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生涯30年
被西方諜報界公認為“智勇雙全、功勛卓著”的間諜大師——勒魯瓦,是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第7處處長。第7處的真正名稱叫“秘密行動分局”,勒魯瓦從事特工活動30年,法國90%的諜報成果都是由他領導的第7處創(chuàng)造的。回眸自己的特工生涯,勒魯瓦說:“我立志全身心投入特工事業(yè),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工作著,為了弄到情報,我四處搜尋,總能得手。但哪里料到,道路的盡頭等著我的卻是一場悲劇。”
1921年,勒魯瓦出生于法國布列塔尼,他從小性格倔強,樂觀向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被納粹德國占領。年輕的勒魯瓦認為,戰(zhàn)爭來臨并非是件壞事,饑寒交迫、喪權辱國的環(huán)境,或許更能磨練人的意志。面對一些人的畏懼退縮,勒魯瓦和許多布列塔尼人不僅從未屈服,而且開始與占領軍展開了機智、頑強的斗爭。正是這一時期的地下斗爭,培育了勒魯瓦后來從事諜報活動的潛質。
1941年初,勒魯瓦利用被任命為當?shù)貍握Z食管理局的稽查官的身份,展開破壞德寇運輸糧食的活動。德國人經(jīng)常抱怨運糧車隊被劫,法國糧食總局稽查長馬里埃納決定以特派員身份進行實地調查。
馬里埃納比勒魯瓦大20歲,為人持重又和藹可親,但勒魯瓦一直以為馬里埃納是個危險人物,沒想到他卻是一位可以信賴的朋友。一天,馬里埃納突然鄭重其事地對勒魯瓦說:“年輕人,我覺得你我可以開誠布公地談一談。我們需要像你這樣的愛國者,去從事一系列有計劃的特工活動,譬如,破壞敵人的后勤補給線,滲入敵人后方等等,但我們并不希望你去干轟動一時但又難以持續(xù)的魯莽行動。”
心目中的敵人突然成了朋友,如此戲劇性的奇遇實在令人吃驚。馬里埃納告訴勒魯瓦,他是法蘭西反納粹組織“西普里安”秘密活動網(wǎng)的大頭頭,化名叫做“莫爾旺”。為了掩人耳目,他給勒魯瓦取了個化名,叫做“菲維爾”。
從此以后,勒魯瓦領導的地下活動遍及布列塔尼的每一個角落。刺探情報,監(jiān)視德寇的軍事部署,拍攝軍用機場、港口設施和鐵路干線的照片,組織和協(xié)助自由法蘭西戰(zhàn)士乘坐漁船前往英國,總之什么都干。這一段經(jīng)歷對后來勒魯瓦的諜報生涯助益不淺。
然而,真正喚起勒魯瓦對特工生活的興趣,并使他義無返顧地走上這條道路的還要算是美國教官勒布朗。
勒布朗教隊員們?nèi)绾问褂米钚率降奈淦鳎瑐魇谒麄冞M行肉搏戰(zhàn)的技巧。他制造的塑料炸彈,僅用幾兩炸藥就具有巨大的殺傷力。看著他從容不迫、漫不經(jīng)心地把左輪手槍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勒魯瓦和隊員們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觀察他的舉止和為人,尤其使勒魯瓦吃驚的是他那干脆利索、細致準確的動作,高度的組織觀念以及有條不紊、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勒魯瓦第一次遇上了一位行家高手,從那時起,勒魯瓦就立志像勒布朗那樣全身心地投入特工事業(yè),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創(chuàng)建諜報第7處
1951年元旦,國外情報局和反間諜局新局長布爾西科上任,勒魯瓦得到了新局長的格外重視與賞識。
在新局長布爾西科的支持下,使用現(xiàn)代技術和秘密手段獲取對方機密文件的第7處成立了,勒魯瓦任處長。他開始招聘人手,除布列塔尼的一些戰(zhàn)友外,還吸收了不少杰出的新鮮血液。他辦起了真正的間諜學校和專門的培訓班,傳授秘密獲取情報的技藝。他對所有的成員,從撬保險柜到截取外交郵件、從跟蹤術到投特效毒藥、從強健的體魄到頑強的毅力,從心理測試到嚴明的紀律,要求都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訓練。通過訓練后,他們都成了出類拔萃的特工。
