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倆本來只有同一個爸。可是為了逃避責任,狠心的父親只承認弟弟是自己的孩子,卻對哥哥拒不相認,并且百般回避親子鑒定。眼看案件陷入僵局,律師靈機一動,想出一招:給這小哥倆做“同父鑒定”,以證明他們是“同父兄弟”,從而確定哥哥的身份。這招可行嗎?
為要撫養權,慈愛母親隱瞞了一個孩子
1993年3月,經人介紹,24歲的尚小鳳與祝家順相識并結婚。次年6月,他們的大兒子祝小森降生了。兒子出生后,祝家順沒給孩子報戶口,勸尚小鳳抓緊時間再生一個一起報雙胞胎。經不住丈夫苦勸,11個月后,尚小鳳生下次子祝小林。然而報戶口并不順利,兩個孩子只有弟弟祝小林報上了。就這樣,祝家的戶口本上只有一個孩子。
起初,祝家順信誓旦旦地保證會讓尚小鳳母子過上好日子。為了掙錢,他除了開電器維修店,還四處收舊報紙往老家的造紙廠送,白天幾乎不著家,晚上10點以前很少能回來。他對尚小鳳說:“你就在家安心帶孩子吧!”
尚小鳳從此被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徹底捆住了手腳。因為兩個孩子相差僅11個月,和養雙胞胎沒啥區別,每天洗洗涮涮,做飯,喂孩子……尚小鳳幾乎沒一點空閑,有時連出門買點東西都困難,要么一手抱一個孩子出門,要么等孩子睡著了一路小跑快去快回。因為太勞累,加之一年內兩次生產,尚小鳳的體質迅速下降。更讓她苦悶的是,丈夫并沒兌現自己的承諾,反而瞞著尚小鳳和一個才十四五歲的打工妹好上了,給尚小鳳的生活費越來越少,后來竟一分錢也不往家拿了,理由是生意不好做,不掙錢,賬也不好要。尚小鳳想出去工作,祝家順不讓,尚小鳳說:“你又掙不來錢,孩子吃奶粉都困難,我連買衛生巾的錢都沒有,這樣的日子怎么過呀?”可祝家順還是堅持不讓她出去找工作。
1996年冬至,尚小鳳帶著兩個孩子回新鄭市老家看望公婆,她和公公商量,想把兩個孩子放在老家,她出去工作。公公也同意了,可祝家順卻不問青紅皂白把尚小鳳一頓暴打,說她出去找工作就是要讓他難堪。
此后不久,祝家順在外面“養小”的風聲傳到了尚小鳳的耳朵里,她這才恍然大悟,難怪他總不往家拿錢,原來錢都花在了別的女人身上。兩人的矛盾因此迅速升級。
1997年年初,祝家順以夫妻感情破裂為由,向新鄭市人民法院起訴離婚。新鄭市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不準離婚”。
然而尚小鳳母子的處境并未因此有所改善,反而更加惡化,祝家順完全不管他們母子死活了。1998年2月25日,忍無可忍的尚小鳳決定放棄這段婚姻,兩人的離婚訴狀再次擺上了新鄭市人民法院法官的案頭。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原、被告長期分居,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應準予離婚,遂做出判決:一、準予原、被告離婚;二、婚生子祝小林由原告尚小鳳撫養,被告祝家順每年給付撫養費700元至其能夠獨立生活時為止。
判決書中為何沒有提到尚小鳳的大兒子祝小森?原來,祝家順在庭審中曾主動提出,除祝小林外,他和尚小鳳還有一個兒子祝小森,尚小鳳卻當庭否認了。這個愛子心切的母親有她的想法:如果承認有兩個孩子,那么法院會把兩個孩子的撫養、監護權分別判給夫妻雙方,就得有一個孩子隨父親生活,這是尚小鳳不愿意看到的,因為她知道祝家順有外遇,離婚后他肯定會和那個女人一起生活,無論哪個兒子攤上一個后媽,她都不放心。正好家里的戶口本上沒有祝小森,這個慈愛而又糊涂的母親便決定將錯就錯,矢口否認了還有一個孩子的事實。尚小鳳沒想到,這正中祝家順的下懷。
逃避撫養義務,狠心生父拒認親子
