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5日,在自民#65380;公明兩黨執政聯盟和最大在野黨民主黨的贊成下,經參議院外交防衛委員會表決通過,將在本屆國會閉幕時經參院大會通過正式成立,2007年1月實施防衛廳升格防衛省。防衛廳長官升格為防衛大臣,成為中央部會部長級官員。
“廳改省”相當于增設國防部長
日本于2001年全面精簡中央部會,22省廳減為12省廳,原來的“廳”都升格為“省”或合并為“省”,惟獨“防衛廳”落單,附屬于首相負責的“內閣府”,首相成為防衛國家事務的主管大臣。防衛廳升格防衛省后,自衛隊的最高指揮官雖仍是首相,但是防衛大臣將成為國家防衛事務的主管大臣,是名副其實的國防部長,并將不需經由內閣府而可直接提出預算案和防衛有關法案。防衛廳升格后,原來規定為自衛隊“附屬任務”的國際緊急救助活動#65380;聯合國維和活動及根據“周邊事態法”的后方支援等活動,也將升格為自衛隊的“正常任務”,不需以個案方式經由國會審議通過。
“廳改省”將直接帶來
軍事力量新變化
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其職能性質和權限將得到很大改變。首先,防衛廳將可能從內閣府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省”,并具有與外務省等中央各省相同的地位和職能。屆時,首相將會移交向美軍提供物品等相關權限給新設的“防衛大臣”;“防衛省”及防衛大臣將和其他省級大臣一樣,具有就國防等問題提議召集內閣會議#65380;制訂法律#65380;直接向負責預算的財務大臣提出撥款要求等權限。這無疑將大幅提高防務當局在國家安全和危機管理等問題上的決策地位。
其次,“廳改省”將直接促進自衛隊的角色轉變。“9#8226;11”事件后,日本政府借機制定一系列“海外派兵”的法案,以支援美國全球范圍的“反恐”行動,開辟了戰時派遣自衛隊的先例。日本小泉內閣通過了所謂“有事立法”三大相關法案,并提交國會通過。該相關法案在實現首相權限擴大的同時,也強調了自衛隊海外行使武力的職能。“防衛省法案”關于自衛隊“本來任務”的修改,表明日本政府是想借此消除“海外派兵”的種種限制,進一步為自衛隊“解套”,進而重新定位自衛隊在日本“普通國家化”進程中的作用。
雖然“廳改省”后的日本軍事力量并不意味著其一定會挑起或卷入軍事沖突,但無疑會加大這一風險。日本無論是在日美軍事一體化背景下的自主性外向伸展,還是長遠未來可能出現的主動擺脫控制,日本的軍事發展都不會成為維護亞太地區安全穩定的福音。