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日,英國女子簡#8226;湯姆林森結束了橫跨美國的壯舉,完成了“癌癥晚期患者有史以來曾嘗試過的最偉大的耐力之舉”。英國女王授予她帝國勛章,布萊爾首相給她寫親筆信……
曾經她得了絕癥,前途一片黑暗,但無所不在的親情,讓她意識到,一個人陷入絕境的時候,不代表失去一切,至少她還擁有親人。親情的力量,使她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毅力和潛能,開始創造生命奇跡……
丈夫說:振作起來,我和孩子們會一直支持你!
1964年,簡#8226;湯姆林森出生在英國羅斯韋爾的一個普通家庭。她從小就熱愛體育運動,曾在學校里拿過短跑冠軍和50米游泳冠軍。
1984年,簡大學畢業,進入羅斯韋爾一家醫院做起了放射科醫生。同年,簡在醫院里遇到了陪親人來看病的邁克。他們相愛了,并最終步入婚姻的殿堂。
邁克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夫妻倆的生活過得溫馨又富裕。次年,簡生下了第一個女兒蘇珊娜。在接下來的十來年里,二女兒麗貝卡、小兒子史蒂文又相繼降臨到了世上。家里開始熱鬧起來,一家五口過得其樂融融。
可是,沉浸在溫馨生活中的簡并不知道,病魔已在她的體內步步緊逼,侵蝕著她的肌體。2000年,她先是感到胸部悶痛,后來連肩、臂部也開始疼痛。到醫院一檢查,簡才知道自己已到了乳腺癌晚期,可能只能活六個月。
一夜之間,原本溫馨快樂的家庭,被悲痛和絕望的情緒淹沒。簡就像變了個人,總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讓一切都在絕望中度過。
但邁克始終沒有放棄。一天,他興高采烈地帶給妻子一本書,并對她說:“親愛的,這是阿姆斯特朗的傳記。你肯定知道環法自行車冠軍得主阿姆斯特朗,他本來也是一個癌癥患者,但他積極配合治療、鍛煉身體,結果他抗癌成功,并取得了偉大的成績。他行,你為什么不行?”
是的,她早就知道阿姆斯特朗抗癌成功的故事。以前在醫院的時候,她曾經把他的事跡講給病人聽,鼓勵病人積極面對病情,配合治療。看著丈夫充滿希望的眼神,看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臉,簡被觸動了。是的,我陷入了絕境,可我還有親人,為了丈夫和可愛的孩子們,我應該爭取生存的機會。她終于同意開始治療了。
此后的日子里,簡的心態變得越來越積極。孩子們是那么可愛,丈夫是如此體貼,自己病了,為什么要把痛苦帶給他們呢?于是,笑容開始出現在她的臉上。
自此,簡開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除了治療,她還開始了艱苦的體育鍛煉,她相信運動可以使她的生命得到延續。每天醒來,她都做超強度的訓練,騎自行車、長跑、游泳,一切她認為對身體有益的鍛煉方法她都在嘗試。但對癌癥病人來說,并不能適應繁重的體育鍛煉。結果,在一次鍛煉中,她昏倒了。
等簡醒來時,醫生告誡她不要學阿姆斯特朗。因為他們的情況不一樣,阿姆斯特朗是從癌癥早期就開始鍛煉,而她身上的癌細胞已經多處擴散了。醫生最后說:“不如好好地跟家人享受最后的生命時光吧!”
女兒說:媽媽,我做你的精神支柱
簡知道醫生說的這些話是有科學依據的。她再次消沉,悲哀地對丈夫說:“根據醫生的建議,我只能安靜地等待死亡那一刻的到來……”
面對妻子的悲觀,邁克依然堅定地樂觀,他說:“醫生是從純醫學的角度來說的。但你是妻子,是母親,是對他人有著影響的活生生的人,至少在目前來說,你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只要活著,奇跡就有可能出現!”
大女兒蘇珊娜也認真地對媽媽說:“得癌癥并不意味著死亡,而是延續生命。媽媽,我做你的精神支柱,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在親人的激勵下,簡沒有放棄,堅持著體育鍛煉。再次去醫院治療,當醫生得知她仍在堅持高強度的體育鍛煉時,醫生也被她一家人的精神感染了,說:“也許,你的積極狀態會讓你創造奇跡。有那么多人關心你,還怕什么呢,去試試吧……”
簡繼續著艱辛的訓練。她先是練習游泳,此后又訓練跑步。馬拉松長跑需要消耗更大的體力,這對于癌癥晚期的簡,是更大的挑戰。她風雨不改、日復一日地訓練著:雨天的時候,摔跤是家常便飯;天晴的時候,炎炎烈日把她曬脫了皮。
為了防止簡在鍛煉時再次暈倒,邁克和孩子們總會有人陪她一起鍛煉。親人們的陪伴,讓簡“不好意思偷懶”。在陪練的過程中,邁克、蘇珊娜、麗貝卡,對簡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堅強,一定要堅持下去!”4歲的史蒂文,嘴里也開始念念有詞:“堅強,堅強……”
奇跡出現了,六個月過去了,簡安然度過了“生命的最后期限”。而她的身體,也逐漸變得強壯,游泳能連續游數公里,跑馬拉松的過程中也不再需要停下來休息……
家庭恢復了往日的溫馨與幸福。度過六個月“生命大限”的簡,感激地對丈夫和孩子們說:“有你們在我身邊真好,你們是我最好的精神良藥!”