離婚后,尚小鳳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艱難度日。為了掙錢,尚小鳳不得不把孩子交給母親照顧,只身到鄭州打工。衛校畢業的她相信自己能扛起這個家。然而事情卻出乎她的意料。跑了不少個體診所、藥廠,尚小鳳都找不到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原因是她形象不佳,精神狀態差。原來,幾年的不幸婚姻加上與前夫的這場離婚官司,把尚小鳳折磨得已經脫了形,身高近一米七的她體重卻不足40公斤,面色異常憔悴,雖然不到30歲,看上去卻比40歲的人還蒼老,而且精神恍惚。這樣的人誰敢用呢?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祝小森沒戶口,上學要交高價,還不能像其他貧困孩子那樣得到民政部門的救助。為了最起碼的生活,尚小鳳不得不降低求職要求,給別人散發廣告宣傳單、做鐘點工、到家政公司當清潔工,只要給工錢,再苦再累的活兒她都干。
轉眼六七年過去了,尚小鳳靠透支健康拉扯著兩個兒子,她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兩個十來歲的半大孩子,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開銷都在一天天增加,生存的壓力迫使尚小鳳想到了前夫。物價漲了,孩子大了,前夫給的700元撫養費明顯偏低。此外,她認為,大兒子祝小森畢竟也是前夫的骨肉,他不會不管。
2005年6月1日,作為兩個孩子的法定代理人,尚小鳳向新鄭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祝家順負擔祝小森的撫養費,并增加祝小林的撫養費。
然而令尚小鳳始料未及的是,祝家順非但拒絕支付祝小森的撫養費,反而在法庭上振振有詞地說:“誰知道她從哪兒弄來的這個孩子,我跟她離婚時判決書上沒這個孩子,我家戶口本上也沒這個孩子。”祝小森的身世驟然成“謎”,尚小鳳則是有口難辯。祝家順甚至洋洋得意地說:“除非做親子鑒定證明這個孩子是我親生的,否則我一分錢也不拿。”然而當時的尚小鳳一貧如洗,哪有錢為兒子做親子鑒定?無可奈何之下,她放棄了這個能夠證明兒子身份的途徑。
在這種情況下,法院認為,原告沒有足夠證據證明祝小森的身份及他與祝家順的親緣關系,對原告要求被告祝家順支付撫養費的請求不予支持。
尚小鳳敗訴了!
“同父鑒定”助力,苦命母子討回權益
自從一審敗訴后,原本友善的鄉鄰看尚小鳳母子的目光中不約而同地多了一絲復雜的成分,甚至有人半開玩笑地逗祝小森:“你爹不認你了,你是誰生的呀?”這種目光,這種玩笑,令尚小鳳尷尬、痛苦,她不希望兒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2005年秋,尚小鳳把兩個孩子接到了鄭州。
多少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尚小鳳無法入眠,暗自垂淚:自己的清白遭人質疑也就算了,可兒子不能這樣活得不明不白呀!現在孩子還小,不太懂事,將來長大了,知道自己是個不被父親承認的孩子,對他會是多大的傷害!不行,無論如何得“證明”兒子的身份,讓兒子挺直腰桿做人!她決定上訴。
可打官司需要錢,此時的尚小鳳連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都艱難,哪有錢呀?萬般無奈,她帶著兒子祝小森來到了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待他們的是該中心專職律師馬艷艷。
聽完尚小鳳充滿屈辱與絕望的傾訴,看著祝小森天真的目光里令人痛心的驚恐,馬律師不禁心頭一震,當場對尚小鳳承諾:“你放心,我來幫你把這個官司打到底。”
