩子的心理也能很好地發育成長。
當然,對于尹薇和她的父母,我們在向他們祝賀的同時,更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學習他們為孩子的成長所付出的艱辛——這種艱辛是其他人所沒有看見的,正如沒有看見運動員們的艱辛一樣。
(責任編輯/豫良)
E—mail:jyly8@163.com
Tel:(010)5102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