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讀者徐小姐來信說:她結婚一年,尚未懷孕。去醫院檢查,說是得了宮頸息肉,還作了息肉摘除。她來信咨詢:婚后未孕。是否與得了宮頸息肉有關?
答徐某讀者:
宮頸息肉,實際上是慢性子宮頸炎的一種表現。由于慢性炎癥的刺激,頸管黏膜局部增生,逐漸向外口突出,形成息肉。息肉的根部大多附著于子宮頸外口,或者在頸管內。息肉一般較小,直徑多在1厘米以下,單個或多個,色鮮紅,質軟,蒂細長,易出血。治療方法是手術摘除息肉。不過,這是“頭疼治頭,腳疼治腳”的對癥療法。只是治標,并非治本。如果宮頸慢性炎癥未根除,息肉摘除后常會復發。宮頸息肉有癌變可能(惡變率為2.0%-0.4%),所以。摘除后應送病理科檢查。
對于需要生育的女性來講,患了宮頸息肉后最關心的,莫過于是否會影響懷孕和分娩的問題,對于懷孕,自然會有影響。因為位于宮頸口的息肉,猶如衛兵一樣,會阻礙部分精子進入子宮。精液少了,精子量必然減少,就會降低受孕率。再說,宮頸息肉的本質是慢性子宮頸炎癥。既然是炎癥,勢必會有許多炎性分泌物。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紅、白細胞和致病菌,這些分泌物破壞了陰道的生理環境,使精子活力降低,生存時間縮短,而且宮頸口的黏液形成黏液栓,阻礙精子進入官腔。精、卵不能相遇,受孕從何說起?當然,息肉摘除,宮頸炎癥程度較輕,治療既及時又徹底,又不遺留任何后遺癥的話,懷孕的可能性也并非是絕對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