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課:實話實說
主講人:小劍的媽媽
我家小劍11歲。小劍是女孩子,為什么取個男孩子的名字?這是她爸爸的意思。她爸是軍官,小劍出生前,他特別希望是一個男孩子,而且將名字也想好了,希望他具有像劍一樣剛直不阿、爽快利落的性格。孩子生下來是女孩,他爸說,還是叫小劍吧,但愿她的人生像劍蘭一樣郁郁蔥蔥。
雖然有些天不遂人愿,但我們對小劍的愛并沒有因此而打折扣。我們對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我們認為,現(xiàn)在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女孩子不能太嬌弱,必須和男孩子一樣,憑自己的能力打拼。所以,我們有意識地從小對小劍進行一些鍛煉膽識、磨煉意志的教育。比如,帶她到新兵訓練營參觀,玩激流勇進、打野仗等游戲。
正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小劍越來越像個“假小子”。她從來不玩布娃娃和卡通玩具,可是一看到玩具堆里的車啦、槍啦、炮啦、機器人啦,就來了興趣,她最喜歡玩的游戲是用各種玩具車、玩具槍布置戰(zhàn)場。她的玩伴也都是男孩子,有的女孩子想和她玩,她擺擺手,說:“去、去、去,小女生愛哭鼻子,沒意思!”小劍說這話可不是“顯擺”,她自己真的很堅強,很少掉淚。
有一次,她自己去提熱水瓶,水瓶翻倒,她“哇哇”大叫。我迅速將她送往醫(yī)院。她的整個左腳背都起泡了,護士給她清洗、上藥的時候,她的小眉頭皺成了一團。我問她疼嗎,她點點頭,可硬是沒有掉一滴淚。
小劍的表現(xiàn)讓她爸爸很高興,他常常將她舉過頭頂,自豪地說:“你比男孩子還要棒!”
感覺到小劍的“假小子”性格有些不妥,是在她10歲生日時。那天,我給她買了一件漂亮的公主裙和一個精致的發(fā)飾。小劍卻執(zhí)意要穿她平時穿慣了的迷彩服,并自作主張將發(fā)飾送給女同學,還甩了甩她那一頭利落的運動發(fā)型,說:“我這一生都不需要這個東西。”生日宴會上,小劍的幾位女同學紛紛上臺,鶯歌燕舞,祝小劍生日快樂。輪到“小壽星”表演了,小劍三步并作兩步地跨上臺,先給大家作個揖,然后擺開架勢,打了一套不知從哪兒學來的武術招式。一位好友笑著對我說:“你家小劍真是投錯了胎。”雖然別人并無貶損之意,但我卻很尷尬。
要切蛋糕了。我正要執(zhí)刀,有人提議,讓女孩子們自己來吧。看著小劍笨拙的樣子,我心里揣了一把汗。果然,小劍侍弄了好半天,蛋糕仍然沒有切好,可她的衣袖上已沾上了五顏六色的奶油。而另一個女孩子,切出來的蛋糕平平整整,蛋糕上的一朵奶油小花完好無損。她將“小花”恭恭敬敬地呈給我,說:“謝謝阿姨。愿阿姨像花兒一樣永遠美麗!”我抬頭看小劍,小劍正和幾位男同學嬉鬧著用奶油互涂大花臉。那一刻,我真是既感動又難過,心想:都是女孩子,人家怎么如此細心、細致,小劍卻這樣大大咧咧。
后來,我和小劍她爸說起這事,我說,小劍畢竟是女孩子,女孩子應該有女孩子的樣子,如果老是一副“假小子”形象,將來可能會在社會上“碰壁”。
她爸不同意我的觀點,他說:“論學習、論能力,小劍在同齡人中都出類拔萃,我們沒必要為她的未來擔心;而且,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性格,小劍的性格正是她的特色,沒必要強行改變;再說,現(xiàn)在都什么年代了,天天在喊男女平等,怎么還將女孩子的形象模式化?”
