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特#8226;莫德爾是納粹德國最年輕的陸軍元帥,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陣營里涌現出來的一位很著名的軍事家,是二戰后期希特勒最為倚重的將領之一。他先后在東線#65380;西線對蘇聯亟西方盟國作戰,擅長重建破損的防線,是位防御戰的專家。因屢次敗中取勝,戰功斐然,莫德爾被人們贊譽為“元首的消防員”這一救世主般的稱號。與其他德國名將相比,莫德爾沒有他們一役定終身的“殊榮”,而總是受命于危難之際。他非常頑強,百折不撓,他的敵人稱他是“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
莫德爾1891年1月24日生于德國馬格德堡附近的根廷。1909年,莫德爾中學畢業,到帝國陸軍第52步兵團服役,次年晉升為少尉。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先在西線作戰,參加過凡爾登戰役,曾數次負傷而獲一級鐵十字勛章。戰爭結束,莫德爾已是上尉,繼續在陸軍中服務,曾擔任步兵第2團團長。1935年被任命為陸軍參謀本部技術司司長。1934年10月,莫德爾晉升為上校。1938年,莫德爾晉升為少將。
蘇德戰爭爆發后,莫德爾率部在中央集團軍群的第2裝甲集群編成內迅速突破布格河#65380;別烈津納河和第聶伯河,占領博布魯伊斯克,參加了比亞威斯托克#65380;明斯克#65380;斯摩棱斯克大合圍。1941年9月15日,莫德爾的裝甲師作為古德里安第2裝甲集群的先頭部隊,不顧跟進的步兵而大膽穿插,在洛赫維察與第1裝甲集群的先頭部隊第9裝甲師會合,將50多萬蘇軍封閉在基輔附近的合圍圈內。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一次合圍,蘇聯西南方面軍司令基爾波諾斯陣亡。莫德爾因而獲得鐵十字騎士勛章,并晉升為裝甲兵上將。10月,莫德爾升任第41裝甲軍軍長,在霍特第3裝甲集群編成內參加“臺風”戰役,從伏爾加河上游進攻莫斯科,但在莫斯科城下接連受挫。這年冬季,蘇軍在莫斯科城下實施局部反攻,德軍失利,中央集團軍群北翼第9集團軍被包圍,集團軍司令因病不能理事。1942年1月,莫德爾接任第9集團軍司令職務,這是他第一次受命于危難之時。到任之后,莫德爾設法極大地鼓舞士氣。2月5日,他在奧列尼諾和勒熱夫附近同友軍一起從東西兩面向包圍他們的蘇聯第29集團軍發起進攻,反過來包圍該部并予以殲滅。此役使莫德爾在德軍中被視為“轉危為安”的將領,因而獲得櫟樹葉騎士十字勛章。
在此期間,莫德爾將軍于元月20日到達德軍最高統帥部,請求增派1個坦克軍歸他指揮。希特勒答應了,并要把這個坦克軍用于格扎茨克地區。而莫德爾根據戰線的實際情況,要把兵力用于勒熱夫地區,對此,他們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希特勒固執己見,毫不讓步,莫德爾則大膽地問:“我的元首,是你在指揮第9集團軍呢,還是我在指揮?”希特勒驚詫地抬起頭,隨即語氣強硬地說:“我命令你把坦克軍使用在格扎茨克!”莫德爾仍不服從,并堅決反對希特勒干涉他的指揮權。他說,他對前線戰況了如指掌,而最高統帥部的人只能按地圖進行判斷。莫德爾認為,一名指揮官如果失去自主權,被捆在命令上,充其量只能打順利仗,但永遠打不贏硬仗#65380;惡仗。希特勒終于讓步了,但他強調說,莫德爾必須對由此引起的一切嚴重后果負責。
戰爭的進展證實了莫德爾的判斷,蘇軍對勒熱夫西北的進攻最為猛烈。該集團軍在最困難#65380;最殘酷的戰斗中能否守住交通線,已是生死攸關。莫德爾將新調來的坦克軍投向戰場,并親自指揮向蘇軍反沖擊。這樣,在特別激烈和損失慘重的戰斗中,他擊退了進攻的蘇軍部隊,穩住了自己堅守的陣線。并逐步把深入自己后方的蘇軍部隊逐離了勒熱夫西南地區,到暴風雪來臨的時候,蘇軍暫時停止了攻勢。這次戰斗,莫德爾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獲得了希特勒的信任。
