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倒霉透頂”的貧寒之家:為了掙錢養家。妻子將一對年輕夫婦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帶回家中照料。可她做夢也沒想到。孩子隨后被查出患有先天性“漏斗胸”,急需巨資醫治。而雇主夫婦卻早已人間蒸發!
一個連親生父母都棄之不顧的“病孩兒”。一貧如洗的她有必要管這檔“閑事”嗎?然而,令人肅然起敬的是,這位保姆連同她的家人。義無反顧地奏響了一曲氣勢磅礴的大愛之歌……
狠心父母人間蒸發,“害苦”保姆一家人
今年46歲的彭家惠家住貴陽市云巖區百花山社區,她跟患有胃病的丈夫熊潤祥都是一家化工廠的下崗職工,一家人僅靠賣菜維持生活。2003年夏,女兒熊敏就要上高中了,彭家惠坐不住了,尋思著再找點別的活干。9月12日,她看見菜市場門口貼著一張招保姆的啟事:黃金路地下商城有對夫婦剛生了孩子,欲請本地保姆。
彭家惠很感興趣。第二天,她聯系上了男主人張先生,并到了主人的住處。經了解,張先生和妻子均來自杭州,現在貴陽做生意,因為需要經常外出進貨,所以他們要求彭家惠把孩子帶回自己家里照料,薪水每月500元,另外每月付給她200元的奶粉錢。就這樣,彭家惠一次性領取了3個月的工資和奶粉錢后,將孩子小貴抱回了家。
小貴長相可愛,一逗就笑,彭家惠一家頓時覺得生活添了不少樂趣。盡管照顧嬰兒不是件輕松的事,但彭家惠勸慰自己:丈夫吃藥、孩子上學,家里太需要錢了!
然而,“意外”很快就發生了。12月2日,彭家惠正在菜市場忙碌著,女兒抱著小貴突然跑來,急切地說:“小貴今天一直哭個不停,爸擔心他得了啥病,咱們趕緊把孩子交還給他的父母吧!”彭家惠從女兒懷里接過孩子一看,小貴的嘴唇都是青紫色的了,這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該怎么收場呀?她手腳顫抖,連忙用公用電話聯系張先生,可對方的手機一直關著!彭家惠顧不得多想,馬上帶孩子去了附近的貴鋼醫院。
醫生給小貴做了體征及X光檢查后,確診為先天性胸骨軟骨凹陷,也就是俗稱的“漏斗胸”。醫生還告訴彭家惠:該病多由胎兒期間缺鈣、胸腔發育不全造成的,需要動一個大手術,否則隨時會有生命危險。但是,患者尚處嬰兒期,現在不便手術,所以只能住院保守治療……
彭家惠不敢再聽下去了,連忙又撥打了小貴父母的電話,還是不通!當即,她決定到黃金路地下商城去找孩子的父母。路上,彭家惠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可怕的圈套:孩子的親生父母為何一次性付3個月的工資?這么久為何不來看望孩子了?他們一定早知道孩子的這種先天性疾病,找保姆就是為了把孩子拋棄……
猜測不幸變成了現實!主人昔日的住處早就人去樓空,去了哪里沒人知道。彭家惠頓時陷入尷尬境地。
當天夜里,孩子痛苦的啼哭像把尖刀一次次劃過她不堪重負的心房。丈夫熊潤祥不明內情,抱怨說:“既然答應了幫別人帶孩子,不管人家父母在不在,看病要緊啊!”天亮時分,彭家惠一骨碌爬起來:“孩子的病不能耽誤,走,住院去!”在收拾孩子的用品時,彭家惠還偷偷將家里為女兒下學期準備的3000元學費塞進了口袋。
孩子住進醫院后,醫生告訴彭家惠,如果晚幾天,小貴可能就沒命了。醫生的話,讓彭家惠感到十分后怕。從那一刻起,這個可憐的小生命就緊緊地牽扯著彭家惠的心。
醫院對小貴采取的治療方案是:通過補鈣來促進骨骼發育,待患者的年齡增長體質增強后,再做手術。由于小貴的病情已十分嚴重,所以每天的營養液、補鈣等藥品需要花費高達數百元。彭家惠驚呆了!直到這時,她才不得不將實情向丈夫和女兒和盤托出。
熊潤祥和熊敏被這突如其來的不幸驚呆了。母親的做法,顯然讓15歲的女兒不能理解,她委屈地說:“媽媽,咱們本來就是個窮家,家里僅有的錢你全拿去花光了,我的學費和爸爸的病怎么辦?”一直沉默不語的熊潤祥接過女兒的話茬:“小貴的父母實在可恨,但千恨萬恨,小貴總歸是一條生命!敏兒,你媽做得對!咱們再窮,不能窮良心……”
善良的一家三口,最終統一了思想:骨肉之情誰忍割舍?那對夫婦一定是遇到了難處。千難萬難,咱們也要想辦法替小貴治病!
