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常由細菌侵入尿路而引起,可累及腎臟、膀胱、尿道??砂l生于小兒任何年齡階段,以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生率較高,女孩發病是男孩的3-4倍。
小兒為何易發生尿路感染
生理特點 嬰兒使用尿布,尿道口常受糞便污染,其中的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易引發感染;女嬰的尿道比男嬰短得多,更易發生感染;新生兒及小嬰兒機體抗茵能力差,發生皮膚膿皰病、肺炎等疾病時,細菌可通過血液而引起尿路感染。 尿液返流 成年人膀胱內尿液充盈時,尿液不會返流入輸尿管,而嬰幼兒卻可出現程度不同的尿液返流。 先天性尿路畸形 據統計,小兒尿路感染者25%~50%伴有先天性尿路畸形或尿路梗阻,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腎盂積水引起的梗阻,等。
如何早期識別尿路感染
小兒尿路感染的癥狀與成人大不相同,所以,對小兒尿路感染的早期識別不能套用成人尿路感染時“尿頻、尿急、尿痛”的思路。
發生于新生兒期的急性尿路感染,突出表現為發熱、吃奶很差、面色蒼白、嘔吐、腹瀉,部分患兒可出現抽風、嗜睡。
發生于嬰幼兒期的急性尿路感染,癥狀以發熱、腹瀉等全身癥狀為主,尿頻、尿痛等癥狀不明顯,只是在排尿時可發生哭鬧。 發生于兒童期的下尿路感染,早期表現尿頻、尿急、尿痛,較易于被發現;但如果發生上尿路感染,早期主要表現是寒戰、發熱、全身不適,較大的孩子可能訴說腰痛。
如果孩子出現了莫名其妙的發熱、面色蒼白,不肯吃奶、嘔吐、腹瀉,等癥狀,家長切不可以為寶寶得了“感冒”,必須仔細觀察病情。如發現寶寶有尿頻,或排尿時哭鬧,這是非常重要的信號,家長應及時抱孩子去醫院就診。
尿路感染對孩子的危害
急性尿路感染如能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可迅速治愈。約有半數病例由于沒有得到早期診斷,往往遷延不愈。不少患兒在出現發熱等癥狀時,易于被當作“上感”而不規則地用過抗生素,故尿液中不一定能培養出致病菌,所以需多次作尿液常規和細菌培養,以明確診斷。遷延不愈的病例可演變為慢性尿路感染,患兒呈現間歇性發熱、消瘦、進行性貧血,嚴重危害健康。個別患兒可發展為腎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怎樣防治尿路感染
認真護理嬰幼兒的外陰至關重要,白天不可貪圖方便而用一次性的“尿不濕”;大便后應用溫水清洗臀部,不可用尿布一揩了事;女孩在清洗外陰時應從前向后,以免把肛周的致病菌帶到尿道口;尿布要經常清洗,嬰兒用的毛巾及盆應與成人分開;盡早不穿開檔褲,并勤換內褲。
尿路感染的治療在于積極控制感染,去除誘因。如存在尿路結構異常,必須及時糾治。急性感染階段應多飲水,勤排尿,以減少細菌在膀胱內停留時間。使用抗生素應由醫生根據年齡、體重及病情斟酌而定,選用對細菌敏感的藥物。比較合適的藥物有以下幾類:磺胺類、呋喃妥因、喹諾酮類、氨基芐青霉素、頭孢菌素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