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運而生的第4代
“宙斯盾”防空驅逐艦
早在2000年,澳大利亞國防部就制定了未來10~15年內取代將陸續退役的通用導彈護衛艦群(FFGS)的“大洋-4000”防空型驅逐艦的研發方案,即在2017年前建成并服役3艘“宙斯盾”防空驅逐艦。分別命名為“霍巴特”號(首制艦)#65380;“悉尼”號以及“布里斯班”號(均為澳大利亞地名),因而該型“宙斯盾”防空驅逐艦又稱為“霍巴特”級驅逐艦。當時預計該建造方案約需要花費4.5億~6億美元的國防預算。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現役的FFGS戰艦群主要由以下兩級導彈護衛艦構成:
(1)“阿德萊德”級導彈護衛艦,該級艦為仿制美國海軍“佩里”級導彈護衛艦的澳大利亞版本;
(2)“安扎克”級導彈護衛艦,該級艦為德國的“梅科-200”型通用護衛艦,澳大利亞海軍與新西蘭海軍聯合訂購列裝。
然而時過境遷,近6年來世界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皇家海軍所面臨的復雜情況遠遠超出了2000年度國防白皮書的設想。當初對“大洋-4000”型防空驅逐艦的設計方案和作戰想定都已落后于全球安全形勢的迅猛發展。2006年3月,經過充分的醞釀,澳大利亞國防部正式公布了“大洋-4000”型防空驅逐艦方案的最新升級版本:那就是皇家澳大利亞海軍在2020年進行全維海戰的主力戰艦——第4代海基區域防空#65380;反導型宙斯盾驅逐艦“墨爾本”號。這是一型全新的數字化戰艦,將裝備有全新的功能強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進行多目標交戰的遠程防空#65380;反導雙重作戰功能的“標準”-3和“標準”-6系列艦空導彈,必將成為21世紀澳大利亞海上力量的“中流砥柱”。
價格不菲的數字化戰艦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現役的主力艦艇“安扎克”級多用途導彈護衛艦已馳騁海疆13年了。再過7年該級艦的首制艦“安扎克”號將退役。為了及時彌補FFG“卸任”后海上防御出現的“力量真空”,皇家海軍目前已加快了“第4代防空反導宙斯盾驅逐艦”的研制進程。根據對未來15年內澳大利亞海上安全形勢的預測分析#65380;威脅評估及海洋軍事戰略演變的趨勢,皇家海軍確立了2017年未來艦隊的規模底線——需要14艘“大洋-4000”型防空驅逐艦。這其中包括I型艦——“霍巴特”級3艘#65380;II型艦——第4代防空反導“宙斯盾”驅逐艦“墨爾本”級11艘。
然而,現代化戰艦的確是太昂貴了,目前“大洋-4000”項目II型艦的預研費已花掉了2億多美元,也尚未切割第4代防空反導“宙斯盾”驅逐艦的一塊鋼板。14艘排水量達8000噸的“宙斯盾”驅逐艦,對于澳大利亞這樣的經濟發達國家也顯得負擔過重了些。但是如果“大洋-4000”項目的II型艦不能盡快上馬,澳大利亞的造船業將遭受致命的重創。
值得欣慰的是,澳大利亞政界高層已注意到當前造船業和皇家海軍這一危險的窘境。在最近的參議院國防會議上皇家海軍已與造船工業界達成共識:要將“大洋-4000”防空驅逐艦計劃作為維持造船廠先進軍艦建造能力和向海軍提供新一代數字化戰艦最好的雙贏契機來重新定位。為了加快進度#65380;降低風險#65380;節約費用,“霍巴特”級和第4代“宙斯盾”驅逐艦“墨爾本”級都將采用“海軍標準”MOTS與“商業標準”COTS并行的雙軌制來設計建造。這種相對“低風險”的方案將使澳造船業能夠持久維系運營。更進一步是若能及時打造出一種高效費比的數字化新型戰艦,將可吸引諸多的國外用戶,如加拿大海軍#65380;希臘海軍#65380;土耳其海軍#65380;波蘭海軍#65380;巴西海軍等都是潛在的需求方,這必將大大提升澳大利亞軍事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大洋-4000”防空驅逐艦
的作戰使用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4代主力戰艦的劃分:
第1代:“亞當斯”級多用途導彈驅逐艦(購自美國)。
第2代:I型艦“阿德萊德”級通用導彈護衛艦(仿美“佩里”級);II型艦“安扎克”級通用導彈護衛艦(德制“梅科”200型)。
第3代:“大洋-4000”項目I型艦——“霍巴特”級“宙斯盾”驅逐艦。
