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果凍“殺人”事件時有發生。為杜絕悲劇再次出現,2005年底,我國出臺新的果凍生產國家強制標準,規定杯形凝膠果凍直徑不得小于3.5厘米,長杯形凝膠果凍和條形凝膠果凍長度不得小于6厘米,異形凝膠果凍的凈含量不得小于30克。
然而,2006年4月,果凍“殺人”事件再現武漢!2歲多的幼兒袁佳豪在進食果凍時被奪走了生命。令人不解的是,小佳豪所吃的果凍直徑達到3.7厘米,完全符合國家新標準。“新國標”并不能保證果凍的安全性!悲痛欲絕的父親袁波娃將果凍生產廠家推上了被告席,要求他們賠償人身傷害金32.5萬元,并立即停止生產同一型號的凝膠果凍!
飛來橫禍,2歲幼子被果凍奪去生命
今年27歲的袁波娃是湖北省荊門市羅店鎮人。1997年中專畢業后,他一直在武漢打工。2003年5月29日,袁波娃的妻子郭燕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子,夫妻倆給兒子取名袁佳豪,希望兒子能成為他們的驕傲和自豪。
在袁波娃和妻子的精心呵護下,小佳豪長得聰明又健康。江漢區黃陂街一條小巷的出租屋里經常傳來他們一家人歡快的笑聲。
2006年4月16日這一天,所有的幸福都被徹底打碎了!
這一天是星期天。上午,郭燕帶兒子到附近的龍王廟公園玩耍。經過永興超市時,郭燕準備給兒子買些零食。兒子看到五顏六色、鮮艷誘人的果凍,興奮地嚷著:“媽媽,我要吃果凍。”郭燕順著兒子的意愿,給他買了一斤左右的“喜之郎”果凍。
走出超市,郭燕給兒子剝了一個果凍,佳豪吃了。“媽媽,真好吃,你也吃一個吧!”“豪豪真乖!”郭燕笑著,準備給兒子再剝一個,佳豪要自己剝,郭燕就拿了一個果凍給他。
兒子一邊走一邊剝果凍,落在了郭燕身后。一分多鐘后,當走在前面的郭燕轉身時,看到了讓她揪心的一幕:兒子臉色發白,嘴唇變成了紫色,一臉痛苦,眼里滿是淚水。兒子被果凍卡住了!
郭燕嚇壞了,急忙蹲下去,扶著小佳豪的身子猛拍他的背部,試圖把果凍拍出來。可一點也不管用!
“快來人啊,救命啊!”郭燕嚇得手腳癱軟,下意識地大聲呼救。很快,路人就圍了上來。路邊一家副食店老板,迅速抱起佳豪沖到馬路邊。
這時,已有人為他們攔下一輛出租車。幾分鐘后,袁佳豪被就近送進武漢市商職醫院急診室。“我兒子被果凍卡住了,你們快救救他啊!”郭燕沖醫生哭嚷著。兩個醫生聞訊立即將佳豪倒提著,一邊拍孩子的后頸部,一邊用抖動的方式想把卡在氣管里的果凍給抖出來。
郭燕原想,到了醫院,醫生肯定有辦法把卡在兒子氣管里的果凍取出來。但讓她絕望的是,一分多鐘后,果凍并沒有被拍出,小佳豪的狀況越來越差。醫務人員不得不改變搶救措施。
六七分鐘過去了,果凍仍然沒有取出來。小佳豪的生命體征已經十分微弱。“轉院吧,我們沒有任何辦法了……”醫生無奈而急切地說。
“不可能,一個果凍怎么會要了我兒子的命!”郭燕凄厲地尖叫著,抱起孩子,瘋了般地沖出商職醫院,攔下一輛出租車,往武漢市兒童醫院趕。
出租車司機在聞訊趕來的袁波娃的催促下,連闖兩個紅燈,中午12時57分,袁佳豪被送進兒童醫院急診室,此時,他被果凍卡住已經超過半個小時了!
急診室的醫生趕緊對袁佳豪實施緊急搶救。醫生用喉鏡挑開孩子的喉咽,看見聲門已經呈尸位了!“孩子已經不行了!”當醫生沉痛地吐出這句話時,袁波娃和妻子“撲通”一下雙雙跪在醫生面前,哀求道:“醫生,求求你,救救我們的兒子吧!他只是吃了一顆果凍啊,怎么會死?”
醫生又對小佳豪做了人工呼吸、腹部沖擊等搶救措施,但這只是對這對年輕父母的一種安慰罷了。
當醫生們紛紛搖著頭退出急救室時,夫婦倆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快要滿3歲的兒子,就這樣走了!永遠地離開了他們!