想著自己這段時間以來心理狀態、情緒的變化,想著親人和家庭氣氛的變化,簡意識到,自己變得積極,是因為丈夫和孩子們的鼓勵。而自己的積極,又給家庭帶來了快樂。她進一步想到,所有的病人都需要鼓勵,否則就會陷入絕望。親情激勵了自己,而自己應該用什么方法去激勵別的病人呢?簡的答案是,參加體育比賽,讓所有病人都知道,病人的生活也可以精彩。
進入2002年,在親人的鼓勵下,簡開始參加各種體育比賽。在一次比賽中,她用了不到17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全部鐵人項目,內容包括4公里游泳、180公里騎車和全程馬拉松。她是英國第一個在接受化療期間能完成此項目的人,英國沸騰了。這年12月,簡被英國廣播公司(BBC)評為“年度體育人物”。
2003年,簡有意進行自行車遠征活動。簡的弟弟自告奮勇,要與她同行。簡和弟弟騎著雙人自行車,在英國三四月份寒冷、陰沉的天氣中,從蘇格蘭最北端的約翰奧格羅茨出發,向英格蘭最南端的蘭茲角進發。一路上,坎坷、險阻時常困擾著他們。有一次,簡為了躲避迎面而來的汽車,重重地摔倒在路邊,痛得差點暈過去。但在弟弟的陪伴和激勵下,她還是挺了過來,完成了1700公里的行程。那一次嘗試成功后,簡又參加了3次倫敦馬拉松、1次紐約馬拉松和3次倫敦全能運動會的比賽。這一年,她被評為英國“最鼓舞人心的女性”。
2004年,簡開始挑戰新的生命極限。她和弟弟再次努力,用了35天時間,騎著雙人自行車從意大利的羅馬到達了英國的利茲,全程3200多公里。英國女王也被感動了,授予簡帝國勛章。
幾年里,簡也病發過,但每一次,她都在親情的激勵下,挺了過來。無所不在的親情,使她為自己爭取了生存的機會,并鼓勵和幫助了越來越多的癌癥病人。她為癌癥病人募集的治療資金,達到了125萬英鎊,讓人間真情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
她說:這是親情創造的奇跡
簡沒有停止腳步,她決定挑戰新的生命極限,用64天的時間騎自行車橫穿美國。
這一挑戰極限的壯舉傳出后,人們都在密切關注,對此事議論紛紛。要在兩個月內騎過六七千公里的路程,這對大多數健康人來說也是件困難的事,更不用說身患絕癥的人了。活動進行前兩周,為抑制癌細胞擴散,簡接受了一次化療和藥物治療。醫生告訴她,最好不要進行這次活動,因為如此高強度的體力消耗,如此長時間地遠離治療環境,她的生命會隨時遇到危險。簡說:“既然是挑戰極限,就不懼怕危險!丈夫和孩子,已經讓我多活了好幾年。這次有他們在我身邊,我相信奇跡仍會出現!”
2006年6月29日,簡乘飛機跨越大洋到達美國,開始了全程6760公里、穿越美國的壯舉。丈夫邁克、兒子史蒂文、加拿大的瑞安#8226;鮑德和英國的馬丁#8226;霍林沃思,全程陪同。簡18歲的女兒麗貝卡,陪同她騎完前一段路程,21歲的大女兒蘇珊娜則會和她完成最后一段行程。
簡從美國西海岸城市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出發,計劃此后每天騎120公里的路程。很快,第一個大難題就出現在了她面前。在內華達熾熱的沙漠里,地表溫度超過了40攝氏度。頂著烈日高速騎車,汗水很快就濕透了簡的衣服,每前進一公里都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后來,邁克回憶當時的情形說:“我們知道內華達州和猶他州會很熱,但是我們沒想到會遇上熱浪。陽光都快把我的車胎曬爆了,沒想到簡仍能在陽光下高速前進……”而簡卻說:“其實我能堅持在高溫下前行,是因為丈夫和孩子都在看著我,我不能倒下。”
越過了沙漠,新的困難又接踵而來。海拔超過3350米的落基山脈高地,給了簡新的考驗。要翻過高山,她要使出比平時更大的力氣。看著簡辛苦的樣子,邁克很心疼,但他不能叫妻子停止。為了更大地鼓勵妻子,邁克把車交給同伴開,自己跳下了車,跑步與簡一起上坡。丈夫的鼓勵,讓簡的毅力比以往更持久。
克服了重重困難,簡只剩下五天的路程就要到達終點了。可就在大家為簡暗自高興的時候,簡的身體變得極為虛弱,而且她的精神已極度疲憊,連睜開眼睛都覺得艱難。“邁克,孩子們,我想我沒有能力再走下去了。都怪我身體不爭氣,這次恐怕要讓你們失望了!”
邁克緊緊地握住妻子的手:“不會的,以前那么多的磨練你都過來了,這次也一定可以成功的。當你想放棄的時候,你就再向前走一步,咬緊牙關,那樣就能夠挺過來了。要有必勝的信心,無論多難,我和孩子們都會與你同行!”
只有9歲的兒子,此時也像個大人一樣,鼓勵媽媽說:“媽媽,你一直是我的偶像,你是最棒的。只要媽媽肯努力,肯堅持,我相信沒有什么事能難倒媽媽!”
丈夫的鼓勵,兒子的崇拜,讓簡作為妻子和母親的責任感空前強大。在服用了一些藥物后,簡繼續前行了。
2006年9月1日,皇天不負有心人,簡終于到達了終點。有媒體評價,這是“癌癥晚期患者有史以來曾嘗試過的最偉大的耐力之舉”。
(責編/俞媛媛)
E-mail:amfyyy@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