我有意觀察周圍的女孩子,發(fā)現(xiàn)像小劍這種“假小子”性格的女孩還真不少。而家長們對這個問題的態(tài)度也莫衷一是,有贊同的,有擔憂的,也有人覺得無所謂,順其自然。
孩子的成長是不能馬虎的,我希望專家能引導我們正確認識這個問題。
第二節(jié)課:實案分析
由于各方面原因,現(xiàn)在有不少孩子出現(xiàn)了性別錯位的狀況。男孩子像女孩子一樣嬌弱、膽小;女孩子像男孩子一樣魯莽、粗糙。甚至,有部分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還在鼓吹和倡導要實行“中性化”教育,模糊性別,實現(xiàn)真正的“男女平等”。
這其實是對“男女平等”的一種誤解。我們提倡的“男女平等”,是在人格和生存權利上的一種社會準則。培養(yǎng)孩子具有善良、堅強、勇敢、自立等優(yōu)秀品格,固然無須區(qū)分男女,但是,我們絕不能就此而忽視、抹殺甚至是違背大自然賦予孩子的性別屬性和差異。
小劍父母給小劍取一個男孩子的名字,這并不是不可以。名字只是一個代號,并無固定的模式,但名字會給人一些暗示,引導或者誤導一個人的成長方向。父母應該向小劍說明其名字的內(nèi)涵:希望她具有像劍一樣剛直不阿、爽快利落的性格;希望她的人生像劍蘭一樣郁郁蔥蔥。如果父母沒有明確地向小劍說明這一點,小劍只會想到:父母希望我像個男孩子,我就滿足他們的愿望吧。這就是誤導了她,讓她向男孩子的性格方面發(fā)展。
小劍父母有意識地從小對她做一些鍛煉膽識、磨煉意志的教育,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但女孩子畢竟是女孩子,應該有其特有的性別特征,社會對她也會有性別期望。比如,生日宴會上,大家都希望看到漂亮可愛的“小公主”,看到她鶯歌燕舞,看到她巧手切蛋糕,看到她細心待長輩。小劍沒有做到這些,我們當然不能就此否認她的優(yōu)秀,但是,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如果孩子在幼年時性別認同模糊,性別角色紊亂,長大以后其內(nèi)心所渴望的性別與真實的性別將會產(chǎn)生沖突,形成內(nèi)外不平衡的壓力,往往會造成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所以說,小劍媽媽對小劍“假小子”性格的擔憂是不無道理的。
造成孩子性別錯位的原因,除了人們由于觀念上的偏差導致行為上的誤導之外,還有很多客觀因素。比如單親家庭,或者由于父母一方工作繁忙,孩子不得不長時間和父親或母親生活,由于缺乏母性的溫柔細心或父親果斷勇敢等方面因素,孩子的性別角色教育就會有缺陷。在父母不和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也可能將投射在父母身上的反感轉化為對某種性別的偏差態(tài)度,要么叛逆偏激,要么固執(zhí)怪異。比如,母親經(jīng)常在兒子面前數(shù)落父親的不是,那么,兒子就會形成強烈的愛憎分明,認為母親是對的,是好的,父親是錯的,是壞的,進而擴大到以為女人是可敬的,男人都是壞東西。他因此會否認自己的性別,模仿女性的行為。
另外,學校的教師性別失衡(女教師多,男教師鳳毛麟角)的問題也會影響孩子的性別認同。而且,多數(shù)學校要求孩子循規(guī)蹈矩,把女生的行為視為榜樣,并以此為標準來衡量男生,這也是對孩子性別認識的一個誤導,很多男孩子因此被“馴化”為內(nèi)向、文靜、聽話、乖巧的“小女生”。
這些在無意識中給孩子帶來的性別角色錯位的問題,應該引起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第三節(jié)課:父母對策
