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位截癱的軍人,他的樂觀贏得一位純情姑娘的傾慕,一場惡作劇催生了戀情發(fā)展,家人反對聲中懵懂少女?dāng)y愛私奔,面對閑話和質(zhì)疑,面對娘家父母的傷心拒絕,她義無反顧地選擇用愛情來成全他生命里的陽光。他們的生活讓常人不可思議,但他們自己卻過得快樂開心。這個不平凡的婚戀故事背后折射出的愛情的偉大和人性的高貴令人欽佩,有積極意義。
2007年2月10日,河北電視臺《非常幫助》欄目迎來了離家8年的河北女兒史喜芬和她的丈夫秦華,坐在輪椅上的秦華向岳父史桂所敬上了一杯回門茶,這場遲來的回門儀式莊重、溫情,讓臺上臺下的人滿含熱淚。
按照婚俗習(xí)慣,結(jié)婚三天,新娘攜同新郎一起回娘家省親,稱之為“回門”,而史喜芬和丈夫秦華卻是在8年后完成了這一儀式,這遲來的回門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嘆。
和諧相處:配合默契的游戲就是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
人們常說:愛情不是游戲。可史喜芬卻說:我們的愛情就像一個游戲。
“黃毛丫頭,你曉不曉得青蛙是如何打敗大象的?”
“不曉得。”史喜芬一邊笑著搖頭,一邊在衣柜里為丈夫找替換的衣服。秦華每天的必修課是到樓下的茶館打點小麻將。史喜芬每天都得把他打扮得光光鮮鮮的,然后背他下樓去茶館。
“哈哈!青蛙鉆進(jìn)大象鼻子,大象不能呼吸,就投降了。就像你,為何能打敗我?就是因為你鉆進(jìn)了我的心里;沒有你我就不能生活,所以,我就向你投降啦……”見老婆被自己考住了,秦華開心得像個孩子。這就是他們的游戲之一。
34歲的秦華像蛇一樣蜷縮在床上,他常常叫老婆史喜芬“黃毛丫頭”。他逗史喜芬很有招數(shù):講各種笑話,唱跑調(diào)歌曲,做滑稽動作……其實史喜芬心里清楚答案,秦華也知道她曉得,但這樣的游戲讓他們彼此開心,他們很默契地相互玩著游戲,說著笑話。
秦華是個愛看書的人。他經(jīng)常將法國作家司湯達(dá)的《紅與黑》、意大利作家卜伽丘的《十日談》以及很多報刊雜志上的一些搞笑情節(jié)記下,講給史喜芬聽,逗她笑,哄她樂,讓大家都開心。秦華說這叫做“游戲”。
說到“游戲”,史喜芬一臉嚴(yán)肅:“以前是游戲;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組成了家庭,不再是游戲了,是責(zé)任。我愛他。”
史喜芬今年24歲。她比秦華小整整10歲,可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得多,風(fēng)華正茂的她臉上已有了皺紋,一雙大手黝黑而粗糙。掛在臥室墻中央照片中的那個史喜芬,高挑、大眼、微微上翹的嘴唇、細(xì)膩白嫩的皮膚,那是8年前的她,青春逼人,難掩美麗,和眼前的史喜芬判若兩人。
史喜芬認(rèn)識秦華時,秦華還是個軍人,不過他已經(jīng)站不起來了——一次工傷讓他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
初次相逢:他是她心目中的保爾
史喜芬是河北省淶源縣人。1998年6月,她的父親因患腦血栓住進(jìn)了他們鄉(xiāng)附近某部隊醫(yī)院,15歲的史喜芬天天來醫(yī)院護理。
每天,她都能聽見走廊盡頭一間病房里時不時傳出歡快爽朗的笑聲。好奇心驅(qū)使著她去探個究竟。“當(dāng)時秦華在病房里用一次性輸液管給病人編織魚、貓這些小動物。”史喜芬回憶當(dāng)時兩人見面的情景,還記憶猶新。
一個癱瘓了的人居然這么開心?史喜芬不由得對這個軍人多了幾分好奇,有空的時候,她也湊到病房來,看秦華下棋,聽秦華擺那些她聞所未聞的龍門陣。就這樣,他們認(rèn)識了,秦華稱史喜芬“黃毛丫頭”。
秦華是重慶市忠縣洋渡鎮(zhèn)人,1995年,23歲的他響應(yīng)號召,參軍到河北淶源。1997年10月在執(zhí)行架設(shè)通訊線路任務(wù)中,他從10米高的大樹上墜下,摔斷了腰。當(dāng)他醒來時,已經(jīng)無法站起來了。躺在病床上的秦華,看著父母、戰(zhàn)友、親戚等為自己擔(dān)心操勞,就在心里暗暗告誡自己:要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柯察金為榜樣,絕不能做他們的累贅!
