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撰也。
譯文
人一般都不會自我傷害,自我傷害必定會被認為是真實的;但如果以假作真,并使敵人深信不疑,就能實行離間計了。這是從周易“蒙童之吉,順以撰也”一語中獲得的啟示。
提要
通過對己方陣營內的人員進行傷害的反常手段,制造某種既成事實,以求迷惑敵方的視聽,或是騙取其信任,進而以此為突破口,不斷擴大影響,暗中營造可乘之機,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
事典
吃小虧 迷惑敵軍
法國淪陷之后,歐洲就剩下英倫三島在抗擊德國的攻擊,納粹德國為了降服英國,開始了強大的進攻。
從1940年7月10日,英德兩國的空軍在英倫三島的上空展開激烈的空戰,經過一個月的戰斗,占有優勢的戈林空軍卻遭到了嚴重的損失,被擊落了296架飛機,而英國空軍僅損失了148架,雙方損失比例為二比一。
英國空軍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除了英國人擁有“千里眼”——雷達之外,更重要的是它還能破譯德軍無線電通訊的密碼,皇家空軍能夠在德國飛機起飛之前就知道他們的進攻目標和參展飛機的數量和種類。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英國外交部密碼分析局破譯專家艾爾弗雷德·諾克斯以及其助手們。1939年年底,歐洲戰爭爆發不久,諾克斯等人就在波蘭同行的幫助下,研制成功了可破譯德國密碼的數據處理機“超級機密”。英國人憑借“超級機密”可以輕松破譯德國人自認為無法破譯的“艾尼格馬”密碼。從此,“超級機密”成為丘吉爾以及盟國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張秘密王牌。
1941年11月,德國空軍將對英轟炸的目標轉移到英國飛機生產基地上來。歷史文化名城考文垂是英國飛機生產基地之一,當然被德軍列入轟炸目標。11月12日,德軍要轟炸考文垂的情報擺在了丘吉爾面前,根據這份情報英國皇家空軍完全有能力保護考文垂不被德軍飛機轟炸,但是這樣一來就有可能使疑心頗重的德國人發現密碼被破譯,有可能重新編制密碼。那么,英軍為了確保“超級機密”發揮更大作用,丘吉爾就必須作出巨大的犧牲。于是丘吉爾忍痛下令對考文垂不采取任何保護措施,這樣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遭到了毀滅性的轟炸。
德軍這次轟炸行動的代號是“月光奏鳴曲”,其主要目的是使考文垂在英國消失。為此,德軍出動了著名的第一百戰斗機大隊作為先導,在考文垂投下約15萬枚燃燒彈,1400枚高爆炸彈和130個降落傘地雷。1940年11月14日~15日夜間,德國轟炸機編隊飛臨考文垂上空,各種炸彈如雨點般落下,猛烈的空襲持續了近10個小時,考文垂市區成為一片廢墟,共有400余人被炸死,5萬多所房屋被摧毀,其中包括歷史悠久的圣邁克爾大教堂。丘吉爾也不無痛楚地說:“從總體上看,這是我們遭受的最飽受蹂躪的空襲”。
考文垂為保護“超級機密”而成為“殉難的城市”。德國人對轟炸效果頗為滿意,通過轟炸的成功,更加確信自己的“艾尼格馬”密碼系統是無法破譯的,消除了心中的疑慮,因此就未改變密碼系統。
丘吉爾通過犧牲考文垂確保了“超級機密”,為英國及其盟國最終戰勝納粹德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超級機密”在此后的戰爭中發揮出越來越多的威力,無數價值巨大的絕密情報,使英國以及盟軍牢牢掌握著希特勒各國的命脈。這是苦肉計的應用。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原文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譯文
敵軍兵強勢大,不能與它硬拼,應當設法使它們自相鉗制,以削弱它的勢頭。正如《易經》師卦所說:將帥處于險象時,剛而得中,指揮巧妙得當,就如同天神相助一樣吉利。
提要
針對敵方特點,多種計謀聯合施展,錯落有致,技巧相聯,在其內部制造嚴重分歧,使之產生激烈的沖突,為勝利奠定基礎。此計特點具有連發性,不求畢其功于一役,而是數計相融,多環相扣,更多地采取蠶食的辦法,不斷的積累既得利益,逐步打亂敵方的經營計劃。
事典
虎狼之師 鐵血統國
秦始皇在統一天下的戰爭中,恰恰看到了全國軍民一心的重要性,他屢屢在全國范圍內做軍事總動員,并親自視察前線,犒賞官兵,目的就是要全國軍民能夠團結一致,為統一戰爭服務。
