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22米、寬2米、高2.2米,這是二十年前被鐵路工人遺棄在南昌市郊的鐵制集裝箱。集裝箱是裝運貨物的大型容器,可是,身患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的何反根和他的孫女卻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一住就是10年,演繹了一段絕無僅有的“鐵屋柔情”……
找個鐵屋跟孫女居住
1994年8月26日中午時分,暑熱逼人,在南昌市郊的新建縣城煤球場做煤球的何反根急匆匆地趕回家吃午飯。才走到蔡家橋頭,就發(fā)現(xiàn)小學(xué)生們正在圍看一個被遺棄的女嬰。女嬰被裝在一個蘋果箱里,全身赤裸著。何反根沒有多想,一把連著蘋果箱將嬰兒抱回了家。
這年50歲的何反根,早在年輕時就患上了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雙腿走路有點拐,不能做重體力活,家里經(jīng)濟非常困難,一直過著單身漢的生活。兩年前,在工友們的幫助下,才在蔡家橋頭搭了一間約10平方米的茅屋。
撫育一年后,何反根為孩子取名何錦霞,將她送到了星星托兒所。從此,每個月100元的入托費就成了他沉重的負擔。他每天除了做煤球外,還在蔡家河畔開荒,種了兩畝地的蔬菜。
1996年11月的一天,城管大隊來了五六個人,說何反根的茅屋屬違章建筑要拆掉。一想到孫女將要跟著自己漂泊受凍,何反根的心就像刀割一般疼。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開始到處找房子。下午1時許,何反根在鐵路旁發(fā)現(xiàn)有一個長條形的大鐵制集裝箱。集裝箱有22米長,2米寬,2.2米高,足足有上十噸重,是早年鐵路工人修鐵路時丟下的。突然,一個想法在他的腦海里迸發(fā)出來:“這么大的鐵家伙,真是個遮風擋雨的好地方!我們何不把家安在這里!”
花了整整一下午的時間,何反根才將大鐵箱打掃干凈。第二天,他請來幾名工友,將家搬進了這個大鐵箱。這一行為招來了許多看客,這個大鐵家伙能居住嗎?人們看著何反根,像看人間奇跡一般。
住進來的第三天,南昌下了一場雪。不料,太陽一出來,大鐵箱頂上的雪水就順著那些細細密密的裂縫滲了進來,嘀嘀嗒嗒地將家里淋了個透,何反根用臉盆接,用水桶裝,也接不住那滿天星星般的“屋漏”。
床上的被子濕了,凍得像鐵一樣冰冷,小錦霞一上床就凍得直哭。何反根只好在鐵屋里生了火,懷抱著孫女圍著火爐坐到了天亮。第二天,他請了兩個工友,找來木板搭起屋頂防雨,木板上釘上一層厚厚的塑料皮當瓦。另外,他還說服附近飯店的老板,給家里拉了一根電線,裝上了電燈。
從此,爺孫倆在這間“鐵屋”一住就是10年。在何反根的悉心照料下,何錦霞上完了托兒所,又入了幼兒園。
“父母”主動找上門來
到了2000年9月,6歲的何錦霞已經(jīng)長成一個聰明活潑、人見人愛的小姑娘了,何反根將她送進了長棱中心小學(xué)。小錦霞天資聰明,一直到5年級都保持全年級第一名的好成績,還數(shù)次獲得全市知識競賽第一名。一個住在集裝箱里的棄嬰成績竟然如此優(yōu)秀,學(xué)校師生和街坊鄰居都十分驚訝。
2006年元月10日,一對四十歲左右的夫妻找到了“鐵屋”來,男的叫劉小明,女的叫吳明秀,自稱是南昌市新建縣人,夫妻倆都在政府部門工作,家庭條件很好。一番寒暄后,他們說小錦霞是他們當年遺棄的孩子。當年計劃生育抓得緊,夫妻倆想生個男孩,就將小錦霞丟在了蔡家橋頭。也許是老天有意要懲罰他們,此后妻子懷一個就流一個,以至再沒有生孩子。現(xiàn)在他們打聽到孩子的下落后,決定領(lǐng)回這個孩子。夫妻倆答應(yīng)支付何反根3萬元的撫養(yǎng)費。
夫妻倆述說的情況大致與當年相似,但何反根只堅持一條原則:“如果你們真是何錦霞的親生父母,可以將錦霞領(lǐng)回去,我一分撫養(yǎng)費也不要。不過領(lǐng)回之前必須做親子鑒定。”雙方最后不歡而散。
但很快消息就傳開了,人們都說,小錦霞父母的條件那么好,為了孩子的前途著想,何反根不能太自私。何反根受不了這些指指點點,第二天就給劉小明打電話,叫他們來接孩子。
隨后,劉小明開著小車來了。他告訴何反根,他們同意與何錦霞做親子鑒定。何反根深感慚愧地說:“算了,你們既然敢做親子鑒定,那就證明是何錦霞的親生父母!”劉小明說3萬元的撫養(yǎng)費過兩天再親自送過來。何反根說:“我要是收錢了,那不是賣了孫女嗎?”說完,他已經(jīng)泣不成聲了。
