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生年近四十,是一家大型企業的會計,家離公司乘車有半小時路程。近20年來,他每天乘公共汽車上下班,從無暈車、惡心的反應。兩年前一次歸家途中,前邊一男青年騎自行車搶道猛拐彎,公共汽車被迫緊急剎車,乘客因慣性作用被弄得東倒西歪。汪先生在車上站著,身子不由自主地往前猛沖,差點摔倒,嚇了一大跳。從此,一上車心里就感到緊張、惡心,逐漸害怕乘車。只好步行一個半小時去上班。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乘車恐怖癥。
乘車恐怖癥是指對乘坐汽車或乘車經過某一特定區域時所產生的一種緊張、恐懼、焦慮情緒,以致害怕乘車的現象。關于乘車恐怖的病因,至今尚不太清楚。但多數看法認為,乘車恐怖與患者過去的某一特定經歷有關;對這一特定經歷的條件反射。可能是誘發乘車恐怖的病理機制。條件反射學說認為,當患者遭遇到與其發病相關的某一事件時,這一事件即成為恐怖性刺激;而當時情景中另一些并非恐怖的刺激(無關刺激),也同時作用于患者的大腦皮層。兩者作為一種混合刺激物形成條件反射,故今后凡遇到這種情景,即便是只有無關刺激,也能引起強烈的恐怖情緒。如患者經歷了一次車禍,車禍才是導致恐怖的條件刺激,而類似的汽車則是無關刺激。由于這一恐怖情景的泛化,類似的汽車也成了恐懼源了。對乘車恐怖癥的治療一般采用行為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