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余炭為人發煅成的炭,性平味苦,歸肝、胃經。功能止血散瘀、補陰利尿,善治各種出血及小便不通。為化疲止血良藥,有止血而不留瘀、利尿而不傷陰之特點。外用于瘡瘍,有解毒、生肌斂瘡之效。江某讀者用血余炭治療鼻出血,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而且此法確實如讀者所述,見于李時珍《本草綱目》。但嚴格說來,江某讀者的用法還有一些缺欠,現簡述如下,提醒仿用者注意。
1.血余炭炮制:收集人發適量,除去雜質,用堿水洗凈污垢,再用清水洗凈曬干。然后置于鐵鍋內,上面覆蓋一口稍小的鐵鍋,用黃泥土封固,鍋蓋上面放大米少許或貼白紙一張,加熱煅燒至大米成黃色或白紙成焦黃色為度,待冷后取出,退去火氣,打成粗顆粒或研細末備用。
2.用法用量:江某讀者介紹,每次用溫開水送服血余炭20克,每日2次,連用5天。本人認為藥量過于偏大,不宜推廣使用。按照常規劑量使用,研末吞服,每次1.5~3.0克,每日1~3次。據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人發的主要成分為優角蛋白,還含水分、灰分、脂肪、氮、硫、黑色素。灰分中含鈣、鈉、鉀、鋅、銅、鐵、錳、砷等元素。炮制成血余炭后,有機成分被破壞,無機成分如上所述。據臨床毒理試驗,血余炭炮制后毒性有所增加。本藥l提取液能明顯縮短大鼠小鼠出凝血時間,而未炮制的人發則沒有止血作用。其凝血機制與降低血小板內環核苷酸(CAMP)含量有關,可能是抑制血小板致密微管系統。促使細胞內游離Ca2+濃度增加,血小板被激活而聚集。有人使用本品可出現過敏反應。
3.注意事項:由于本品氣濁,有令人嘔吐的副作用,尤其不能大劑量使用,故胃弱者不宜使用。個別病例出現過敏反應,用時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