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能打敗航母,你可能聽都沒聽說過,也更不會相信這是真的,如果我告訴你目前世界上現役航母中,最先進、作戰能力最強的“羅納德·里根”號航母(CVN-76)被水母打敗了,你肯定會認為我要么是在講科幻小說,要么是瘋了。但是,我要告訴你,我既沒有瘋掉,也不是在講科幻,我所說的是確確實實發生過的事實。
2006年1月23日,美國海軍最新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羅納德·里根”號(2002年3月下水,2003年5月正式服役),應邀訪問了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班,并停靠在布里斯班附近的摩瑞頓灣。但是,在訪問期間,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摩瑞頓灣的大量水母好像并不喜歡這個鋼鐵大家伙,它們從四面八方聚集過來,向這位不素之客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要命的是,大量水母鉆進了航母的冷卻水入水口,并且越積越多,嚴重阻礙了航母冷卻系統的正常循環,使航母的汽輪機散熱性能急劇下降,以致于“里根”號航母指揮官不得不暫時關閉艦上其它系統以減少用電量。眾所周知,如果汽輪機的散熱系統出現故障將會引起發動機的停車,進而導致整個艦艇失去動力和電力,沒有電,艦載飛機既加不了油,又掛不了彈,也不能向甲板上吊運,彈射系統失靈,雷達通信系統、武器系統均成了擺設,后果十分可怕。面對大量水母的突然襲擊,“里根”號航母上的人員倉皇“應戰”,艦員們不停地清除堵住冷卻循環系統的水母,但是水母實在是太多了,最終“里根”號航母還是不堪這些小小水母的“折磨”,提前結束了訪問,迅速“逃離”了摩瑞頓灣。
有趣的是,這艘可以打敗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鋼鐵艦船的美國海軍最現代化的航空母艦,卻被潛伏在近海淺水水域的小小水母“打”得遍體鱗傷,甚至失去戰斗能力。事后,美國海軍航空兵的一名指揮官對報界說:“這些可惡的水母迅速堵塞了航母的冷卻系統,實在太可怕了”。
“棕水海軍”遭“天譴”
近些年來,為了保障美國全球反恐戰爭,美國海軍的戰略已經悄然發生了轉變,即從“藍水海軍”轉向“棕水海軍”,把美國海軍的控制地域從大洋水域前推到敵瀕海地區,甚至敵內河水域。美國海軍認為,目前,尚無哪個國家能夠挑戰美國在世界海洋上的主導地位,未來的沖突將主要發生在世界各地的瀕海地區。因為85%的全球人口居住在瀕海地區,100%的世界海運貿易都要經過瀕海地區,因此必須加強美國海軍的瀕海作戰能力,并已經采取了實質準備,如重新建立海軍河戰部隊、斥巨資建造瀕海戰斗艦(LCS)等等。隨著美國海軍戰略由“藍水海軍”向“棕水海軍”轉變,美國海軍兵力的作戰行動地域也相應地由大洋水域向瀕海淺水水域轉變,美國海軍最關注的威脅是對美國充滿敵意的國家(如伊朗、中國)的成群的小型作戰艦艇對進入瀕海水域美軍作戰艦艇的威脅,卻忽視了潛伏在瀕海水域的海洋生物的威脅。“里根”號航母遭遇水母事件揭示出美國海軍的“棕水海軍”戰略還要面對另一個“手無寸鐵”的“天敵”——海洋生物。
事實上,“里根”號航母遭水母襲擾事件在美國海軍并非首次,美國海軍艦艇在行動過程中經常會吸入一些海洋生物殘骸,一位美國海軍軍官說他所服役的艦艇曾經就有一次因吸入一大塊海洋生物殘骸而引起了冷卻系統的堵塞。雖然美國海軍不乏研究泥沙和海洋生物對海軍艦艇影響的專家,美國海軍也注意到了水母對艦艇行動的影響,但是并未對這一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耙晾俗杂伞毙袆忧跋?,由于波斯灣是全球有名的水母爆發和聚集地區,因此美國海軍在行動前曾咨詢了一位水母專家,尋求應對波斯灣水母的建議,以避免航母打擊群所屬各大艦艇因冷卻水進水口被水母堵塞而影響軍事行動。但是,事實上,美國海軍在“伊拉克自由”行動時還是遇到了這一問題。美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說:“據我所知,美國海軍在‘伊拉克自由’行動時,每天不得不應對大量水母對艦艇的威脅,每天都要清除數量驚人的水母,波斯灣水母的分布非常廣泛,要想避開它們是完全不可能的”。
民用目標也難幸免
水母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僅限于襲擾海軍艦艇事件,民用船只在近?;顒訒r也難逃它的破壞。另外,它還對以海水為冷卻水的沿海發電廠有著巨大的破壞作用。