秦華的樂觀和善良讓史喜芬對他的感覺由驚奇變?yōu)槌绨荨?/p>
“叔叔,你真是個稱職的軍人,我打心眼里佩服你。”
“是嗎?叔叔現(xiàn)在不能沖鋒陷陣,躺在床上可是殘兵敗將喲……”
“你雖不能沖鋒陷陣,但我覺得你挺像一個人!”
“誰?”
“保爾·柯察金!”
秦華的臉紅了。在一個小姑娘的眼里,他居然能與奧斯特洛夫斯基媲美。他樂觀生活的烈焰上被一位小姑娘澆了一勺油!燃起了熊熊大火。
彼此相戀:惡作劇成就真愛
1998年11月底,史喜芬辭別父母,到北京一家糖葫蘆廠打工。其間,她一直和秦華保持通信。
1999年4月1日,史喜芬回到老家。第二天,她在兩個好姐妹陪同下提著水果到醫(yī)院看望秦華。那天,他們說了整整一天的話。史喜芬回到家,兩個好姐妹便一臉壞笑。她們想開涮一下秦華:以史喜芬的名義給秦華寫封示愛信,看他如何反應(yīng)。史喜芬一開始不同意,覺得這樣開玩笑對人不禮貌、太捉弄人。但經(jīng)不住好友的再三央求,加上年少貪玩,便同意與她們合謀。
4月3日,史喜芬又來到醫(yī)院,走時留下一封信,囑咐秦華一定等她走后再拆開。
剛回到家,史喜芬便接到秦華的電話。一向能說會道的秦華竟在電話里支吾了許久沒說出一句話,好不容易才憋出句“你……在信里說的……是不是真的……”那一刻,史喜芬低著頭,只感覺滿心愧疚,覺得不該捉弄這個善良的殘疾人。她決定當(dāng)面向他道歉,二人約好當(dāng)天下午在醫(yī)院見面。
見面時,雙方都很尷尬。平時妙語連珠、口若懸河的秦華居然口吃了。史喜芬更不知道從何說起。
還是秦華先開口:“我看你給我的那封信時一是心跳加快二是臉都紅了。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你這樣一個漂亮女孩子會喜歡我。說實話,我希望是真的,卻又害怕是真的……這個時候,我的心情很復(fù)雜。”
史喜芬把好姐妹開玩笑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秦華。最后,她用一句地道的重慶話對秦華說:“對不起,我不是惡意涮你的壇子。”這話倒把秦華逗笑了,氣氛一下子和緩了。兩人都感覺到:他們之間有了一種別樣的感覺,親情,友情,愛情?一時難以說清楚。
惡作劇結(jié)束后,那種別樣的感覺卻一直存在。史喜芬說:“我想見到他又害怕見到他,甚至不敢看他,一看就臉紅。”這種感覺是那樣的折磨人,一來二往,兩人在一起真有了種墜入愛河的感覺。
長相廝守:拆不散的愛情歷經(jīng)波折矢志不渝
秦華和史喜芬的戀情傳開后,遭到了史喜芬父母的強烈反對。在得知女兒愛上一個殘疾人后,父親史桂所當(dāng)即就給了女兒一記響亮的耳光。
史喜芬是個非常孝順的乖乖女,她不想讓父母生氣,更不愿意違背他們的意愿。她流著眼淚一口答應(yīng)了父母“立即和秦華分手”。但第二天,她就離家出走了。
兩周后,急壞了的史桂所來到他曾經(jīng)住過的部隊醫(yī)院,在秦華的病房找到了正在給秦華洗腳的女兒。他拉起女兒就要走。殊不知,史喜芬情急之下拿起一塊玻璃就要割腕,史桂所只得無奈離去。
1999年6月,得到秦華退伍的消息后,年僅16歲的史喜芬堅定地對秦華說:“你帶我私奔吧!我愿意隨你回到家鄉(xiāng)……”
一聽這話,秦華嚇了一跳。不是不愛她,而是覺得自己無法給她幸福,只能拖累她。可她態(tài)度堅決,秦華無奈之下便同意了。
當(dāng)月20日,史喜芬向父母謊稱繼續(xù)到北京的糖葫蘆廠打工。她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后離開了家,跑到火車站,隨秦華悄悄地來到忠縣。
半個月后,史喜芬接到糖葫蘆廠一個好姐妹打來的電話后就暈過去了。“我媽媽出車禍去世了,我要回去。”這是她醒來后對秦華說的第一句話。
史喜芬回家奔喪了,秦華的心里充滿了痛苦,一方面為史喜芬失去母親悲痛,另一方面,他覺得史喜芬不會再回來了。而史喜芬卻因為對親人的愧疚而決定按鄉(xiāng)下的風(fēng)俗為母親守“百天”。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越來越相信史喜芬不會回來了,而他的心一想到這個就一陣陣絞痛,他離不開她!從來沒哭過,即使癱瘓了也是笑對人生的秦華哭了好幾回。哭過之后,理智的他又為史喜芬祝福,他覺得她是個好女孩,她應(yīng)該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這一百天里,史喜芬也在反思。她知道當(dāng)初的選擇是一種年輕的沖動甚至反叛,那么,現(xiàn)在呢,她應(yīng)該離開秦華嗎?如果離開,她有充分的理由,她相信秦華也是理解的。可是,她的心怎么會那么痛?那些和秦華在一起的快樂情景一幕幕像電影一樣在眼前浮現(xiàn),她年輕的心里經(jīng)受著激烈的斗爭,她相信,如果她不回到他身邊,秦華不會快樂,她也不會快樂。她感覺自己欺騙了他,這讓她的心也受不了,當(dāng)一百天過去后,她再次不顧父親反對,毅然拎著簡單的行李回到了秦華身邊。