斯大林格勒戰役后,蘇軍在高加索等方向發起反攻,取得一系列勝利。為了奪取戰略主動權,希特勒決定向庫爾斯克發起代號“城堡”的夏季進攻,命令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從奧廖爾突出部向南進攻,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從哈爾科夫向北進攻,殲滅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戰役發起前,莫德爾曾含蓄地表示,鑒于力量對比懸殊,對進攻的成敗沒有把握。1943年7月5日,率部向蘇聯中央方面軍發起進攻。由于蘇軍已獲悉進攻的發起時間,德軍未達成戰役突然性,進攻銳勢大減,人員傷亡慘重。7月12日,蘇軍實施反攻,莫德爾被迫率部(包括受其指揮的第2裝甲集團軍)退守布良斯克附近。“城堡”作戰失敗后,德軍再也沒有重新掌握東線的主動權。
這年秋季,蘇軍又實施秋季攻勢。莫德爾拒絕執行希特勒讓其固守每個陣地的命令,又從迭斯納河后撤到索日河的“美洲豹”防線,免遭被殲厄運。在撤退過程中,莫德爾實行“焦土政策”,燒毀成熟待割的莊稼,劫掠大批牲畜等財產,將25萬蘇聯平民驅趕到德軍后方服苦役,協助黨衛軍殘酷迫害猶太人和蘇軍俘虜。
1944年1月,蘇軍對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發起強大攻勢,盧加地段的德軍一敗涂地。希特勒任命莫德爾為北方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采取“盾與劍”方針,有目的地撤退,為將來反擊爭取時機,從而暫時穩定了列寧格勒方面的戰局。莫德爾因而再度贏得希特勒的信任,被稱為“防御勇士”并晉升為元帥。3月30日,希特勒解除曼斯坦因南方集團軍群(后改成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職務,讓莫德爾接任。莫德爾很快以堅定的決心#65380;周密的措施#65380;果斷的行動在喀爾巴阡山和東加里西亞成功地建立起一條連貫的防線,阻止了蘇軍在第聶伯河右岸實施的烏克蘭進攻戰役的攻勢。
蘇軍于6月21日實施了由強大炮火#65380;航空兵#65380;坦克#65380;摩托化步兵及大量步兵師構成的不可阻擋的進攻,一舉突破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防御陣地,并擊潰#65380;打殘#65380;包圍了德軍坦克第3集團軍#65380;第4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直突入到德軍陣地西側很遠的地方。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面臨崩潰的同時,北方集團軍群在莫德爾向希特勒的積極建議下準備撤到西德維納河以南,憑借水障阻止蘇軍的推進。莫德爾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為只從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編成內抽調援兵加強中央集團軍群的中央作戰是不夠的,正確解決了北方集團軍群的撤退問題,就可以從其兵力中騰出整整1個集團軍加強中央集團軍群的北翼。莫德爾這樣熱心當然是有目的的。他于6月28日取代布施元帥當上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同時還繼續兼任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總司令,他的指揮范圍更加大了。
7月初,德軍第9#65380;第4集團軍被徹底圍殲,大批德國軍人成了蘇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的俘虜。在德軍第9#65380;第4集團軍覆滅后,德軍被擊潰的坦克第3集團軍殘部于7日在維爾紐斯遭到了蘇軍合圍。經莫德爾一再向希特勒指出:該市由于具有“巨大的戰役意義”,必須予以堅守,“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的命令實際上在該城守軍覆滅時就根本是毫無意義的。應準許其突圍之后,他們才在12日逃離滅亡的命運。由于莫德爾看到北方集團軍群與自己的翼側聯系中斷,該集團軍群在陶格夫匹爾斯地域沿鐵路向維爾紐斯方向實施的反擊也沒能達到目的,而且其陸上交通線被切斷的威脅越來越嚴重。他再次企圖說服希特勒定下“重大決心”——把北方集團軍群撤到西德維納河。希特勒和德軍海軍領導人都表示反對莫德爾的意見,希特勒沒有遷就莫德爾元帥和林德曼上將這兩個集團軍群長官的堅決請求,而命令莫德爾將現有的從友鄰調來的兵團#65380;少量新組建而又尚未編成師的步兵團#65380;已擴編成摩托化步兵旅的“元首衛隊”#65380;后方警衛師#65380;東普魯士軍區的警察分隊和部隊組織起來建立起新的戰線,它將能在距東普魯士邊界盡可能遠的地方阻止逼近的蘇軍。并且用未遭圍殲的第4集團軍和坦克第3集團的快速兵力編成突擊集團,從南面實施突擊,恢復同北方集團軍群的聯系。命令北方集團軍群對蘇軍追擊兵力實施反突擊。這一命令實際上是無視真實情況的,因為德軍正面向東的綿亙防御極不穩定,新開到的德軍師要阻止蘇軍進攻非常困難。
