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越來越多的人抱怨皮膚干癢、紅斑、鼻癢、噴嚏不斷、喘憋等問題。這些癥狀以20~40歲的女性多見,發(fā)作時癥狀較重,皮膚斑塊表面可有細碎狀鱗屑,甚至出現腫脹,奇癢難耐;還有的人表現為呼吸道發(fā)癢、眼睛發(fā)紅、流眼淚、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的癥狀,醫(yī)學上稱為“春季過敏癥”。
發(fā)生春季過敏的原因,是春天空氣中出現了大量的花粉和柳絮,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此外,日光在春季突然增強,有些人不適應這種變化,也會過敏,或誘發(fā)日光性皮炎,出現脫屑、瘙癢、干疼等癥狀,也有的表現為紅斑、丘疹和鱗屑等。風沙雖然不會引起過敏,但會刺激皮膚,出現不適癥狀。現在許多寫字樓都安裝了中央空調,氣候轉暖后,空調中滋生一些微生物如螨蟲,在空氣中飄浮,有的人吸入后也會引起過敏。隨著萬物復蘇,許多人喜歡到野外采集鮮嫩的野菜吃,而有的野菜可誘發(fā)和加重日光性皮炎。人們到戶外春游、散步時,一些小昆蟲如白蛉、小蠓等叮咬人的皮膚,或它們的分泌物沾到人身上,都會誘發(fā)丘疹性蕁麻疹,又稱風疹塊。疹塊有的蒼白,有的發(fā)紅,而且越起越多,可遍及全身。有的可在短時間內自行消退,但易反復發(fā)作;有的可能變成慢性蕁麻疹。如果急性蕁麻疹發(fā)生于喉頭黏膜,可導致阻塞、胸悶,嚴重者可窒息。 預防春季過敏,一般可以采用服藥或進行脫敏治療等,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接觸過敏原,外出時盡量做好防護。易過敏的人在春季應少曬太陽,少到公園等花粉、柳絮較多的地方去。以往有過日光性皮炎、季節(jié)性皮炎的人,要盡量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不要使用堿性的化妝品和香皂。在百花綻放、花粉飄灑的季節(jié),有過敏體質的人盡量少去賞花,外出時應帶上口罩、眼鏡等,盡量減少裸露部位。也可提前服一些抗過敏的藥物,如開瑞坦、西替利嗪等。外出游玩時要把袖口、褲腿扎緊,防止小蟲子鉆進去。曬被褥、衣服時盡量不要在樹下曬,收回時要彈打一下,把可能沾上的小蟲子彈掉。安裝中央空調的房間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的清新和流通。如果發(fā)生過敏性皮炎,千萬不要自己到藥店買藥膏涂抹,因為外用藥中多數都含有激素,用在面部會形成激素性皮炎,用藥后短期內很快見效,停藥后反而加重;長期使用會形成藥物依賴,皮膚變得粗糙、萎縮,皮疹更嚴重,治療難度更大。最好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斑貼過敏實驗,明確致敏原因,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對癥治療。
春天人們臉上容易發(fā)干,皮膚粗糙,有的人還有脫皮、長小疙瘩或出現色斑等,這與中波紫外線照射有密切關系。要想在春天保持皮膚的光潔細膩,除了涂抹適合自己的保濕乳液外,還要適當外用有SPF和PA值的防曬霜,使皮膚免受紫外線和可見光的損傷。多吃含維生素A、維生素B,豐富的食物和新鮮果蔬,少吃或不吃可能誘發(fā)春季皮炎的光感性食物,如田螺、薺菜、菠菜、萵苣等。適當做一些戶外運動,也可讓皮膚更加健康、自然,充滿青春活力。春天天氣轉暖,不少人增加了洗澡的次數,有的甚至每天早晚都要洗。堿性的浴液會把皮膚上的油脂洗掉,使皮膚干燥,出現瘙癢癥。尤其是50歲以上的人,由于身體內激素水平的下降,皮膚分泌的油脂比青年少,更容易發(fā)生春季瘙癢。所以老人和皮膚干燥的人要少洗澡,每周洗一兩次就可以了。洗時盡量少用堿性肥皂。洗澡后要在身上尤其是干燥部位擦上潤膚露,重點是小腿,因為小腿的脛前部是全身皮脂腺最少的部位,最容易發(fā)生瘙癢和皮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