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道]《新聞晚報》2006年8月3日報道,一年一度的夏季鋼琴考級即將啟動,然而一名才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孩薇薇。卻因承受不了緊張的練習壓力,出現了目光呆滯、見到鋼琴就大哭大鬧的焦慮癥狀。據報道。薇薇自小被認為有音樂天賦,父母從3歲起就讓她學鋼琴。薇薇很快對枯燥的鋼琴練習產生了厭倦,但在父母的“威逼利誘”下堅持了5年多。今年薇薇準備報考鋼琴4級,每天的練習時間從平時的2個小時增加到4個小時。父母還給她制定了每天的指標,哪天沒有完成,練琴的時間就要增加。薇薇開始拒絕和父母說話。一個星期后竟變得目光呆滯,一走進鋼琴房就大哭大鬧,轉身逃走。經上海知音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診斷,薇薇產生了對鋼琴和考級的強烈恐懼心理,得了“鋼琴恐懼癥”……
[新聞解讀]兒童恐懼癥是指兒童對某些事物或某些特殊的場景表現出異常的恐懼情緒,患者雖然知道不用害怕,但仍然不能控制。正常的兒童在其成長過程中幾乎都有過恐懼體驗,不過這種恐懼反應是一時性的,并不因此產生嚴重的使人焦慮不安的情緒。
近年來,不斷有媒體披露一些幼兒園、小學的孩子為了逃避讓他們感到害怕的上園、上學,不惜采取一些極端措施的事件。北京師范大學一位研究兒童心理的專家說,中國兒童出現這種恐懼癥增多的現象,歸根到底是教育體制的弊端所致。當然也與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獨生子女增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期望值過高,等,因素有關。
幫助孩子克服學校恐懼癥,可以采取脫敏治療的方法,讓孩子減輕心理壓力,重回教室開始正常的學習,并解除對學習的焦慮和恐懼心理。
1.幫助孩子一起完成作業或布置的任務,逐漸過渡到孩子自己做作業。
2.孩子未完成作業或出現錯誤不要輕易指責,減少給孩子的壓力。
3.與老師聯系,可由老師幫助孩子補習落下的功課,并請老師多給孩子鼓勵。與老師關系的改善也會減輕孩子的壓力。
4.多請同伴到家中來和孩子一起做功課,增加同伴交往的時間,改善與同伴的關系,使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有交流、溝通的機會。
5.多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機會,讓孩子學會獨立地處理問題,學會有所取舍,對孩子不想做的事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學校恐懼癥的治療關鍵在于讓孩子減少焦慮,重樹信心,使孩子有一個逐漸改善的過程。同時要相信孩子是一個健康的孩子,通過家長的幫助,是可以重回學校過正常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