愛心浩蕩,為救棄兒全家緊急去打工
俗話說:窮家沒有富親戚。更何況借錢去救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親戚們會借嗎?彭家惠鼓起勇氣來到二妹家,小心翼翼地提出借1000塊錢應付難關。哪知二妹得知情況后,當即拒絕:“一群傻瓜!姐夫的病不好好治,卻為一個被父母拋棄的病孩治病,你們一家人都有病!依我說,趕快把孩子送到福利院……”
二妹的“教訓”讓彭家惠傷心不已。熊潤祥沉思了半晌,說:“這個時候把小貴送走,誰肯收留他?還是把家里的電視和冰箱賣掉,維持一段時間的醫藥費,然后我再找份工打,把難關渡過去!”聽到這里,彭家惠哭成了淚人:“老熊啊,當初我決定變賣家當送你住院,你死活不同意,現在為了一個棄兒你卻這樣做,我心里難受哇!”
可是想到眼前的困境,彭家惠只好流著淚默許了。兩天后,她把家里的電器賤賣了,所得的2800多元可以讓小貴繼續在醫院治療半個月。2004年2月26日,熊潤祥又在三橋附近的一個建筑工地找到一份泥工的活兒,一天掙50多元。更幸運的是,醫院得知小貴的可憐身世后,為熊家的大愛之舉所感動,院長特別批示:免去小貴的監護費。
盡管這樣,小貴每天的醫藥費仍需要150元左右,僅靠夫妻倆做泥工和賣菜的收入顯然無法維持。女兒熊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春節過后,她沒有去上學,而是揣著母親給的報名費,悄悄去了一個同學姐姐的服裝店打工!直到半個月后,彭家惠才得知女兒輟學打工的消息,她哽咽著說:“孩子,爸媽沒能力讓你繼續讀書,好慚愧……”
2004年9月12日,熊敏下晚班回到家,發現小貴出院了,她不解地問:“媽媽,醫生不是說還需要監護治療嗎?”彭家惠愁容滿面,嘆了口氣說:“從小貴住院起,咱們已花了6萬多,沒辦法呀!還是把小貴接回家慢慢醫治吧。”熊敏想了想,堅定地說:“這幾個月我想了很多,爸爸說得對,再窮,也不能窮良心!小貴的病不是絕癥,咱們慢慢治,一定會好起來的……”不久,熊敏辭去服裝廠的工作到一家夜總會上班,而且是薪水相對高一些的服務員。從此,年僅16歲的她晚上工作,白天則背著小貴去菜市場給媽媽幫忙。
一個年輕女孩在夜總會工作,又帶著一個嬰兒賣菜,這讓不知底細的人還以為孩子是熊敏的私生子。“難怪這丫頭正上高中突然退學了,原來是要生孩子呀!”“想想吧,在那種場合做事,掙點不干凈的錢去遭罪值得嗎?”各種難聽的話隨之鉆進熊家人的耳中。想著小貴的不幸,想著家里的困難以及所受的委屈,熊敏和媽媽抱頭痛哭。熊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半個月后,熊敏只得辭去娛樂城的工作,應聘到一家五金鍛造廠打工。剛進廠,她就主動要求做待遇高的開機工。老板被她的要求嚇住了:“開玩笑,你以為每月那2000多塊錢是好掙的呀!稍一走神就會出事故……”熊敏苦苦哀求,并將家里的實情告訴了老板。老板聽后,充滿敬佩地說道:“難得的好人家啊!我答應讓你做開機工,但干活時可要小心啊!”