小錦霞看見爺爺哭,又看看“鐵屋”門前的小車,知道爺爺要將她送人了,她哭著說:“爺爺,我不走,我情愿跟爺爺吃苦……”“乖孫女,聽話,到爸爸媽媽身邊享福啊!”何反根勸說著何錦霞,想將她抱上車。沒想到小錦霞一彎腰拔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喊:“爺爺不要我,爺爺是個大壞蛋……”何反根雙腿殘疾,豈能追上孩子。折騰了半天,才將孫女抱上了車。
小車開動時,何反根不由得老淚縱橫。望著孫女那只揮舞的小手,旁觀的鄉(xiāng)親們無不動容。送走了孩子,何反根在床上躺了兩天兩夜,滴水未喝粒米未進。
一個星期后的傍晚,何反根還是控制不住想念,照著劉小明夫妻留下的地址,找到了何錦霞的新家。看見爺爺來了,小錦霞高興地投入何反根的懷里說:“爺爺,我天天晚上都夢見你!”一句話說得何反根眼紅紅的。
這是一套三室二廳的住房,小錦霞將爺爺領(lǐng)進她自己房間,然后關(guān)起門來跟爺爺說悄悄話:“爺爺,他們給我取了個新名字,叫劉咪咪,我一點也不喜歡!咪咪,我又不是貓!”“他們對你好不好,打過你沒有?”何反根關(guān)心地問。何錦霞說打倒是沒有打過,但是那個女的管得很嚴。何反根便批評她說要叫媽,還告訴她管得嚴是對她好,將來才會有大出息。他摸摸孫女席夢思床上的鴨絨被、電熱毯,聽著高檔音響里放出來的輕音樂,何反根如同置身天堂一般。孫女在如此舒適的家庭里生活、學(xué)習,他徹底放心了。
腦瘤女孩再被拋棄
2006年4月20日,劉小明突然開著車來到“鐵屋”,慌慌張張地對何反根說:“不好啦,你孫女最近常鬧頭暈、頭痛,你快去醫(yī)院看看吧!”何反根顧不了許多,急忙趕到了新建縣人民醫(yī)院。
看到躺在病床上的何錦霞,何反根頓時老淚縱橫。醫(yī)生告訴他,經(jīng)頭顱MRI顯示,何錦霞后顱窩占位性病變,診斷為小腦細胞瘤。要想根治此病,必須施行腦室腫瘤切除手術(shù),手術(shù)醫(yī)藥費可能要三萬元。但手術(shù)也不是萬能的,術(shù)后孩子可能會留下癲癇、半身癱瘓等后遺癥。“救人要緊啊,當初你不是答應(yīng)給我3萬元的撫養(yǎng)費嗎,快拿出來給孩子救命啊!”何反根急切地望著劉小明。
劉小明卻說,這事他得回家跟妻子商量,可他這一去卻沒有再回來。第二天,何反根找到劉家,大門緊鎖。他又撥打夫妻倆的手機,都是關(guān)機。何反根這才明白,劉家夫婦已經(jīng)拋棄了這個身患重病的孩子,不由得悲從中來。小錦霞緊緊地抓住他的手說:“爺爺,你要救我,我知道你是這個世界上最疼我的人!”
何反根擦著眼淚說:“孫女,你放心,爺爺一定會籌錢治好你的病!”可由于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錢,醫(yī)生便開了些藥,讓何反根將孫女領(lǐng)回家療養(yǎng)。醫(yī)生交代說,孩子的病最多只能拖3個月。
重又回到“鐵屋”居住,何錦霞感到十分親切,她安慰何反根說:“還是爺爺?shù)蔫F屋好,這才是我的家,我一回到家頭就不痛了!”孫女這么懂事,何反根感到由衷的欣慰。為了籌足3萬元的手術(shù)費,他決定乞討!何錦霞聽說后也堅持著要一塊去。
為了不荒廢學(xué)業(yè),何錦霞還將書包帶著,一邊乞討,一邊自學(xué)文化課程。爺孫倆辛辛苦苦在縣城跪討了一個月,討到了900多塊錢。可這樣下去,3個月肯定討不到3萬元,于是,爺孫倆又來到了南昌。一個月后,他們討到了3000多塊錢。期間,爺孫倆被城管趕過,被乞丐搶過,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
由于長時間的跪討,何錦霞的病情更加嚴重,經(jīng)常暈倒在地。何反根擔心孫女的病情惡化,只好帶著孫女回到了“鐵屋”。從此,每天他除了照顧孫女外,一有空就到街頭乞討。
2006年7月8日晚上八九點鐘,“鐵屋”突然響起了敲門聲,何反根打開門,嗖地一聲一個紙包飛了進來。他撿起來一看,竟是一包錢。爺孫倆反復(fù)數(shù)了好幾遍,竟然不多不少,整整3萬元。第二天,他們帶著錢就近來到了一家工商銀行。經(jīng)銀行工作人員驗證,這3萬元是真錢。何反根感動得號啕大哭:“老天真是開眼了,是哪個好心人啊,給我孫女這么多救命錢,我們來生做牛做馬也要報答你們的大恩大德啊!”
