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全球反潛機世界中,美軍P-3C“獵戶座”反潛巡邏機可以稱得上是個中“霸主”。但時過境遷,在P-3C風光了多年以后,美軍新一代海上巡邏機P-8A“波塞冬”即將出世。這款即將于年底生產,比P-3C更快、更強的反潛巡邏機將取代P-3C的霸主地位,而世界潛艇也將面臨新一輪被“獵殺”的威脅。更有消息指出,P-8A的首要部署對象是亞太地區的太平洋艦隊,起飛僅需20分鐘便可到達臺灣海峽。
據美國軍事媒體日前報道稱,美海軍下一代海上巡邏機,即將用于取代大名鼎鼎的P-3C系列巡邏機的P-8A“波塞冬”在6月15日成功完成關鍵設計審查,該項目的工業合作伙伴波音公司順利過關,此次事件標志著該項目達到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里程碑。
第一架P-8A試驗機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生產。“波塞冬”機身將在威奇托市建造,之后轉移到波音公司位于西雅圖的商業部安裝機翼和尾部設備。之后,接近完成的飛機將被運送到綜合國防系統部公司完成全部工作,并交付海軍。該項目在今年夏天接受海軍研究、發展和采辦署的項目就緒審查,并在進入全速生產前建造2架試驗機。屆時,測試和評估飛行中隊20(VX-20)和VX-1將負責測試。據悉,P-8A項目計劃從2013年開始為美國海軍提供108架“波塞冬”飛機。
波音737為藍本
2004年6月15日,美國國防部宣布,波音公司以波音737為藍本設計的新一代海上巡邏機方案戰勝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交的P-3C改進型方案,贏得了價值3.8億美元的合同,為美海軍生產新一代多任務海上巡邏機(MMA),這使得歷時4年的龐大武器競標活動最終塵埃落定。MMA的基本構想是在一架飛機上安裝一套標準設備以執行大量不同的戰術任務——可替代美海軍的P-3C反潛巡邏機、EP-3電子偵察機、E-6A通信中繼機。
與P-3C巡邏機相比,P-8A重視安全性設計。如原設計的翼尖形狀是向上彎曲,后來改成斜削式翼尖。這樣的翼尖與機翼其它部分處于一個平面,有利于飛機機翼結冰后更早融化。P-8A又多又大的艙室使龐雜的雷達天線和電子設備可以盡可能分散地安裝。這樣,它們工作時產生的電磁波就不會相互干擾,也意味著P-8A能獲得更精確的敵方目標資訊,并能收集到更低頻的信號。P-8A具有戰斗能力,它設有內置式武器艙和6個機翼外掛點,可攜帶5.5噸的武器,包括自由落體炸彈、Mk54型魚雷和“魚叉”空艦導彈等。
P-8A“海空眼”使用的是雷錫恩公司提供的升級型APS-137D(V)5海上監視系統,其同時相容了多模態合成孔徑雷達(SAR)和逆合成孔徑雷達(ISAR)。SAR雷達能監視陸地目標并形成清晰圖像資料,而ISAR雷達能進行遠端搜索、跟蹤水面艦艇目標,600公里內的陸地與海洋目標都將在它的監視范圍之內。諾-格公司則為P-8A提供了磁場異常探測器,能確定地球磁場中反常的磁力變化現象,而這個現象大多是由水下潛艇造成的,就是說它能探知在水下幾百米深處航行的潛艇。
20分鐘即可飛抵臺灣
據商家估計,P-8A的最終購買量將達到110架,大部分將部署到美太平洋艦隊,重點活動區域與現在的P-3C巡邏機重合。軍事觀察家普遍認為,P-8A巡邏機在很大程度上是為滿足美海軍監視亞太軍事動態需要而研制的。波音公司稱,未來P-8A從日本沖繩基地起飛,可在20分鐘內抵達臺灣海峽,其巡邏半徑在200海里以上,完全符合美軍當前軍隊轉型的需要。
軍事專家分析,波音737的最大優勢在于速度快和經濟實用。據波音公司官員稱,盡管是噴氣式飛機但其燃油經濟性可以達到渦槳動力的P-3C的耗油量水平,同時其有效載荷能力比P-3C更強。由于飛行速度快,因此波音公司的方案將比P-3C具有更高的機動性,從部署任務到飛至巡邏區域上空的時間將大大縮短。
2013年形成戰斗力
按計劃,P-8A的小批量生產于2009財年第一季度開始,首批生產8架,2011~2012年投入服役,這將使美海軍最早在2013年底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在此基礎上,批量生產將于2012年開始,美海軍希望批量生產能力達到每年12~18架。但MMA的總采購量需進一步確定,它的前途某種程度上還取決于海上無人偵察機項目。后者估計將更多地用于瀕海和陸上偵察任務,美海軍對BAMS的采購量將影響到MMA的裝備數量。
根據現有情況估計,P-8A的最終購買量將達到110架,除了留作訓練用機和庫存備份,最終可用于戰備部署的將略超過100架。
據此計算,盡管MMA的完好率目標為90%,比現在P-3C 58%的要求要高得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飛機數量不足的問題,但用于維持現有機群數量明顯是不夠的,因此未來美海軍巡邏機中隊的飛機數量很可能會由現在的9架降至7架或8架,整個機群規模將進一步縮小。