2004年11月,也是在澳大利亞摩瑞頓灣,一艘名為“和平天空”號的巡邏船在錨泊地遭到一大群水母圍攻而失去動力。該船在摩瑞頓灣航行過程中,水母堵住了船上的冷卻水入水口,并引起了主機的自動停車,進而導致船上鍋爐用蒸餾水的流失,不得不動用給養用的淡水來維持工作,最后,這艘船到達目的地的時間比正常晚了15個小時。1998年,在秘魯西部港口城市卡亞俄市,丹麥馬士基航運公司一艘名為“加利福尼亞”號的集裝箱船在??靠▉喍砀蹠r也被水母堵住了冷卻系統。該船船長吉姆斯·羅杰說:“水母阻止了冷卻水的流動,如果不及時清理,就會導致主機過熱,甚至停車。惟一的解決辦法是打開海水抽水泵的過濾器,除掉附著在上面的水母殘骸。我們都盼望早日離港,如果還繼續在那里呆下去,討厭的水母還會堵住過濾器。”
水母破壞使用海水做冷卻水的沿海發電廠的事件也時有發生。1999年12月10日,大量水母堵塞了菲律賓蘇奧港發電廠的冷卻系統,導致了該發電廠臨時關閉,使首都馬尼拉市停電數小時。據報道,堵住了蘇奧港發電廠的冷卻系統的水母大約有5卡車之多。另據英國BBC報道,2006年7月20日,日本中部電力公司浜岡核電廠的兩座核反應堆也因冷卻水吸入系統受水母的堵塞而自動關閉,不得不減少發電量。由于水母堵塞冷卻水吸入系統而導致艦船和沿海發電廠發生故障的例子近些年時有發生,在美國、瑞典、印度和其它地區都發生過類似的事件。
美國海軍的對策
美國海軍并不十分重視水母對海軍艦艇行動的影響,也未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財力來研究是什么原因導致瀕海水域水母大規模爆發等理論問題,而是更多地關注如何防止大規模爆發的水母影響海軍艦艇的行動。
美國海軍研究局海洋生物專家莎拉·科爾薩博士說:“美國海軍對近岸作戰興趣正濃,但是我們擔心大量的水母可能妨礙海軍近岸作戰能力的發揮。”密西西比州斯坦尼斯空間中心美國海軍氣象與海洋司令部發言人凱茜·威利斯說:“美國海軍沒有專人研究這一問題(水母對海軍艦艇的影響)”。盡管美國海軍對水母問題研究重視不夠,美國海軍也深知這些小水母巨大的破壞作用,也想盡辦法來避免水母對艦艇造成嚴重損害,尤其是要避免對航母等主戰艦艇的損壞。
美國南阿拉巴馬州大學水母專家蒙尼蒂·格雷厄姆博士說,澳大利亞和歐洲已經在研究辦法來避免水母對海軍艦船的影響。格雷厄姆博士說目前有三種方法,一是在艦船冷卻水入水口周圍安裝網和圍欄,以阻止水母堵住過濾器。二是在艦船冷卻水入水口周圍制造一個汽泡墻,由于汽泡會把水母帶到水面上來,也可以防止水母堵住過濾器,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陷是會殺死水母,而產生其它附帶的生態問題。三是在水母多發水域行動時,可以借助深水水泵來抽取冷卻水,因為水母喜歡呆在船只周圍的水面附近,這樣也可以避免水母堵住過濾器。格雷厄姆博士說:“在很多港口都有大量水母,因此這個問題無處不在。如果海軍艦艇要想在戰爭中不受水母的影響,最好的辦法是遠離港口。我認為這個問題不必要花大量的經費去研究,海軍只需要在瀕海水域或港口內行動時小心應對就可以了?!?/p>
眾說紛紜的解釋
雖然大多數專家都認同全球水母的數量迅速增長這一事實,但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卻眾說紛紜。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瀕海地區水母的大規模爆發?最傳統的解釋是水母的大規模爆發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但是一些專家也對此提出質疑,認為這種觀點缺乏直接證據,因為水母的大規模爆發往往是地區性的,而不是全球普遍存在的。格雷厄姆博士說:“導致水母規模迅速擴大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我認為在有些地區,氣候變暖確實對水母產生了影響,但是在氣候寒冷的白令海,水母也越來越多?!边€有一些人認為,導致水母大規模暴發的原因還可能是:農業灌溉的沖刷而引起近海水體富養;過渡捕撈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致使以浮游生物為食的水母急劇增多;外來水母的入侵缺少天敵等等。
(原載《 Sea pow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