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中老年人常見上下樓關節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膝關節酸疼、腫脹,行走困難,久坐蹲下站起腰腿僵硬,使不上勁,雙腿不聽使喚——“打軟腿”,早上關節“僵硬”發麻,關節持續反復疼痛,等……所有這些,都是骨關節炎的臨床癥狀,屬關節提前老化,特別是關節軟骨的老化,代表著關節的衰老。我國40歲以上人群原發性骨關節病患病率為46.3%。關節退變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們日常中的不自覺行為可能加重關節的退變,導致關節炎。
1.長期的關節勞損:慢性勞損如關節負荷過重,是關節退變的最常見原因,關節面上長期承受過大的負荷,如長期背負重物使髖膝關節勞損,或者關節上承受不大但很有害的應力,如剪切應力,也很容易導致軟骨磨損退變。
2.關節的急性損傷:包括急性創傷關節內骨折、脫位,如股骨頭骨折、脛骨平臺骨折等,骨折難以完全復位或復位不佳,導致關節面不對稱和關節畸形,可引起軟骨的增生修復失常,關節的退行性變,關節面畸形,如髖關節可因骨骺滑脫而發生脫位,在膝關節發生膝內外翻,可使應力傳達異常,導致關節受損。
3.先天性疾病失于治療:先天性髖脫位、膝關節內翻和外翻(羅圈腿)等,這些畸形一方面使人體失去正常負荷力線,關節上承受過大的應力,導致關節早期退變;另一方面關節軟骨失去正常關節的覆蓋和營養,導致關節軟骨早期退變。
4.體重過大:肥胖可能引起骨關節疾病,多發生在可活動的關節,如膝關節,其次可影響髖關節及手指關節等,是骨性關節炎的重要危險因素。骨性關節炎在肥胖婦女中比肥胖男性中發生率要高。對一組中年婦女的研究表明,肥胖者患雙膝骨性關節炎的危險性比普通婦女高18倍之多!而患有骨性關節炎的中年婦女中,65%可能由肥胖引起。減肥是否能改善已經出現的骨性關節炎,目前還不能肯定,然而減肥肯定可以預防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有一項研究表明,10年內減肥5公斤,可以使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危險降低50%。
5.不正確的體育鍛煉:對于老年人,年齡的因素本來就使關節慢性退變,如果不合適的體育鍛煉,就會加劇關節的損壞,如長期的爬山、爬樓梯都是不適合運動。有研究表明,在爬山、奔跑運動中,作用在髖關節上要承受的應力是體重的10倍,而平時步行時髖關節的應力是體重的3-5倍。
6.其他骨關節疾病治療不當:如類風濕性關節病、牛皮癬性關節炎、代謝紊亂性疾病等,如果治療不當,也是造成局部關節退變,骨關節炎形成的常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