莫德爾執行了希特勒的命令,盡管他曾在7月13日向希特勒指出,即使答應派來的所有師能在7月21日前有組織地趕到,他手里也只有16個德軍師在與蘇軍160個師對抗。并且在開進速度很慢的援兵未到之前,他指揮德軍現有部隊在格羅德諾#65380;考納斯#65380;烏克梅爾格一線暫時阻住了蘇軍幾乎還沒有受過阻擋的推進。當蘇軍經涅曼河實施突破后,進而抵達奧古斯圖夫時,面對這十分危險的情況,莫德爾集中幾乎所有坦克部隊對蘇軍突破部隊的翼側實施了突然而強有力的猛烈反沖擊,一舉將蘇軍擊退回了涅曼河對岸。
7月22日,蘇軍已進至該河西岸的海烏姆。隨后幾日,蘇軍向維斯瓦河及桑河挺進。8月3日,蘇軍進至熱舒夫。6日,他們開始克服下一道水障礙維斯沃克河,以及桑多梅日附近的維斯瓦河。蘇軍在海烏姆地域強渡布格河后,蘇軍一面包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南翼,一面向華沙前出。隨后實施的迅猛推進,使蘇軍在7月24日進抵比亞瓦-波德拉斯卡和武庫夫兩市;蘇軍中央則逼近了謝德爾采。
為了擊退蘇軍這些極其危險的突擊,莫德爾集中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他責成7月中旬從前線撤回的第9集團軍的司令部會同坦克第4集團軍,保證守住普瓦維與華沙之間的維斯瓦河。除在華沙和維斯瓦河配置一些警衛部隊,他答應派給第9集團軍司令部的兵力有2個步兵師和2個坦克師,并告之其主力應使用在建于華沙東南的橋頭堡。右翼仍然在布列斯特以南的第2集團軍,應派出兵力掩護謝德爾采地域。雖然他早些時候就指出,由于總兵力不足,扼守布列斯特只能意味著遭到不可彌補的損失,希特勒還是要等到要塞被圍后才讓步。那里的德軍只好在7月28~29日向西北退卻,損失非常慘重。莫德爾為第2集團軍南翼構筑了由謝德爾采伸延到比亞瓦-波德拉斯卡的新防區,并且十分及時地把兵力調到了華沙東南地域,從而擊退了蘇軍在維斯瓦河與布格河之間的突擊。7月27日,蘇軍左翼在加爾沃林地域與前出的德軍遭遇,一直到謝德爾采及其以北地區都展開了頑強的拼殺,蘇軍奮勇突擊,曾一度在德軍第2集團軍西翼與華沙橋頭堡之間取得了進展,并從四面包圍了這個橋頭堡。德軍在莫德爾的嚴令下通過反沖擊于8月3日擊潰和圍殲了突入德軍陣地縱深的蘇軍突擊集團第3坦克軍,消除了這次危機。莫德爾的勝利還依靠了德軍航空兵的強大支援。航空兵在7月28日出動了轟炸機560架次,大大改善了態勢。
然而,莫德爾無力改變整個戰爭的結局。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后,大踏步向法國腹地挺進。12月,戰爭已逼近德國本土,希特勒為挽回頹勢,決定孤注一擲,在阿登地區發動大規模反擊。莫德爾認為德軍兵力不足,目標超出了作戰能力,因而力勸希特勒放棄此舉,但是未被采納。12月16日,莫德爾率部執行“萊茵河衛兵”計劃,在芬納高地和盧森堡北部之間地帶發動阿登攻勢。初時,德軍取得一些進展,將美國第106步兵師圍殲在施內-艾菲爾山。12月22日,巴頓的美國第3集團軍開始反攻。盟軍奪取了制空權,對德軍運輸線進行地毯式轟炸,癱瘓了德軍供給,使其機動性頓時消失。至1945年1月末,德軍被全部趕到原進攻出發陣地,阿登作戰遂告失敗。莫德爾意識到德軍敗局已定,心情極度悲觀痛苦,只能消極防御。
1945年4月,美軍從南北兩面向哈根方向實施猛攻,整個被圍集團被分割成兩部分,西集群德軍被殲,共有21個師的325000人被俘。各條路上都有被俘的德軍隊伍在美軍的押解下行進。莫德爾拒絕了投降,他認為美軍會把自己轉交給俄國人。他看著眼前的破壁殘垣道:“一名元帥不會成為階下囚。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月21日,莫德爾對情報參謀說:“我的死期已到?!彪S后率副官走進杜伊斯堡附近的樹林中?!拔覐膩頉]有這樣失望過,因為我忠于德國。沒有任何事情比落入俄國人手中更為可怕。我死之后,望你把我埋葬?!闭f完即舉起手槍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