在兩年時間里,勒魯瓦領導建立起了一個遍及全法國的秘密情報網(wǎng),他們的足跡遍布巴黎、柏林、莫斯科乃至整個歐洲。
勒魯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忠誠地為法國工作著。他說:“我是搞情報的,惟有搞到的情報真實可靠,最終能成為法國當局所能依靠的確切資料,我才具有價值。”
一次,在西柏林出差期間,勒魯瓦了解到在東德的各個政府部門、機關、軍營、警察局等單位,由于缺少人們俗稱的“手紙”,民主德國的部長、將軍、軍官、高級要員就拿著正式報告和文件的副本當手紙。副本紙輕薄適度、略帶光澤,用過之后即被水沖進便池坑內(nèi)。因此,勒魯瓦交給手下人的一個任務,就是要確定糞便最終排往何處,然后,派特工小組在那里撈取這成千上萬張被污染的紙團,把它們裝進一個特制的小口袋,再按照嚴格的規(guī)定時間,通過一套當時不為人知的運輸方式運往西方。法國就這樣獲取了當時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東德政府部門的很多重要文件。
東方快車竊取郵包案
冷戰(zhàn)時期,東西方的對峙為諜報精英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大舞臺。勒魯瓦策劃的東方快車竊取郵包案,成為廣為流傳的諜報傳奇。
當時,為對付西方的諜報活動,蘇聯(lián)郵件的嚴密防范堪稱世界之最。每天,兩名蘇聯(lián)信使乘東方快車離開巴黎,快車經(jīng)斯特拉斯堡、斯圖加特、慕尼黑和維也納,駛向巴爾干,直達瓦爾納和伊斯坦布爾。
在巴黎東站一上車,兩名俄國訓練有素的彪形大漢就把自己鎖在房間里,隨身帶著的公文包活像古代囚犯腳鐐上拖著的大鐵球。他們吃喝拉撒睡都在房內(nèi),從不離開房間,這使勒魯瓦和他手下的特工人員一直無處下手。
經(jīng)過反復思考,勒魯瓦終于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首先,預訂下東方快車上與蘇聯(lián)信使緊鄰的包房。然后,趁列車通過一條長長的隧道時,在巨大的噪聲掩護下,用小型鉆機在隔墻上鉆一個洞。接著,通過這個小洞,用注射器向蘇聯(lián)信使的包房噴射麻醉劑。待兩個大漢昏睡過去后,打開他們的房門。
啟門開鎖對第7處的特工們來說易如反掌。再接下來,就是趁大漢醒來之前爭分奪秒的拍攝文件。
為了萬無一失,勒魯瓦領導7處對每一道程序都進行了周密細致的研究,勒魯瓦仔細計算了運行時間是否足夠使用:他還想到,如何使那兩個信使從沉睡中醒來后不會對自己的昏然入睡產(chǎn)生懷疑……經(jīng)過反復演練,最后實施行動,并一舉獲得成功。
爾后的冷戰(zhàn)期間,勒魯瓦領導的法國秘密行動局通過類似行動,竊取了大量的其它外國郵件。
高空拍攝蘇聯(lián)導彈基地
勒魯瓦諜報生涯中的另一個驕人戰(zhàn)績是高空秘密拍攝蘇聯(lián)導彈基地。
眾所周知,戰(zhàn)后蘇聯(lián)為反擊西方的遏制戰(zhàn)略,在核力量方面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其導彈技術甚至一度超過美國。因此,美國人向布爾西科提出要求,希望利用法國飛機往返飛越蘇聯(lián)國土的機會,協(xié)助美國偵察出蘇聯(lián)的導彈發(fā)射基地。法國答應了美國的要求,將這項任務交給了勒魯瓦領導的第7處。
為了將目標拍得更清晰,勒魯瓦要求得到美國最先進的攝影器材和法國所沒有的特殊彩色膠卷。但是一個具體問題使勒魯瓦驚詫不已:美國人沒有向他們提供沖洗這些感光度極高的膠片的顯影劑。
根據(jù)布爾西科和中央情報局達成的協(xié)議,膠卷拍好后將通過首班飛機送往美國,在美國的洗印間里沖洗。作為交換條件,美國人保證向法國提供一整套完整的底片。
勒魯瓦具有戴高樂式的法國人的性格,他不喜歡完全受人擺布,“想一想我國飛行員將要冒的巨大風險,我覺得美國伙伴們的態(tài)度不那么夠朋友。”他說。
于是,勒魯瓦瞞著美國人和布爾西科局長,委托柯達公司最有經(jīng)驗的專家研究這一課題,他要設法自己沖洗出這些特殊的膠卷。令勒魯瓦喜出望外的是,不久柯達公司的一位老板帶著勝利的神情跑來對勒魯瓦說:“好了!我們搞出了神奇的顯影劑,這下行了!”