史喜芬回來了!這消息再次讓小鎮(zhèn)熱鬧起來,人們再次議論紛紛,原先有些人認(rèn)為史喜芬以前是人小不懂事,現(xiàn)在他們認(rèn)為“她是好吃懶做之人,跟秦華就是圖他拿國家的錢”,甚至有的人還告誡秦華父母要小心,說她是騙子,嫁不出去才來這里。“好女孩會選擇秦華嗎?這么年輕漂亮的姑娘能和一個殘廢人生活下去嗎?”這些話傳進(jìn)史喜芬和秦華的耳朵里,史喜芬總是咬著嘴唇默不作聲,秦華心里更是難受。
2003年,剛滿20歲的史喜芬就主動提出與秦華領(lǐng)取結(jié)婚證。史喜芬用行動抗擊流言,而父親在接到這一消息后,卻提出斷絕父女關(guān)系,史喜芬和秦華都很難受。
幸福相伴:
無性婚姻堅守“愛更是一種責(zé)任”
生活是現(xiàn)實的。和秦華生活在一起后,史喜芬才真正體會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史喜芬是北方人,她不習(xí)慣重慶的生活。由于從小被父母寵愛,她甚至不會做飯。如今,由于中樞神經(jīng)中斷,秦華的雙腿萎縮成皮包骨,沒有半點自理能力,全靠史喜芬照料他。夏天是最麻煩的時候,長期躺在床上或是坐在輪椅上,秦華的屁股上長了很多褥瘡,史喜芬堅持天天給他擦洗身子,她每天要背著秦華下樓出去散步,每天為他從肛門里摳出大便……這些事,做一天不難,但她一做就是8年,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8個冬去春來,史喜芬的辛酸苦樂,只有她自己知道。為了照顧秦華的生活起居,史喜芬不知背過、抱過他多少次。她的真情不僅撫平了秦華心靈的創(chuàng)傷,同樣感動了周圍的人們。“現(xiàn)在這樣的女子實在是少了。”當(dāng)?shù)厝罕姸紝@個河北女子豎起了大拇指。
曾經(jīng)的流言蜚語變成了由衷的稱贊,更多的是同情。因為她和秦華的婚姻是無性婚姻,這注定她過不上平常女子的正常生活。“打著燈籠都找不到這樣的好媳婦。”秦華的母親羅成玉說,兒子不能讓史喜芬做一個真正的女人,這也是她這個做母親最內(nèi)疚的事。史喜芬享受不到床笫之歡,也沒有辦法做母親。
說起孩子,一直笑呵呵的秦華陷入深深的沉默。他說:“我也曾勸她離開過,覺得自己是害了她,但是她對我確實好,我也舍不得。” 半晌,他自言自語地說:“這8年,她像老了20歲……我不知道該怎樣報答她,只好等來生了。”秦華微閉雙眼,眼角濕潤了,但瞬間,他又笑著對家人唱起了“太陽出來我爬山坡,爬上了山頂我想唱歌,歌聲唱給我那妹妹聽,聽到那歌聲她笑呵呵……”
結(jié)婚近4年,正值青春的史喜芬從來沒有抱怨過,但是一直沒有孩子,卻成了史喜芬的一塊心病。“我想給他生個孩子,雖然他從沒說過,但我知道他想要,我也想做他孩子的母親……”
史喜芬說,她想通過人工授精為丈夫生個試管嬰兒。“為他生個孩子也是一種愛的責(zé)任,對吧?誰讓我們相愛呢?”
重慶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一院輔助生育中心的醫(yī)生得知后表示:試管嬰兒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果秦華和史喜芬夫婦需要做相關(guān)手術(shù),他們一定千方百計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
2007年2月,河北電視臺《非常幫助》節(jié)目組得知秦華和史喜芬的故事后,以《遲來的回門》為題,幫助史喜芬和秦華圓了回門夢。8年了,父親終于被倔強的女兒打動了,他敞開心扉,接受了女婿的回門之禮。
8年的風(fēng)雨見證了史喜芬和秦華的愛情,她不怨,他無悔,他們用真情照亮了彼此的生活,共同譜寫了一曲愛情神話。
(責(zé)編/金玲)
E-mail:391017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