加強孩子的性別教育并不是將性別角色模式化,讓女孩子穿紅戴綠,說話細聲細語,走路碎步搖曳;也不是要求男孩子一定要勇猛高大,大大咧咧。而是要培養(yǎng)女孩子細致、細膩、溫柔、賢淑的品德,培養(yǎng)男孩子勇敢、剛毅、果斷的品德。家長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幫助孩子盡早完成性別認同,定位好自己的性別角色,以及與其性別角色相適應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模式。這樣,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長。
第一是要對孩子的性別給予承認和贊賞。家長首先要承認孩子的性別,讓男孩認識到自己是男性,女孩認識到自己是女性。性別認同是孩子自我認知的重要部分,這會使他對同性的性別特征抱有好感,并希望擁有這些性別特征。家長要在口頭上明確告訴孩子:你,是男孩;你,是女孩。也可以借一起洗澡的機會,告訴孩子關于性別的知識,男孩借此認同爸爸,女孩認同媽媽,進而通過學習,逐步建立起自我的性別特質(zhì)。另外,家長對孩子的性別還要表示贊賞,家長如果對孩子是個男孩或女孩表示高興,孩子也會對自己的性別感到滿意。
第二樹立榜樣引導。孩子在觀察中得到的知識和啟示,會在實際生活中試著運用。父母是孩子在性別角色方面的指導者和模仿對象,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行為的影響,如果爸爸有些“娘娘腔”,或是媽媽習慣大大咧咧地說話做事,都要在孩子面前有意克服。
對于孩子和異性朋友的交往,既不能完全排斥,也不可以讓孩子和異性過分親近。
家長還可以幫助孩子選擇身邊的同性榜樣,鼓勵孩子比較自己和“榜樣”的差距,確定努力方向,以使孩子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第三是適當?shù)鬲剟詈蛻土P。孩子做了與自己的性別角色相符的事,家長應該給予獎勵;對孩子不當?shù)男詣e角色行為,家長要反應冷淡,讓他感到自己的表現(xiàn)有誤,或是給予適當?shù)摹疤幜P”。這種獎勵與懲罰會給孩子一種心理支持或壓力,促使孩子根據(jù)自己的性別角色做出相應的行為,并逐漸形成正確的行為定式。
對已經(jīng)有性別認同混淆或行為偏差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態(tài)度,不能簡單地訓斥,使孩子產(chǎn)生緊張甚至是犯罪感。應循循善誘,“潤物細無聲”地對孩子進行引導。
小劍雖然現(xiàn)在是男孩子性格,但媽媽也不必太著急,可以適當作一些引導,比如可以通過一些童話故事來培養(yǎng)小劍細膩的情感;父親可以經(jīng)常在小劍面前肯定和贊賞母親的女性特質(zhì),如“媽媽多細致,給你織的毛衣多好看”“媽媽真會關心人”等等,媽媽就會成為小劍學習的榜樣;另外,父母對小劍目前的男孩子行為也不能一律否定、呵斥,避免讓她產(chǎn)生緊張和犯罪感。
小劍父母的家庭作業(yè)
1.有意識地培養(yǎng)她的女性品質(zhì)。引導小劍多看、多聽情感表達豐富的圖書、兒童劇,多參與一些培養(yǎng)細心、耐心品德的游戲,如折紙、穿珠、描畫等。
2.向媽媽學習做女人。媽媽向小劍展示女性的溫柔、細膩、慈愛、善解人意的優(yōu)良品德,將會給小劍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爸爸要引導小劍認同媽媽這個榜樣。
3.對小劍已經(jīng)形成的男孩子性格,不能一味地否認和棒喝。引導小劍發(fā)揚其堅強、勇敢、創(chuàng)新的品質(zhì),摒棄其粗糙、魯莽、草率的壞習慣,強化女性溫柔、細致的一面。
(責任編輯/阿木)
E-mail:wb614@163.com
Tel:(010)5102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