對案情深入研究后,馬律師發現,形勢對尚小鳳母子非常不利,已有的判決、歷次訴訟中提交的證據,都已“證明”祝小森與祝家順“沒有關系”。要想澄清事實,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做親子鑒定是最佳途徑。可是,馬艷艷在研究案情時發現,一審時審判人員并沒有向尚小鳳明確告知不做親子鑒定可能會導致敗訴的后果,結果造成經濟拮據的尚小鳳放棄了親子鑒定。基于這種情況,二審開庭前,馬律師首先向法院遞交了親子鑒定申請書。可這時,祝家順卻玩起了失蹤。法院傳票及親子鑒定申請一時竟然無法送達。
此路不通,馬律師迅速調整思路:要想讓祝家順給付祝小森撫養費,前提條件是確定他們的親子關系,既然無法做親子鑒定,那么能不能通過其他辦法確定祝小森是祝家順的親生兒子呢?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祝小森的弟弟祝小林,既然兩人是親兄弟,而且一審判決時祝家順已經承認祝小林是他與尚小鳳的婚生子,如果能夠證明祝小森與祝小林是同父兄弟,不就能確定祝小森與祝家順的親子關系了嗎?而且祝小林就在母親身邊,做鑒定十分方便。為了確認這個方案在法理及生理上的可行性,馬艷艷多次向河南省人民醫院遺傳研究所的有關權威專家咨詢,得到的答復是,現有技術能夠做“同父鑒定”。專家還告訴她,從生理學上講,因為祝小森與祝小林在同一年出生,間隔時間短,且都是男孩,鑒定結果更加可靠,通過這個鑒定確定祝小森與祝家順親子關系的可靠程度不亞于做親子鑒定;從法理上講,因為祝家順已經承認祝小林是他的親生兒子,如果通過鑒定確定祝小森和祝小林是同父兄弟,那么就能確認祝小森也是祝家順的親生兒子。
專家的這一答復讓馬艷艷備感鼓舞,她遂向法庭遞交了“同父鑒定”申請書。這一新型取證渠道受到了法庭的重視,法官們決定休庭合議,他們也意識到,在無法做親子鑒定的情況下,“同父鑒定”存在著依靠科學手段澄清事實的可能性,但考慮到在二審直接進行這種新型鑒定有可能對程序上的“完滿、適當”造成誤解,便沒有直接采納馬律師進行“同父鑒定”的意見,而是決定將案件發回重審。
2006年2月25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祝小森、祝家順撫養費糾紛一案下發民事裁定:撤銷一審判決,發回新鄭市人民法院重審。
此前,祝家順一直堅信,只要他不出庭,不配合做親子鑒定,法律就拿他沒辦法。如今他聽說“同父鑒定”也能確定他與祝小森的親子關系,逃避法律的信心一下子便喪失殆盡。這個一直口口聲聲說祝小森不是自己兒子的父親,竟偷偷到鄉派出所為祝小森補辦了戶口。馬艷艷律師在調查時才意外發現這一點。
峰回路轉。2006年6月17日,重審開庭,雖然被告祝家順沒有到庭,也并未進行事實上的親子鑒定及“同父鑒定”,但新鄭市人民法院認為,原告祝小森提供了村委會證明,并申請法院調取了鄉派出所的戶籍檔案,以上證據能夠證明,原告系其母與被告祝家順的婚生子。因被告缺席,亦未向法庭提交反駁原告主張的證據,應視為被告放棄舉證、質證、反駁、辯論等權利和對原告訴請的認可。
2006年8月底,尚小鳳收到法院判決:一、確認原告祝小森與被告祝家順之間的親子關系。二、被告祝家順應于本判決生效后每年12月30日前給付原告祝小森撫養費1500元,至祝小森年滿18周歲為止。法庭同時將祝家順每年給付祝小林的撫養費也增加到了1500元。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被告祝家順沒有提起上訴,該判決最終成為生效判決。
如今的尚小鳳已經完全走出了過去生活的陰影,變得樂觀、堅強,接受采訪時她說:“我相信我們母子的權益一定會得到維護,因為我堅信,他(祝家順)再硬,也硬不過法律!”(因涉及未成年人,文中除馬艷艷外,其他人物皆為化名)
(責編/陶仁友 王蕾)
E-mail:taorenyou@163.com
E-mail:amfwangle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