袁佳豪的死亡病歷上寫著:因誤吸果凍,多發性氣管異物導致呼吸心臟驟停,循環系統衰竭而死亡……
“新國標”并不安全,父親誓為兒子討公道
兒子意外身亡后,袁波娃茶飯不思,妻子也是神思恍惚。兒子的離去讓他們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兒子離開后,袁波娃無心工作,只得辭掉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一天晚上,袁波娃在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睡。他的腦子里總是浮現出小佳豪的影子,眼淚止不住地掉下來。他躡手躡腳地下了床,輕輕拉開抽屜去翻照片。暗黃的燈光下,小佳豪在影集里開懷地笑著。這幾乎讓袁波娃產生了錯覺,他輕輕撫著兒子的臉,柔聲問:“兒子,你等等爸爸,爸爸馬上就下來照顧你、保護你。”說完,他便去床頭柜里取安眠藥。
自從佳豪離開人世后,郭燕見袁波娃每晚都失眠,異常心痛,便買了些安眠藥放在家里。袁波娃一邊流著眼淚,一邊倒了一大把安眠藥放在手心里。正當他仰起頭,準備把藥片往嘴里倒的時候,郭燕醒來了。她迅速坐起來,一把奪下丈夫手中的藥片,抱著袁波娃大聲哭喊著:“兒子沒了,要是你也走了,我該怎么辦啊?”
“豪豪不在了,我不知道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兒子死得這么冤,你怎么不去給他討個公道,不能讓兒子就這么白白地去了!”
郭燕的話驚醒了袁波娃。是啊,兒子是被果凍“殺”死的,難道果凍的生產廠商不應該為此負責嗎?袁波娃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
袁波娃找出那種肇事的果凍,查114,終于找到了果凍的生產廠家——廣東陽江喜之郎果凍制造有限公司。
幾天后,“喜之郎”武漢代理商給袁波娃送來了1.5萬元的慰問金。當時袁波娃不在,他哥哥接收了這筆錢。袁波娃回家知道后,埋怨哥哥不該收這筆錢,他給代理商打電話,對方說:“這個事情已經處理完了。你別來找我們了。國家在2005年底出臺了新的果凍生產國家強制標準,我們銷售的果凍符合這個標準。這次意外事故,我們沒有責任!”
放下電話,袁波娃心里一陣迷惑:這家公司是一家知名企業,又是按國家新標準在生產果凍,但兒子怎么就被這種果凍給“殺”死了呢?
袁波娃上網查了查這個“新標準”:2005年底,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員會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聯合出臺了新的果凍生產國家強制標準,規定杯形凝膠果凍直徑不得小于3.5厘米。強制標準在2006年5月1日正式實施,2006年10月1日起,不符合新標準的果凍將不得上市銷售。
生產商執行了國家的新標準,就意味著果凍具有絕對的安全性嗎?袁波娃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他決定去找醫學專家求證。
那天,袁波娃提著兒子吃的那種果凍,找到武漢一家大醫院的一位耳鼻喉科專家。“并不是只有直徑3.5厘米以下的小果凍才可能導致兒童窒息。對于5歲以下的孩子來說,直徑在3.5厘米以上的果凍同樣很危險!”
袁波娃又去找了另外幾位醫學專家求證,他們的看法幾乎是一致的:新標準下的果凍并不能保證兒童的安全!
有了專家的意見,袁波娃心里有底了。他又去找“喜之郎”公司,但對方總是重申一句話:“我們已經給了你一萬五了,你要搞清楚,我們出廠的是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的果凍!”
“這不是賠多少錢的問題。這種果凍你們還在生產,商家還在賣,我兒子的悲劇就還可能發生!”
無奈之下,袁波娃產生了和“喜之郎”打官司的念頭。這時,有律師被他的不幸遭遇所打動,主動打來電話,表示愿意免費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最終,袁波娃選擇了上海昊理文律師事務所張訥律師。
隨后,在張訥的代理下,袁波娃向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提交了起訴書,要求“喜之郎”賠償人身傷害金32.5萬元,并立即停止生產同一型號的凝膠果凍。
為了讓悲劇不再重演,果凍受害者家長建立維權聯盟
一次,袁波娃和妻子去超市,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少婦牽著一個一歲多的男孩在挑選果凍。他走過去,真誠地對那名少婦說:“你兒子這么小,別給他買這種不安全的食品。”少婦瞥了他一眼,沒搭理他。袁波娃堅持勸說她:“小孩子吃果凍真的很危險,搞不好會出人命的!”