終于找到了一份收入高的工作,熊敏高興極了。當天晚上,她摟著小貴,開心地說:“弟弟,再苦再難,姐姐也會讓你活得好好的。等你有本事了,可別忘記姐姐呀……”小貴一雙小手揮舞著,咯咯直笑。陋室里的一家三口,因為熊敏找到了“好工作”,因為小貴的病不再是難越的大山,而洋溢著溫馨而幸福的氣氛。
把治好的病兒還給你。“逃兵父母”在哪里
2005年3月,彭家惠偶然打聽到,小貴的父母仿佛住在杭州一個諧音叫“圣水巷”的地方。不過對方勸她說:“那個男人似乎不姓張,而是姓梁,看來他們是存心要扔孩子,你還是放棄找他的打算吧。”可在心寒之余,彭家惠還是在5月初去了一趟杭州。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彭家惠一路風餐露宿,漂泊幾天也沒打聽到“圣水巷”,最后只得無功而返。
但令人欣慰的是,在熊家不斷的努力下,小貴漸漸有了康復的跡象!到了2005年底,彭家惠帶小貴再去醫院做胸透檢查時,醫生告訴她:小患者的胸室已接近健全兒的胸室!以后堅持補鈣等藥物治療,完全可以不用做手術就能徹底痊愈!
孩子的生命有了全新的開始后,熊潤祥心情一舒暢,胃病也大有好轉;五金鍛造廠為趕任務連續加班,一些男工人都受不了了,但熊敏仿佛被小貴的病情好轉鼓舞一般,硬是扛了過來,沒有請一天假;彭家惠為了節省1元錢的公交車費,每天收攤后從市西路步行近一個小時回家。一家人挽救一個小生命,撐起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完完全全憑著一份愛心激發出的勇氣和力量!
進入2006年,小貴已跟一個正常的孩子沒什么兩樣了,活潑可愛,每天“爸爸、媽媽、姐姐”喊個不休。熊家人眼里時常閃爍著淚花兒,他們感慨道:“誰說小貴的命苦?他其實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
2006年10月14日,熊家又將小貴帶到醫院復查。這次,醫生驚喜地告訴他們,患兒已完全康復,不需要再吃藥打針,更不用做手術了!并感慨道:“此種病例十有八九通過手術才能治好,你們創造了一個特例,祝賀你們!”醫生的話讓熊家三口高興極了。3年的苦難,總算走了過來!彭家惠算了算,三年來,花在小貴身上的錢至少有10多萬元!i年來,一家三口歷盡苦難,總算把一條生命留在了人間!
三年來的生死相依,熊潤祥夫婦也早已把小貴當成了自己的骨肉。可是,當孩子在眼前歡蹦亂跳的時候,彭家惠又總會想起拋棄骨肉的那對杭州夫婦。她仍“固執”地認為,當年那對夫婦拋棄骨肉,可能是有難言之隱。要是他們得知自己的兒子不僅活著,并且還很健康,該有多幸福!小貴固然是自己一家人歷盡苦難挽救過來的,但他有權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世;把小貴據為己有,對小貴來說是不公平的,她自己也心有不安……
當彭家惠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后,丈夫沉默好久才表明態度:“也是的,咱們畢竟太窮了,不能讓小貴像敏兒一樣,上不起學。小貴的父母都年輕,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熊敏卻擁住小貴一個勁地哭:“小貴有良心,肯定忘不了咱們……”
要“還”孩子了,可三年已經過去,去哪里尋找小貴的親生父母呢?一家人經過商議后認為,還要在客車站的黃金路地下商城尋找線索。第二天上午,他們就將連夜打印出來的尋人啟事貼在了地下商城。
啟事一貼出,熊敏借給媽媽的電話立即被打爆,有要收養孩子的,有提供孩子父母線索的,更多的人則是為這個樸素家庭的愛心和寬容而感動,為那對棄子夫婦的殘忍而憤慨!
不幾天,又有人打電話說對這對夫妻有印象,他們可能是在杭州市南山煙霞嶺一帶。于是,2006年11月29日,彭家惠帶著小貴又坐上了開往杭州的列車。然而,在杭州市南山煙霞嶺問遍了大街小巷,仍沒有打聽到小貴父母的行蹤。
尋親之旅雖再度無果,但彭家惠和小貴的故事感動了黔西大地。近日,記者來到彭家惠的家中采訪。彭家惠告訴記者,她希望和《戀愛婚姻家庭》的讀者共同尋找那對夫妻。讓我們攜手幫助彭家惠了卻心愿,讓孩子早日回到親生父母的懷抱!
(責編/俞媛媛)
E-mail:amfyyy@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