第4代:“大洋-4000”項目II型艦——區域防空反導“宙斯盾”“墨爾本”級驅逐艦。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第3代“霍巴特”級“宙斯盾”驅逐艦將作為海上戰斗群的指揮艦使用,既可帶領1個中等規模(7~10艘戰艦)的多任務戰斗群進行遠征作戰,也能組隊1個小規模(3~5艘戰艦)的單一編隊在近海反恐和遠洋禁運。“霍巴特”號#65380;“悉尼”號#65380;“布里斯班”號這3艘“宙斯盾”驅逐艦可輪流出海值班巡邏。第3艘則可以在其它2艘休整#65380;改裝#65380;返航時擔任海上警戒任務。這并沒有將戰爭損失#65380;意外事故#65380;災害性天氣#65380;政治外交困境等不利因素考慮在內。事實上,像1982年的馬島海戰等重大軍事行動都需要主力戰艦同時在海外進行為期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作戰部署。而任何突發性的事件或料想不到的威脅都會對“霍巴特”級驅逐艦造成損害,因此,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僅僅依靠3艘新型主力戰艦是不能勝任未來復雜多變的海外部署任務的。
“霍巴特”級“宙斯盾”戰艦之所以能夠充當編隊海上作戰的指揮艦,是因為加裝了最新的7.1型“宙斯盾”艦載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C4ISR。具有了極強的海上區域監控能力,能夠指揮編隊內的所有艦只對空#65380;對海#65380;反潛#65380;攻陸全維作戰。在安裝了11號#65380;16號數據鏈后,所具備的“海上協同作戰能力”CEC是未來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打贏信息化海戰所不可或缺的。另外,“霍巴特”級“宙斯盾”驅逐艦也具備了初步的攔截彈道導彈的海基防御能力,這對澳大利亞參與以美國為首的亞太地區彈道導彈防御體系TMD也極具誘惑力。“海基戰區導彈防御作戰”編隊的構建,將使得澳大利亞遠征部隊的聯合作戰指揮官能夠在遠離澳洲本土上千公里以外的海域對來襲導彈進行攔截。這一方面提升了澳大利亞國土防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澳大利亞與周邊國家關系的緊張程度,對亞太地區微妙的軍事力量平衡增添了新的變數,投下了不和諧的陰影。

“大洋-4000”將協同
“楔尾鷹”作戰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未來的戰略任務之一就是奪取澳洲大陸周邊海域的制空#65380;制海權,“霍巴特”級“宙斯盾”驅逐艦戰斗群將部署在遠離本土1500海里的海域戰斗值班巡邏,艦載“宙斯盾”系統的AN/SPY-1C(IV)相控陣雷達將監視廣袤海空里的各種情況。這樣海上編隊就可以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里每天為澳大利亞遠程防空提供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的對空防御。然后,隨著第4代防空反導型“宙斯盾”驅逐艦“墨爾本”級的不斷建成服役,皇家海軍也將組建起真正的海基區域防空反導系統——ADF’S艦隊。在ADF’S艦隊撐起的防空保護傘的支援下,澳大利亞的遠征軍——RAAF’S聯合艦隊將可派出更多的戰艦在更大范圍內巡邏游弋,有效地保護四通八達的澳大利亞遠洋海運線。
近期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經驗表明,單純的海基與陸基對空警戒雷達防御體系總是存在著盲區和死角,不能夠及時地發現超低空高速突防的來襲敵機與導彈。因而,必須與空中預警指揮機(AEWC)聯手協同作戰,才能夠打造一張綿延不斷#65380;無縫鏈接的“天網”,不給敢于來犯之敵任何可乘之隙。因而,皇家澳大利亞海軍的“大洋-4000”I#65380;II型“宙斯盾”防空驅逐艦將與皇家空軍的“楔尾鷹”空中預警機一起,編隊巡邏在澳洲本土四周廣闊的海空,全方位的警戒監視,實時統一協調#65380;指揮F-18#65380;F-35戰斗機群,水面艦艇部隊#65380;“柯林斯”潛艇迎擊#65380;攔截企圖侵犯澳大利亞領空#65380;領海的“不速之客”。“楔尾鷹”預警機的優點是飛行速度快,能及時趕到事發現場,從海面雜波中檢測出超低空隱身目標;“大洋-4000”防空驅逐艦的長處是可以持續數月而不是數小時的警戒巡邏,并且可有效地自衛防御作戰。若兩者在“海上協同作戰能力”CEC網絡的支援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聯合作戰,便可產生1+1>2的系統對抗增值效應,真可謂相得益彰。