勒魯瓦通過巴黎-莫斯科航線法航經(jīng)理的關系,找到了一位可以信賴的機長,并向他交待了任務。勒魯瓦交給機長兩架攝影機,并向他下達命令:“你和副駕駛員用兩架機器同時拍攝,機械師守在駕駛艙門口負責了望。”
任務完成得非常順利。他們一回來,勒魯瓦就按照規(guī)定把兩部相同膠片中的一部給美國人,自己留下了另一部,并送往柯達公司沖洗。原則上說,美國中央情報局根據(jù)以往的協(xié)議,理應送給他們一套沖好的完整的底片。
勒魯瓦把美國人沖洗出來的膠片與自己沖洗的膠片進行對照放映,果然不出所料,勒魯瓦發(fā)現(xiàn)美國人對膠片進行了裁剪,最令人感興趣的鏡頭被剪掉了。
他拿著兩部膠片來見局長,看完膠片后,布爾西科滿臉通紅,因受到愚弄而憤怒。他派人把美國同伴找來,向他們展示了兩部膠片。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負責人驚恐不安地一再道歉,保證下一次決不再扣留情報。勒魯瓦則寸步不讓,主動出擊,他告訴美國人:“再也不會有下一次了,今后全部膠片將由我負責在巴黎沖洗。”
這一仗,使他們不僅取得了技術上的獨立,而且推動和發(fā)展了攝影方面的研究工作。
美國人讓步了。他們之所以不得不答應,更主要的是因為,從事這一危險而卑鄙勾當?shù)牟皇撬麄兊娘w行員,而是法國的飛行員。
秘密攝影機總共在蘇聯(lián)領空使用了100多次,成績是非常顯著的,5個完全新式的導彈基地,即瑪格麗特導彈發(fā)射場連同其周圍花瓣形的4個發(fā)射基地,全都被辨認出來,并被標記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戰(zhàn)略地圖上。
勒魯瓦和他領導的第7處在諜報活動中大顯身手,他們在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中處于越來越顯赫的位置。例如,他們順利地竊取了蘇聯(lián)“圖”式噴氣發(fā)動機的圖紙;成功地破壞了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購買軍火的活動;有效地阻止了購買幾內(nèi)亞等法屬殖民地非殖民化的進程,等等。
政治災難的犧牲品
由于勒魯瓦的出色表現(xiàn),許多人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因此,勒魯瓦和第7處逐漸陷入危機。
1965年,勒魯瓦和他的第7處接受了一項新任務:潛入法蘭克福的美軍基地偷取美國的彈頭。正當勒魯瓦和他的同事們緊張地準備和演練時,一件政治綁架案不僅取消了這項新任務,而且突然之間就終結了勒魯瓦和他的第7處的特工生涯。它就是“本·巴爾卡事件”。
1965年10月29日中午,摩洛哥反對派領袖、人民力量全國聯(lián)盟書記處書記本·巴爾卡在巴黎圣日耳曼林蔭大道上被秘密綁架,隨后便在這個世界上神秘地消失了。
這一綁架事件震撼了法國朝野,受到國際輿論的猛烈抨擊,使法國政治陷入十分難堪的境地。勒魯瓦首當其沖地成了替罪羊,被囚禁在拉桑泰監(jiān)獄里長達117天。
在他被宣布無罪釋放后兩天,他買了一張去地中海海濱城市科達爾祖爾的飛機票,他決定遠離巴黎,忘掉一切,開始一種新的生活,這時勒魯瓦才4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