新舊兩代巡邏機性能對比
P-3C“獵戶座”
P-3C“獵戶座”反潛巡邏機作為美軍現役主力反潛巡邏機,配備有AN/APS-115全方位雷達、LTN-72慣性導航和AN/APN-227多普勒導航系統、奧米加遠距導航系統、AN/ASW飛行控制系統、AN/ASQ-114通用數據計算機和AN/AYA-8數據處理設備及計算機控制顯示系統、AQS磁異探測器、ASA-64水下異常探測器、ARR-72聲吶接受機、AN/ACQ-5數據鏈路、以及ALQ-64電子對抗設備等。在機載武器方面,P-3C翼前有一個3.91米×2.03米×0.88米的彈艙,機翼下有10個掛架,可以攜帶魚雷、(核)深水炸彈、炸彈、沉底水雷、水雷、火箭發射巢、反艦導彈、空空導彈等,還可以攜帶各種聲吶浮標、水上浮標和照明彈等。
長度:35.61米
翼展:30.37米
高度:10.27米
最大起飛重量:64410千克
最高速度:761公里/小時
巡航速度:705公里/小時
P-8A“波塞冬”
P-8A“波塞冬”配備有雷錫恩公司提供的升級型APS-137D(V)5海上監視系統,其同時相容了多模態合成孔徑雷達(SAR)和逆合成孔徑雷達(ISAR)。還設有內置式武器艙和6個機翼外掛點,可攜帶5.5噸的武器,包括自由落體炸彈、Mk54型魚雷和“魚叉”空艦導彈等。
長度:39.47米
翼展:35.72米
高度:12.83米
最大起飛重量:85370千克
最高速度:907公里/小時
巡航速度:815公里/小時
“波塞冬”反潛利劍
——MK54魚雷
就反潛作戰而言,P-8A最主要的武器為MK54反潛魚雷。該魚雷代表了輕型空投反潛魚雷的最高技術水平。冷戰結束預示了反潛作戰環境的根本變化,今后的威脅主要來自在水聲條件惡劣的淺水近岸活動的安靜型潛艇。反潛環境的變化就要求魚雷技術作相應的改變,增加對付先進的安靜型潛艇的能力。把以往強調深水作戰能力為主轉變為以淺水作戰能力為主,已是當前反潛魚雷的發展趨勢。
美國MK54輕型混合魚雷就是適應這一形勢而發展的,它實質上是一種拼湊方案,其目的是利用現有的魚雷技術和采購一些現成的商用成品部件,研制一型成本低,適合在淺水中攻擊常規潛艇的輕型魚雷。這種不尋常的舉措不僅節省了大量的資金,而且縮短了把新武器投入戰場的時間。預計該魚雷的研制、試驗和鑒定費用大約為1億美元,是研制一型全新魚雷費用的十分之一。MK54魚雷最初打算2001年裝備,但由于資金短缺,推遲了2年,于2003年服役。MK54魚雷從1995年立項到2003年服役,8年的時間比MK50魚雷研制時間的一半還少。MK54魚雷采用MK50魚雷的頂段、MK46魚雷的戰斗部和后段、MK48ADCAP魚雷的變速控制閥,并采用了新型商用成品的電子部件以及MK50魚雷用Ada語言編程的軟件。
MK54魚雷技術性能
作戰目標:常規潛艇及核潛艇
長度:2.71米(艦載);2.79米(直升機載);2.88米(固定翼機載)
直徑:324毫米
戰斗部重量:275千克(艦載);285千克(直升機載); 292千克(固定翼機載)
速度:28/36/43節
航程:大于15000米
聲自導探測距離:大于914米
謀求遠洋作戰能力
日本垂涎“波塞冬”
2006年7月初,美國國防部主管武器銷售的部門向外界透露:日本正在考慮從美國購買新型反潛巡邏機。日本的空中反潛力量很強,而且日本自主研制新型反潛巡邏機的計劃又實施很久了。日本為什么還要從美國購買新型的反潛巡邏機呢?日本防衛廳表示,采用與美國相同的巡邏機可以加強兩國在日本周邊海域的反恐合作。
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使用的部分P-3C巡邏機2007年將期滿退役。防衛廳在《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中曾明確提出,決定以川崎重工為中心推進本國研發新一代巡邏機計劃,預計相關費用高達820億日元。但是,自美國著手研發多任務海上飛機以來,日本防衛廳更傾向于引進這一機種,以便維護與美國海軍的緊密關系,并可減少投入。
但美國媒體認為,目前日本擁有的反潛機數量和反潛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保衛自己領海的需要。日本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潛能力,為的是謀求遠洋作戰能力,甚至謀求全球海上作戰的能力。
日本裝備P-3C反潛巡邏機和其它型號的反潛飛機將近100架,這是一支龐大的空中反潛部隊。雖然P-3C目前仍擔當著主力反潛的任務,但是日本感到P-3C已經老舊了,希望有新的機型來代替P-3C,因此,日本也一直緊盯著P-8A的研制步伐。
(梁衍軍薦自《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