“你這個人是不是有病啊!”那個少婦厭惡地罵了他一句。一下子,周圍的人都轉過頭,疑惑地盯著他。
袁波娃頓時窘得滿臉通紅,他有些激動地說:“我兒子就是被果凍噎死的!如果那天有人提醒我妻子果凍對孩子有危險,我兒子就不會死了!我不想別人再發生這樣的慘劇!”說著,他有些哽咽了。他掏出手機,手機里存有30多張兒子的照片。這部手機修過幾次,已沒有了通話功能,但他還是當寶貝一樣揣在身上,就像把兒子帶在了身邊。
“你們看,我的兒子多乖啊……”他把手機上的照片展示給大家看。他的一番肺腑之言引來了唏噓一片。
回家的路上,妻子問袁波娃:“那么多孩子都喜歡吃果凍,大多數家長沒有意識到果凍對小孩的健康和安全存在隱患,就靠你這種當面勸告的方式,你能讓我們兒子的慘劇不再重演?”
妻子的話,讓袁波娃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一句話:“如果樹上的果子有毒,要么就將樹砍掉,要么就告訴大家遠離這棵樹!”他覺得,這兩步,他必須一起走。
接下來的幾個月,袁波娃不停地奔波在與果凍安全生產有關的部門之間——質檢局、工商局、消費者協會等等。他現身說法,希望果凍“殺人”的事實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出臺相關措施。
幾個月的奔走,收效甚微,卻用完了家里微薄的積蓄。有一次,他打算再去有關部門跑跑。早晨出門時,一摸口袋,只有二十來塊錢了。他買了3個油餅,放進隨身的挎包里,就算是午餐了。
那天中午,他從一家單位出來,隨手把人家用紙杯給他倒的水也拿了出來,在門口找了一個地方坐下,掏出油餅,就著那杯水,吃起了午飯。
這一幕恰好被一個工作人員看到了,他對袁波娃的遭遇略有所知。他長嘆一聲:“小袁啊,你這是何苦?”
袁波娃淡然一笑:“我現在要做的,是為中國所有的年輕父母爭取一種被他們忽略了的權利!你知道嗎,網上有資料說,2004年底,韓國就對直徑小于4.5厘米的果凍暫停銷售了。歐美一些國家已經停止生產這種凝膠性的‘殺人’果凍了,取而代之的是入口即化的新型果凍。為什么我們國家的果凍不能借鑒國外的經驗呢?”
袁波娃的話讓這位工作人員既感動,又震動。他給袁波娃出了一個主意,聯合更多果凍受害者兒童的父母,用更有效的方式,叫板果凍生產“國家新標準”。“畢竟,你一個人干這事,太勢單力薄了!”
袁波娃深受啟發。他找到了山東的郭春波。2005年2月11日,郭春波5歲的兒子因吃果凍窒息身亡。郭春波得知袁波娃想成立一個全國兒童果凍窒息傷亡維權聯盟,表示大力支持,并提供了一些果凍受害者家長的電話號碼。
袁波娃又費盡周折地找到其他一些果凍受害者家長的電話,這些人都非常支持袁波娃的想法,那些浸透了血淚的故事,也給了袁波娃無窮的動力。
袁波娃又聯系了一些律師,許多律師都表示愿意為聯盟提供法律援助。
2006年10月,袁波娃將自己成立全國兒童果凍窒息傷亡維權聯盟的申請書遞交給了湖北省消費者協會。袁波娃說,只等消協批準,聯盟就開始正式的活動。聯盟將進行“陽光維權萬里行”, 走遍中國所有的農村和城市,去宣傳果凍的危害,宣傳吃果凍發生意外的急救知識。
2007年2月下旬,袁波娃收到了湖北省消費者協會的通知,他關于成立全國兒童果凍窒息傷亡維權聯盟的申請得到了批準。拿到審批書的袁波娃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意味著他的維權聯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同時也給那些因為果凍失去孩子的父母一個交代。袁波娃默默地在心里說:“兒子啊,你可以安息了,但是父親還會繼續為你討回公道,為那些和你一樣遭遇的孩子討回公道!”
袁波娃深知,維權的路還很長很長,更重要的是,他要保護因為食用果凍而隨時面臨著危險的孩子!他走到哪里,只要遇到孩子在食用果凍,他就上去宣傳。不管有多少挫折和困難,他都將繼續走下去,哪怕傾家蕩產,哪怕一無所有。如果因為他的維權聯盟能夠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促進我國果凍生產改良,那就是給他最大的安慰了。
在采訪中,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認為:“只有不合格的產品,沒有不合格的消費者,消費者都死了,還要說3.5厘米的果凍你沒有弄碎一口一口地喂給小孩,這樣的話有道理嗎?相關的部門要反思,這是否符合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
武漢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專家張里安教授說,廣東喜之郎公司執行了國家標準,生產上并無過錯,但造成了民事損害,應該給消費者一定賠償。湖北省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王體年說,袁波娃的第二項訴訟請求并非僅針對個案提出,具有明顯的公益性質,目的在于防止果凍“殺人”事件的再次發生。“如果樹上的果子有毒,要么就將樹砍掉,要么就告訴大家遠離這棵樹。”無論這個案件結果如何,都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責編/張俊林)
E-mail:junlin@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