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離不開男人。然而,作為父親,與孩子之間的聯系卻并不像母親與孩子間那樣顯而易見、那樣密不可分。
或許,這就是眾多離異家庭的孩子,大多選擇和母親一起生活的原因吧。
但是,作為父親,難道就該因此而放棄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從此在孩子的生命里永遠地消失嗎?
幾天前,看到宋丹丹的個人傳記《幸福深處》。這本書,因為提及多年以前她與英達之間的離婚內幕,而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而我,卻被書中一些有關兒子巴圖的細節所觸動。
6歲之前的巴圖,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爺爺、父親、母親都不是普通人,他們的光環似乎照亮了他的未來。然而過完6歲生日沒幾個月,父親與母親就分手了,他從天之驕子突然成為了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港灣。
先是跟著父親,后來又被母親要回了監護權,巴圖像大部分離異家庭的孩子一樣,開始跟著母親一起生活。盡管宋丹丹“十幾年來都沒有換手機號”,就是希望無論自己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能接到英達的電話——如果他想見孩子,或者想了解孩子的任何情況。而英達,也像其他許多的離異爸爸一樣,幾乎再沒有與孩子見過面。他很快組成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孩子。
缺失父愛的孩子是早熟而敏感的,好在宋丹丹是一位明智的母親。她從來不在巴圖面前講他父親半點兒“不好”,她不想讓兒子在心里懷疑父親的為人。如果說從前英達在巴圖心目中是榜樣、是權威、是偶像,那么宋丹丹希望兒子現在仍然相信這一點,并且繼續相信下去。
現在的巴圖陽光快樂,心中充滿了愛,他沒有背負父母的恩怨,也沒有成為離異家庭的犧牲品。但不是沒有遺憾,如同宋丹丹自己所說:“在他小小的心里,有一塊空缺是沒人能夠彌補的。”
只是不知道,作為父親的英達,心里會怎么想,或許他也有自己的無奈與顧慮吧。
事實上,宋丹丹在書中也提到這樣一個細節:離婚后英達去學校看孩子,但由于巴圖轉學了沒有看到,結果他流淚了。這說明,其實英達的內心也一定對巴圖有著深深的愛。想想看,你給了一個人生命,盡管不生活在一起,但你們之間有著相似的容貌、相同的體形、一樣的膚質,甚至如出一轍的神態與表情,再冷酷的心,又怎么能當對方不存在?
沒錯,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親。只是,如何才能不讓大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影響到父子的感情呢?畢竟,父子陌路,是世間最悲涼的事之一。
孩子身上流的是父母親兩個人的血,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并不贊同人們為了孩子,而忍受一個名存實亡的婚姻,但是,如何在離婚之后,繼續做一個稱職的爸爸,卻真的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話題。
一個男人的生活因孩子而改變,在做了“兒子”、“丈夫”之后,又成為了“父親”,多了一種寶貴的人生體驗,而這種體驗是任何事物都無法代替的。如何做一個好父親,也許是一個男人生命中最大的挑戰。
不要等到我們頭發花白、牙齒脫落的時候,再老淚縱橫地說:“我曾經有一個孩子,但我沒有好好地愛過他,沒有花足夠的時間與他在一起,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要知道,世上并沒有那么多的“如果”和“機會”。
——請參閱本期P10
《離婚后的爸爸,你還稱職嗎》
(責任編輯/付洋)
E-mail:fuyang_0120@yahoo.com.cn
Tel:(010)5102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