同時,在有關建設軍隊的問題上,呂不韋給了秦王正確的教誨。的確,要統一,就要用武力,沒有素質良好的軍隊來保證是不行的。古代許多有才干的將領都是經過選拔和裝備精良的軍隊而成就霸業的,如商湯、周武王、齊桓公、晉文王,以及吳王闔閭。
此外,秦王有自己的一套治軍謀略。他認為要提高軍隊的戰斗力,必須嚴格推行秦國的軍功爵制。《漢書》完整地記錄了秦代的二十級軍功爵制,即把軍功分成二十級,分得細致入微,為使論功行賞能夠符合實際,這也反映了秦王統治時,軍功制度的完備。
另外,在戰爭前夕,由于秦王堅持開放人才政策,致使賢德人才紛至沓來,極大地充實了秦國這架戰爭機器。
概括起來,首先在于對舊的國家軍隊進行了有組織的改造,使軍隊成為向全社會開放的組織;其次在于對舊的國家軍隊進行思想改造——用法家的思想代替舊的思想;再次就是增強了國防意識,培養了尚武精神,并把國防教育和培養尚武精神提升到了治本的高度,把一切為了戰爭作為國家的目標,用尚武精神武裝軍隊,從而為造就出當時第一流的軍隊奠定了精神基礎;另外還鼓勵耕戰,以農養戰。從上所述可以看出改革是全面而深刻的,它把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軍隊成為強兵促統目標中的重要一環。
秦始皇還在軍隊中建立嚴厲的獎罰制度,按功授爵受賞,從而大大提高了軍隊的積極性和戰斗力。對于士兵:秦兵能夠獲得敵國甲士一顆首級,就賞賜爵位一級,田地一頃,住宅九畝,庶人一人,以及可作軍隊和衙門中官吏的資格。對于將官有功的人的賞賜:打一次勝仗,大官可以賜爵位三級。對于國君的宗族:沒有軍功的不能列入公族的簿籍,不能享受宗族的特權:“有功者顯榮,無功者富貴無所芬華。”
打仗時,以五個人編成一伍,如果其中一人逃跑,就加刑其他四人;如果這四人中有人能夠獲得一顆敵人的首級,就會恢復他的身份。五個伍設一個屯長,一百個屯設一個將。在打仗時,將和屯沒有獲得敵人的首級就會被殺死。
以上的懲罰似乎極為不人道。但是他正面的作用非常明顯:能使軍士懂得退縮不可取,教育他們奮勇作戰,激勵士卒同心協力,共同殺敵。還對軍隊的領導作出了嚴格要求,迫使他們在戰爭中起到表率作用。賞與罰,歷來就是國君治理軍隊的重要手段,秦王的軍功爵制,實際上就是一種嚴格的賞罰制度。
而且此做法還迎合了下層人民的愿望,他們不甘心窮困卑賤的地位,有著強烈的翻身要求,軍功制的實施為他們贏得政治經濟上的翻身機會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個人利益的驅動下,秦國軍隊的戰斗力就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兵士爭勇,將帥搶先,所以贏得虎狼之師的稱號。
秦王在體會到軍功爵制的好處并取得統一戰爭的勝利之后,他又積極推行了一系列制度,如民爵制等,終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統一的中國。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
原文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譯文
為了保全部隊的實力,實行撤退也沒有什么罪責,因為并沒有違背用兵之道。
提要
作為三十六計的最后一計,并非就是所有計謀中最好的。此計明顯屬于敗戰計范疇,是敵我較量中己方暫處下風時,一種自覺的戰略選擇。在不得不有所退讓的情形下,撤退絕對不失為明智的選擇。而且有計劃的撤退,實際還包括了順勢圖存,尋求更好的戰機的積極因素。
事典
佯敗而走
楚莊王為了擴張勢力,發兵攻打庸國,但由于庸國奮力抵抗,楚軍一時難以推進。在一次戰斗中,庸國還俘虜了楚國的將軍楊窗。可惜由于疏忽,三天后,楊窗竟然逃跑了,他回國后說道:“庸國人人奮戰,如果我們不調集主力,恐怕很難取勝。”于是楚將師叔建議用佯敗之計,以驕庸軍。
于是,師叔帶兵進攻,開戰不久,楚軍佯裝難以招架,敗下陣來。果然庸軍不禁驕傲起來,于是不把楚軍放在眼里,斗志漸漸松懈,慢慢失去了戒備。
這時,楚莊王親自率領增援部隊前來助陣。師叔說:“我軍已經七次佯裝敗退,庸軍已經十分驕傲了,現在正是發動總攻的大好時機”。楚莊王下令兵分兩路進攻庸國。庸國將士正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怎么也不會想到楚軍突然殺回,倉促應戰,抵擋不住。于是楚軍一舉消滅了庸國。
師叔七次佯敗是為了制造戰機,為以后一舉殲滅敵人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