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戰機,綽號“猛禽”,是美國空軍研制的新一代戰斗機,也是美軍目前惟一服役的第四代戰機。2005年12月15日,美空軍首個F-22“猛禽”中隊——第1戰斗機聯隊第27戰斗機中隊,于弗吉尼亞州的蘭利空軍基地成軍,標志著研制開發周期長達20多年的F-22“猛禽”戰機具備了初始作戰能力。另一個“猛禽”戰斗機中隊將前往“新巢”——西太平洋上的關島基地駐防,以確保美國在當地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從而在未來戰爭中擁有可靠的空中優勢。
研發歷程
1985年9月,美國空軍開始發布招標,到1986年7月,7個競爭方案全部提交。經過空軍評審,1986年10月31日宣布洛克希德·波音公司的YF/A-22和諾斯羅普·麥道公司的YF-23方案為優勝。1990年6月和9月,YF-23和YF/A-22先后開始試飛。經過半年多的試飛評估,1991年4月23日,美空軍宣布洛克希德·波音公司的YF/A-22獲勝。理由是:雖然YF-23的隱身性能更好,但是由于過于忽視未來空戰中的近距格斗作戰,其低速飛行時的機動性遜于YF/A-22。YF/A-22就是F-22最早的原型機。1991年8月,F-22戰斗機進入工程制造和發展階段。首架F-22原型機于1997年4月9日出廠,5月29日首飛。2002年9月美國空軍正式將F-22改名為F/A-22,確立了F/A-22將兼顧制空與對地攻擊雙重任務。2005年12月15日,F/A-22更名為F-22,并裝備部隊。
研發歷程
F-22機長18.92米,機高5.05米,翼展13.56米,機翼面積78平方米,推進系統為F119渦扇發動機,直接推力113千牛頓,加力推力168千牛頓,內部燃油8323千克,凈起飛重量29613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630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2.0馬赫,超音速巡航速度1.7馬赫,作戰半徑2170千米,實用升限18000米。F-22機載雷達主要包括AN/AGP-67主動電掃描陣列雷達系統和APG-77雷達系統,APG-77雷達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合成了捷變光束控制,一部雷達能同時履行搜索、跟蹤和目標瞄準任務?;陔[身和超音速巡航需要,F-22的基本武器裝備都安置于機內,但同時也裝有4個翼下掛點,用于在非隱身(如轉場等)狀態下掛載副油箱和武器。F-22的武器系統主要有機炮、空空導彈和空地武器三種。
作戰能力
F-22是繼F-117A、B-2之后,美空軍第三種投入實用的隱身戰機,集隱身、超音速巡航、大載彈量、遠航程、高機動性等優越性能和空戰、對地攻擊能力于一身。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稱F-22的實際戰斗力是F-15C“鷹”式戰機的4倍。
超音速巡航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是指飛機無需開加力而以較高的超音速巡航飛行的能力。目前世界各國許多現役戰斗機具有超音速飛行能力,但有的是在飛機發動機使用加力的技術狀態下,這樣將大大增加油耗,縮短續航時間;有的只是略超音速,如1.1甚至1.01馬赫。而F-22采用先進的F119渦扇發動機和優越的空氣動力學設計,能夠在不使用加力的情況下,以1.7馬赫的較高超音速持續巡航飛行數百千米。這一能力將使F-22在未來作戰中占盡先機。例如在實施空中攔截時,外推攔截線,取得“先敵開火,先敵擊落”的優勢;在實施空中規避時,可利用超音速巡航能力結合超音速機動能力,實施有效防御機動,從而大大壓縮對手的開火距離及其導彈的有效攻擊范圍。
優異的隱身能力。F-22突破了傳統的隱身概念,綜合采用外形優化、電磁及熱信號屏蔽、關鍵部位覆蓋隱身涂料、加裝電子欺騙、干擾等多種隱身技術手段,其雷達反射截面積只有一般飛機的百分之一,可發現距離比一般飛機減少了三分之二,隱身性能比普通的F-15“鷹”式飛機提高了80倍。與F-117等隱身飛機相比,F-22“猛禽”的隱身涂層的隱身效果不受惡劣天氣影響,從而使其具有全天候隱身作戰能力。
