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乍寒的季節里,人們經常頭痛發熱。手摸前額熱乎乎的,測體溫37.5℃以上,伴頭痛,出現鼻塞、流涕,此時即俗稱的“感冒”了。服點清熱散表的藥,注意休息、營養。多喝白開水,不治也可自愈。但是頭痛腦熱未必是小病,應當重視與當心。
發熱、頭痛、嗓子痛。可能是咽峽炎、扁桃體炎。如果是兒童,發熱的第二天出了皮疹,應當想到猩紅熱。
發熱、頭痛、嘔吐,嘔吐呈噴射狀,應想到腦膜炎、腦炎。如果是兒童,應想到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若皮肢、肢體、前胸出現皮疹或血塊,“流腦”的可能性更大。
發熱、頭脹、厭油膩或惡心、嘔吐,應想到肝炎,特別是甲型肝炎。
發熱、頭痛、皮疹、頸淋巴結腫大,測血常規單核細胞增多,如果是兒童,應想到單核細胞增多癥。如果枕后淋巴腫大,應想到風疹。
發熱、流鼻涕、流眼淚、周身不舒服,如是小兒,發熱第一天就出皮疹而且帶水泡,要想到水痘。如發熱3~4天出皮疹,在口腔黏膜有斑點,應想到麻疹。成人若感冒發熱不退,應想到流行性感冒。
低燒伴咳嗽,面部潮紅,周身無力,應想到肺結核病。
頭痛腦熱之后1~2周。又出現低熱或高熱,腰痛,眼瞼浮腫,應想到腎炎,必須檢測尿常規。若出現心悸無力或胸痛,應想到心肌炎。若出現皮膚紅紫斑點,應想到過敏性紫癜病。
經常性間歇性發熱,頭脹痛,周身無力,體重日見減輕與消瘦,應想到癌癥。
頭痛腦熱時,單純依手摸額部,往往不準,應測試體溫。治療疾病首先要確診。以便有的放失的治療,頭痛醫痛,見熱就退,不是科學治病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