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標
北京市億嘉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
北京律師協會刑事訴訟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
中國法學會會員
婚前,我從父母處受贈的財產在離婚時如何認定?
問:我是北京市一家外資企業的總經理。戀愛時,妻子看到北京市的房價不斷上漲,就主張提前購房,于是,在還沒有結婚的前提下,我從父母家里拿出20萬元交付了全部首付款。由于當時感情融洽,我把妻子的名字也登記在了房產證上。3年來,房價已經翻了一倍多。婚后,我的父母對這20萬元也從未提起。由于我常年在外,今年有一次回家后發現妻子竟然有了外遇,我憤怒之下提出離婚,但妻子提出應該分得一半房產。我認為應該扣除當年自己支付的首付款,但由于當時妻子前去付款,付款憑證上寫的是她的名字,房產證上也是兩個人的名字,因此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20萬元是我父母贈與的。這種情況在法律上該如何處理?
[分析與解答]口頭陳述也是證據的一種,如果你的妻子承認20萬房屋首付款發生在結婚之前,且是從你父母處取得,那么就可以成為證據。法律意義上,借款的有效期限為兩年,而你父母給予你的20萬首付款已經超過三年,已經成為贈與財產,屬于你的個人財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22條規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因此,本案中應該將目前的房價扣除掉你的20萬元以后再進行分割。如果該房產還有銀行按揭貸款,則由受房人按照目前評估的房產價值,將贈與款、按揭款扣除之后,支付給對方一半的房屋款項。
[法律貼士]這種案例在目前非常普遍,要避免這種矛盾,有兩條途徑可供選擇。一是在結婚后,把夫妻雙方的名字均寫到房產證上,這樣房屋就是夫妻共同財產。萬一離婚,雙方可以平分房屋,包括平分房屋的增值收益。需要在房產證上增加名字,雙方到交易中心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即可。另一條途徑是結婚前,雙方對房屋做個婚前個人財產公證,明確房屋歸某一方所有,因房屋發生的債務、收益與另一方無關。
婚后父母贈與財產如何分割?
問:我叫王萍,2002年5月經朋友介紹,我與丈夫張鵬建立戀愛關系,同年12月登記結婚。2003年,我和丈夫因購置房屋缺少資金,接受了我父母的資助款15萬元。后因張鵬有了外遇,我決定與他離婚。但我們就房屋的分割問題產生了分歧。張鵬認為應將房屋折價后,由兩人平分;我認為我父母資助的15萬元房款必須扣除后,再平分。不知道在法律上我的要求是否會得到支持?
[分析與解答]從你所述情況看,你父母為你倆購置房屋出資15萬元是在你倆結婚后,且當時沒有明確表示這15萬元購房款是贈與你個人,還是你們夫妻共同的。因此,這15萬元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你的觀點是沒有法律依據的。當然,有一個前提是例外,如果你能夠收集到張鵬有外遇的證據,證明他對婚姻的破裂有過錯,那么,作為無過錯的一方,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你可以享受多分的優待。
根據我國《婚姻法》第17、18條的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因贈與所得的財產,只要贈與合同中沒有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所有,便應歸夫妻共同所有,而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22條規定:“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法律貼士]在現實的婚姻生活中,許多夫妻對于夫妻任何一方父母的贈與或借款等都很少達成書面的協議,沒有達成書面協議的主要原因是怕影響夫妻關系,傷害夫妻之間的感情與和氣。這些事情在夫妻關系和睦期間似乎是很小的問題,孰不知,婚姻關系一旦破裂時,這些曾經忽略的“小問題”才真正成了“傷害夫妻和氣”的大問題。理智的夫妻,在重大的財產問題上,還是提前達成書面協議說明比較好。這樣一來,一旦離婚,在處理糾紛時也比較容易,才能真正做到“分手以后也是朋友”。
(責任編輯/王九)
E-mail:wangrong9413@vip.163.com
Tel:(010)5102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