更強大的艦載防空反導火力
“大洋-4000”宙斯盾驅逐艦作為一款全新的面向21世紀全維海戰的區域防空反導型信息化戰艦,配置了強大的電子信息戰裝備和高性能的艦載防空攔截導彈。“霍巴特”級驅逐艦安裝了1套64單元的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VLS。配置了“標準”-2IV型遠程艦空導彈,在艦載“宙斯盾”系統的AN/SPY-1C(IV)型無源相控陣雷達的制導下,可攔截殺傷160千米遠處的來襲飛機#65380;直升機#65380;無人機和巡航導彈,并對射程在400千米以下的戰術彈道導彈具有一定的反導作戰功效。而配置的另一種“改進型北約海麻雀”艦空導彈ESSM將用來作為“霍巴特”級驅逐艦的近程防御武器使用,打擊逼近本艦的反艦導彈#65380;制導炸彈#65380;水面艦艇#65380;無人飛機等。
而第4代防空反導型“宙斯盾”驅逐艦“墨爾本”級的火力配置則更上一層樓。將安裝2套64單元的MK41型垂直發射裝置VLS,早期先搭載“標準”-3B型艦空導彈。該型艦空導彈可有效攔截射程在1500~3000千米的戰區/戰役彈道導彈,為澳大利亞的主要沿海城市撐起一張海上防護網。而“標準”-3C型艦空導彈甚至可以在艦載最新型AN/SPY-1D(V)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引導下,攻擊敵方用于偵察#65380;通信#65380;導航#65380;氣象以及海洋觀察的低軌道衛星。
更令人生畏的是“大洋-4000”II型“宙斯盾”戰艦“墨爾本”級后期將裝備新一代的“標準”-6型系列艦空導彈。這種嶄新的信息化艦空導彈不僅可以用艦載“宙斯盾”系統的相控陣雷達制導,還可通過數據鏈接受“楔尾鷹”空中預警機的引導,有效擊落遠在300~400千米以外的敵方戰機和巡航導彈。“標準”-6系列艦空導彈大量采用了先進的導彈技術,包括高脈沖比推力矢量火箭發動機以及先進的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的導引頭。先進的末端制導雷達保證了“標準”-6型艦空導彈全主動制導。飛行末段無需艦載目標照射雷達的引導,有效地提高了抗干擾能力和命中概率。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最近的計算機模擬交戰表明,第4代防空反導型“宙斯盾”驅逐艦#65380;“楔尾鷹”預警機在“網絡中心戰”的體系內協同作戰,發射“標準”-6型艦空導彈攻擊各種來襲的目標,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戰果”,有效攔截殺傷率達到80%以上。因此,三者的綜合集成將打造皇家澳大利亞海軍未來的“ADF無敵艦隊”。
當然,現今“由海向陸”的戰略轉型也是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必須追逐的潮流,因此“大洋-4000”防空驅逐艦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里也將裝填BGM-109 “戰斧”巡航導彈,用于反艦和遠距離打擊敵方陸地目標。海上打擊力量是澳大利亞國防的重要支撐力量,這關系到澳洲瀕海地區重要城市和縱深地帶重要目標的安全,特別是在周邊國家擁有強大陸軍和空軍實力的情況下。現代戰爭強調聯合作戰,一艦多用,因此,“大洋-4000”防空驅逐艦編隊要根據澳國防力量的重心在海上的現實情況,擔綱多種作戰使命,遂行不同的戰斗任務。所以,高科技#65380;信息化的“宙斯盾”戰艦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是一型面向未來全維海戰,集多種作戰功能于一身的數字網絡化海上作戰平臺,未來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南太平洋“海上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