人間大愛融化鐵屋
何反根一天也不敢怠慢,第二天就帶著孫女來到了南昌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7月11日,醫(yī)生成功為何錦霞做了腦瘤切除手術(shù)。7月30日,何錦霞就康復(fù)出院了。新學(xué)期開始,休學(xué)近半年的何錦霞回到學(xué)校讀六年級。2007年元月14日,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她又重新排在了全年級第一名。這下,何反根才徹底放心。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何反根覺得無論如何都要找到那個送來3萬元救命錢的恩人。一連幾天,爺孫倆都陷入了沉思:“是不是哪個好心的單位送來的,這么多的錢,一般人家肯定拿不出!”“是不是哪個大老板?”最后還是孫女的一句話提醒了他:“看樣子這個人對我家的情況比較熟悉,可是我們并不認識有錢的老板!”何反根一激靈,找出自己收藏多時的那張包錢的報紙。
一看這是一張2006年6月28日的《文學(xué)報》,何錦霞突然叫出聲來:“媽媽!一定是媽媽!”她告訴爺爺:“媽媽平時愛好文學(xué),家里就訂了一份《文學(xué)報》。真想不到啊!最終還是媽媽救了我!”
元月15日晚上,爺孫倆抑制不住感恩的心情,連夜趕到了劉家。看見已經(jīng)完全康復(fù)的何錦霞,吳明秀情不自禁地將她抱在懷里,輕輕地啜泣起來。目睹這一幕,何反根心里已經(jīng)什么都明白了,他雙腿跪下,說:“世上還是媽媽好啊,謝謝你們救了錦霞一命!”吳明秀泣不成聲地說:“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3萬元哪,除了親生父母還有誰舍得!”何反根脫口而出。吳明秀趕緊將何反根拉起來,哽咽著說:“可惜,我們不是孩子的親生父母,以前我們是騙你們的!”原來,因吳明秀有婦科病,夫妻倆婚后一直沒有生育,聽說何反根撿了一個孩子聰明過人,并且家庭非常困難,就冒名頂替將何錦霞“認領(lǐng)”了過來。
沒想到3個月后,何錦霞突然患上了腦瘤,聽醫(yī)生說腦瘤手術(shù)風險性很大,即使做了手術(shù)可能還會留下后遺癥,夫妻倆害怕領(lǐng)了個累贅,便又將孩子還給了何反根。但夫妻倆放心不下,暗地里一直密切關(guān)注著他們。當何錦霞再次病倒時,夫妻倆被爺孫倆頑強的精神感動了,決定救“女兒”一把。因為羞于見到爺孫倆,劉小明只好將3萬元的救命錢悄悄地丟給了何家。
得知這一情況后,何反根高興地說:“孩子的病徹底治好了,我現(xiàn)在可以將孩子交還你們了!”聽了這句話,劉小明夫妻倆羞愧難當。吳明秀說:“真的,我們不配做這個孩子的父母,雖然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你家優(yōu)越許多,但孩子跟著你,能學(xué)到許多做人的道理和高尚的品質(zhì),這兩樣?xùn)|西對孩子來說,是最可貴的!”
鑒于夫妻倆當時的心境,何反根決定暫時還讓孫女在“鐵屋”里跟自己住些日子,等考上中學(xué)了再送還給他們。因為他深信經(jīng)歷了這場變故后,他們無疑就是何錦霞的再生父母。
消息傳開后,許多好心人也來到蔡家橋頭,一睹“鐵屋”這個人間奇跡。短短幾天,何家就收到了5000多元的愛心款。元月20日,新建縣新都賓館決定承擔今后何錦霞的生活費和上中學(xué)后的全部學(xué)雜費,直至何錦霞成人。新建縣民政局也出錢為爺孫倆在蔡家橋附近租了一套住房。他們還在為何反根和他的孫女辦理農(nóng)轉(zhuǎn)非,為他們申請城市低保。
2月22日,爺孫倆正式告別了集裝箱,搬進了出租屋,開始真正享受家庭的溫暖。“六一”兒童節(jié)這天,“鐵屋”還被新建縣教委定為全縣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
(責編/俞媛媛)
E-mail:amfyyy@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