一體化信息融合能力。F-22“猛禽”的機載AN/APG-77相控陣雷達具有良好的下視、側視以及云霧圖像測繪能力,可同時進行空中搜索和多目標跟蹤。相控陣雷達、紅外傳感器和先進的通信系統,為F-22提供了強大的信息獲取能力。依托兩臺各由多達66個處理器構成的任務計算機提供的強大信息處理能力(相當于F-15E任務計算機的18倍),可將F-22機載裝置探測到的信息與通信衛星、空中預警機、地面預警雷達和友鄰飛機的信息進行融合處理,并將結果以圖像形式顯示在多功能顯示器上,從而為飛行員提供全面的戰場信息;同時,還能將情報、監視、偵察和通信信息通過Link-16數據鏈傳遞給作戰指揮中心。其中Link-16數據鏈能夠高速安全地傳輸數據信息并具有抗堵塞能力,可在指揮控制系統與飛機、導彈等武器系統平臺之間以及在各作戰單元之間傳輸各種數據信息,有效連接信息源、指揮控制中心與武器系統平臺,實現戰場資源共享。
強大的對空、對地攻擊能力。F-22可攜帶和發射多種精確制導彈藥,具有強大的對空、對地攻擊能力。機上除1門口徑20毫米的內置式M61A2“火神”機炮外,其主武器艙內最多可裝4枚主動雷達制導的AIM-120A,或6枚AIM-120C中程空空導彈,再或是2枚AIM-120C加2枚精度優于3米的GBU-32聯合直接攻擊炸彈(JDAM);兩側副武器艙各裝1枚AIM-9M或AIM-9X紅外制導的“響尾蛇”近程空空導彈。在非隱身狀態下,機翼下武器掛點載荷2270千克,每個里側掛點掛2枚AIM-120C空空導彈和1個2270升的副油箱;每個外側點掛2枚AIM-120C空空導彈??蓲燧d的其它武器包括:BLU-109穿透彈、風力修正武器投放器、AGM-8高速反輻射導彈、GBU-22激光制導炸彈和自主式攻擊彈藥等。
隱身能力仍有缺陷。雖然F-22采用多種隱身技術,但在隱身與反隱身對抗日益尖銳的今天,其隱身能力仍然受到巨大的挑戰。F-16戰斗機的設計者之一斯普瑞在美國國際安全研究所主辦的一次評估會上指出,F-22的外形只是在機身造型、垂尾角度等細節上體現隱身理念,以分散雷達波的反射,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F-22將導彈內置機身武器艙,導致飛行員在與敵方目標遭遇后,啟動武器發射將會多出一些步驟,可能在千鈞一發之際喪失先機。F-22尾部的推力矢量發動機噴嘴設計也不盡合理,一旦F-22打開加力,以2.0馬赫進行沖刺時,發動機產生的紅外高溫信號足夠使敵方紅外傳感器鎖定F-22。
網絡中心戰能力不足。在信息化條件下的一體化體系對抗中,F-22“猛禽”必須與其它作戰平臺協同作戰,才能發揮應有的作戰能力。為從作戰網絡中接收地面和空中作戰信息及戰場態勢,并在F-22作戰編隊中共享,必須依托由衛星、預警機、艦艇和地基雷達等組成的作戰網絡。但F-22的設計定型是在20世紀90年代,早在美軍提出網絡中心戰概念之前。所以,盡管F-22電子戰能力十分強大,但網絡中心戰能力明顯不足。強化其網絡中心戰能力,必將成為F-22下一步改進的重點。
作戰運用
根據F-22的性能特點,其在未來作戰中主要擔負以下作戰任務:
奪取空中優勢。在奪取空中優勢作戰中,F-22的隱身、超音速、信息整合和強大的武器系統等綜合優勢將得以充分顯現。F-22利用其優異的隱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在進攻中可實現先敵開火,在防御中可實現快速規避;利用其一體化信息整合能力,通過共享預警機和其它作戰平臺傳感器傳來的信息,可實現超視距攻擊和盡早規避機動。
聯合突防作戰。在聯合突防作戰中,F-22的隱身能力、遠程奔襲能力和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可發揮重要作用。美空軍為支持其提出的“全球打擊的特遣部隊”概念,1997年組建了第9航空遠征軍特遣部隊。計劃將其建成一支以空中力量為主、空中與空間力量相結合的作戰力量,使用F-22隱身戰斗機、B-2隱身轟炸機隨即跟進轟炸,對敵首腦機關、指揮中心、彈道導彈基地、防空系統等固定目標展開攻擊,以良好的突防效果,為其它隱身和非隱身作戰飛機實施大規模的空中突擊行動創造條件,為后續聯合打擊部隊開辟通道。
巡航導彈防御。在巡航導彈防御中,主要利用F-22的一體化信息融合能力和快速攻擊能力。為抵御越來越嚴重的巡航導彈威脅,美軍計劃以F-22和具有巡航導彈探測能力的E-10協同行動的方式,進行巡航導彈防御。通過E-10預警機探測發現巡航導彈,將目標信息迅速傳遞給F-22,利用F-22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快速攻擊能力,對巡航導彈進行攔截,并可在第一次攻擊不中的情況下,迅速發起第二次攻擊,以提高攔截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